道家儒家釋家,家家都講平衡

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作《易經》就是一種平衡思維,平衡運動變易,平衡法則不易,平衡大道簡易。道家儒家釋家,家家都講平衡;天事人事心事,事事都有對稱;人物事物萬物,物物都分陰陽。

道家之“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和平衡法則,老子研究的“道”是“天↔人”平衡;儒家的中庸思想體現人類社會的平衡,孔子研究的“仁”、孟子的“義”、荀子的“禮”,

後來程朱的“理”等,都是“人↔人”的平衡;而禪學所講的“空”則是人內心平衡。道儒釋,一言以蔽之,曰:求平衡!

還有墨家的“兼愛非攻”思想體現了不同名利系統之間“義↔利”的平衡;法家“以刑去刑”思想體現系統內部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刑↔行”的平衡;名家“白馬非馬”思想體現事物之間“名↔實”的平衡;

陰陽家五行相生相剋體現了天地萬物“陰↔陽”的平衡;玄學天地萬物以無為本思想體現了“有↔無”的平衡;醫家“黃帝內經”體現了人體內在“身↔心”的平衡;

兵家知己知彼思想體現衝突的名利系統之間“敵↔我”博弈的平衡;縱橫家捭闔遊說體現國與國之間“縱↔橫”外交的平衡。經史子集,處處都見平衡思維。

東西方哲學、自然科學、各種學派、各門宗教,凡是合理的學術裡都可以找到平衡的“影子”。東方的譬如:伏羲氏的“八卦”、姬昌的“六十四卦”;惠施的“天地一體”;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劉德的“實事求是”;孫思邈的“千金要方”;王充的“論衡”;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二程的“天理人慾” 、朱熹的“理氣陰陽”;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王夫之的“太虛一實”;方以智的“通幾質測”;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及“論十大關係”;

易經+老莊=三玄,大乘+三玄≈禪宗,儒學+禪學≈心學;相對論+進化論+系統論+易老莊+道儒釋≈一般平衡論。易→道→儒→玄→佛→理→心→…七千年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就是平衡。

道家儒家釋家,家家都講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