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一本奇書,本是為了反盜墓,卻成了盜墓指南!

《酉陽雜俎》是唐代段成式筆記小說集,該小說不但記錄了地方鬼怪、人物等,其中第十三卷還記錄了很多反盜墓的一些材料。

段成式,山東臨淄鄒平人,生於公元803年,死於公元863年,先祖段志玄,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父親段文昌官至宰相,所以段成式能夠獲得蔭封,官至太常卿。

唐朝的一本奇書,本是為了反盜墓,卻成了盜墓指南!


段成式生於官宦之家,自幼就博學多才,看了很多奇書秘籍,後來因為黨爭解官歸家,後來常住襄陽,寫書渡過餘生,因此才有了他的《酉陽雜俎》,享譽後世。

在他的《酉陽雜俎》中內容非常龐雜,有婚喪嫁娶,也有飲食類的,還有鬼神傳說,民間軼事等,可謂宗教文化,歷史史料無所不包,所以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在他的《酉陽雜俎·屍穸》中詳細記述了盜墓和反盜墓的一些史料。

唐朝的一本奇書,本是為了反盜墓,卻成了盜墓指南!


《屍穸》中的盜墓現象

盜墓從古至今都屢禁不止,不但是一種社會現象,也和各個朝代厚葬的風氣、社會環境有相當大的關係,盜墓的目的也不盡相同,有些是為了追求財富,有些則是為了打擊報復。

畢竟死者為大,盜墓是屬於一種不義的行為。但是中國歷史上,反盜墓一直沒有停止過,漢代法律就有處置盜墓者的規定,《淮南子·汜論訓》:“天下(懸)官法口:發墓者誅”,認為盜墓和殺人是同罪的。但是嚴峻的法律依然抵擋不了利益的誘惑,如果遇到亂世,這些法律如同一張廢紙,大小墓地都會被偷盜一空。

唐朝的一本奇書,本是為了反盜墓,卻成了盜墓指南!


《屍穸》中的反盜墓

反盜墓是為了保護陵墓,讓死者能夠長眠於地下,最普通的反盜墓的方式,就是把墓地給隱蔽起來,讓盜墓不知道在哪兒,所以很多陵墓不封土,也不種樹,不在地面上設置突出的標誌物。但是低調又不符合帝王將相的風格,因此才有了曹操七十二疑冢。

唐朝的一本奇書,本是為了反盜墓,卻成了盜墓指南!


為了防止被盜墓,墓主人選擇了偏僻的地方,石門用鐵水來封住,而且還用,劍矢、木人運劍、飛沙等防盜機關接踵而至。反盜墓手段對盜墓者造成了極大殺傷,死者數人,以致盜者“誓不發冢”,達到了墓主人防盜的預期。

唐朝的一本奇書,本是為了反盜墓,卻成了盜墓指南!


其實盜墓之所以屢禁不止,還要歸咎於厚葬的奢靡之風,諸多財富藏於地下,對社會財富是極大的浪費。只要在墓葬當中不用財寶誘惑那些盜墓者,盜墓的風氣也不會興起。

唐朝的一本奇書,本是為了反盜墓,卻成了盜墓指南!


段成式的這本《酉陽雜俎·屍穸》本是為了告誡人們不要盜墓,但是卻成為盜墓者的手冊,很多盜墓者依照書中的方法,對墓地進行挖掘,比如用狗測毒氣等。盜墓還和社會環境有密切關係,比如民國時期,由於政府管控能力減弱,一時盜墓之風盛行,所以只要社會穩定,有一定監管,盜墓活動還是能夠有效減少的

唐朝的一本奇書,本是為了反盜墓,卻成了盜墓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