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山石城考古新發現,首次全面揭露石峁文化大型墓地

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瞭解到,石峁文化次級聚落寨山石城考古新發現,首次全面揭露了石峁文化大型墓地。

府谷寨山遺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田家寨鎮王沙峁行政村寨山自然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處於陝、晉、蒙三省交界處,東隔黃河與山西省保德縣相望,北與內蒙古準格爾旗相鄰,西與鄂爾多斯接壤。寨山遺址位於石峁遺址東北約60公里處,處在黃河一級支流石馬川中游,在其南岸的黃土梁峁上,石馬川由此向東南約25公里匯入黃河。

遺址範圍

2015年10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初步認定寨山遺址包含一處重要的龍山時代石城聚落,城內面積約60萬平方米。寨山城牆以砂岩石塊砌築,斷續分佈,依山就勢,平面略呈南北向橢圓形,其中南部和東部牆體保存較好,走向清晰,地表高度2~4米、寬1~2米。值得注意的是,城內北部廟墕地點發現的“高臺基址”,似與石峁皇城臺性質相類,可能為寨山石城的“核心區域”。城內調查還發現較多的白灰面房址、袋狀窖穴、豎穴土坑墓等遺蹟,暗示著寨山石城的聚落區劃和功能分區。

廟墕地點遠眺

2019H4典型陶器

居址:白灰面土窯洞

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於2016年對寨山石城的小規模發掘中,初步瞭解到寨山城牆的年代、結構和砌築方式。同時,試掘廟墕地點時還發現了一座較大的豎穴土坑墓,為找尋寨山龍山時代(石峁文化)墓地提供了重要線索。

截至目前,寨山石城共清理石峁文化墓葬21座,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多為東西向,根據葬具、壁龕及殉人情況可分為以下四類:

一類墓有木棺、有壁龕、有殉人,共3座。墓主葬於木棺內,仰身直肢,身上一般隨葬3至4件玉器。殉人位於墓主左側棺外,初步鑑定均為女性,側身面向墓主,身上可見劈砍跡象。墓主與殉人身上均塗有硃砂,身下有白色鋪墊物。墓主右側墓壁上有一半月形壁龕,龕內一般放置5件帶石蓋陶器,陶器組合常見喇叭口瓶、斝、深腹盆、小罐或壺,另有1至2件細石刃。此類墓葬規模最大,面積約10平米。

2020M4

2020M4壁龕及隨葬器物

2020M4墓主口部玉器

2020M4右手部玉器

2019M2

2019M3及壁龕

二類墓有木棺、有壁龕、無殉人,共4座。單人葬,墓主均仰身直肢,壁龕位於墓主左側墓壁上,龕內放置豬下頜骨,多者10件,少者1件,初步鑑定為家豬。此類墓葬規模次之,面積6~7平米。

2020M12

三類墓有木棺、無壁龕、無殉人,共7座。單人葬,墓主均仰身直肢。此類墓葬規模較小,面積2~6平米。

場圪墶2020M1

四類墓無木棺、無壁龕、無殉人,共7座。單人葬,葬式有仰身直肢和側身屈肢兩類,以仰身直肢葬為主。此類墓葬規模最小,面積2平米左右。

2020M1

另外,墓葬周邊發現的“灰坑葬人”現象,或與墓地祭祀或葬儀有關,值得進一步關注。

墓葬周邊的“灰坑葬”

上述墓葬形制特徵鮮明、器物組合典型、等級區分明顯,四類墓葬當分別代表了不同身份等級的人群,尤其是一類墓,規模較大、隨葬豐富、結構複雜,可與陶寺文化大型墓葬相比。另外,墓葬發現的女性殉葬、隨身葬玉、半月形壁龕、組合穩定的帶蓋陶器等現象,體現了濃重的、極具特色的石峁文化墓葬特徵,甚至影響到齊家文化大型墓葬的葬制葬俗。

從目前發現來看,石城是石峁文化的典型聚落特徵,遍佈石峁文化主要分佈範圍,石城規模差異突出,從數千平米到400萬平米都有發現,體現了石峁王國內部的聚落等級分化,寨山石城當屬石峁都邑下的次級(抑或三級)中心聚落,同時也是石馬川流域的中心聚落。

據瞭解,本次寨山考古的最大收穫是石峁文化大型墓地的首次全面揭露,也是河套地區首次發掘的等級區分明顯的龍山時代墓地。該墓地的發掘,彌補了石峁遺址大型墓地被嚴重盜掘的重大缺憾,與以往朱開溝、新華、神圪墶梁以及石峁等遺址的“零星”發現一同構建起石峁文化墓葬的基本框架和典型特徵,為豐富石峁文化和研究石峁政體(石峁王國)提供了寶貴的墓葬考古材料。同時,以寨山新發現為代表的石峁文化大型墓地,也是研究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的重要考古學材料,體現了4000年前中國北方地區早期國家形態下的喪葬禮制和等級意識,為研究中國早期國家起源、發展的模式和進程提供了重要的墓葬材料。

(中國日報陝西記者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