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治水打了漂亮“翻身仗”

淡水河治理是惠州市水汙染防治攻堅戰中難啃的硬骨頭之一。2018年,廣東省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發出2018年第一號令,要求以包括淡水河紫溪在內的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為重點,開展全面攻堅劣Ⅴ類國考斷面專項行動;2019年,惠州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發出2019年第1號令,決定以淡水河紫溪等斷面為重點,開展全面攻堅水環境突出問題專項行動。

惠陽將水汙染防治工作作為全區“1號工程”,以最高的政治站位、最大的財政投入、最強的工作措施、最嚴的問責力度,集中全區力量開展淡水河水質達標攻堅戰。經過近3年努力,惠陽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去年11月至今年9月,紫溪斷面水質連續11個月優於地表水V類標準,實現了淡水河紫溪斷面消除劣V類的歷史跨越。

部署

水汙染防治工作列入“1號工程”

淡水河是東江水系二級支流,發源於深圳市梧桐山北麓,縱貫深惠兩市,在紫溪口匯入西枝江,全長約95公里。作為兩地的“母親河”,淡水河滋養了沿岸的村莊田野,但也在兩地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頻頻“受傷”。

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淡水河由清入濁的急速轉變,出現於上世紀90年代的初級工業化時代。2006年,深惠兩地開展跨界合作治理、持續攻堅,淡水河水質不斷改善,於2012年消除了黑臭現象。2016年,淡水河水質出現反彈,截至2018年,水質仍為劣V類。

為了徹底整治好淡水河,惠陽區委、區政府制定三年水汙染防治攻堅計劃(2018~2020年),將水汙染防治工作作為全區“1號工程”。

惠陽完善河長制體系,全區設立區、鎮(街)、村(居)和村民小組四級河長542人,設置區級河長助理14名、河長聯絡員21名,實行河長治水“全權全責”,有效推進治水工作;建立區、鎮、村三級聯防聯控機制,有效推進入河排汙口治理、非法養殖場巡查清理、“散亂汙”企業清理整治工作;建立上下游聯動機制,信息互通、數據共享,共同監督、聯合執法,合力推進深惠跨界河涌治理。

該負責人介紹,2018年至今,全區共投入近40億元用於治汙各項工程建設,為淡水河汙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措施

補齊治汙設施短板

完善配套管網系統

鮮花綠植,小橋流水,假山噴泉……位於秋長街道白石村的馬蹄瀝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看起來更像一個園林景觀。這個日處理能力達2萬立方米、排放標準為地表Ⅳ類的項目,通過在每個出水後端增設園林景觀,更好體現了水汙染處理後良好的生態環境。

“淡水河流域生活汙染佔了62%,全面補齊治汙設施短板,是治理淡水河的重要舉措之一。”該負責人說。

去年以來,惠陽區新建、擴建3座汙水處理廠和6座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有效解決了汙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惠陽區已對流域內建成的12座汙水處理設施進行全面提標改造,已基本實現尾水優於地表水V類標準,部分甚至優於Ⅳ類排放標準,實現對淡水河優質補水。

要讓汙水處理設施更好發揮作用,管網是關鍵。惠陽區以“汙水不入河”為導向,全面補齊管網缺口,2018年至今,全區新建成403公里配套管網,其中淡水河流域新建259公里,初步形成比較完善的汙水收集處理系統。淡水河紫溪斷面於去年11月開始實現達標。

但是,淡水河共有16條一級支流,一些不達標的支流影響其水質的穩定改善。今年惠陽抽調區環保、住建、公用事業和農水等部門業務精英組成工作專班,從今年4月下旬開始脫產進駐新圩丁山河、黃沙河、橫嶺水等不達標支流3個月。目前,16條支流中13條穩定達標,3條近期基本達標,淡水河水質持續改善。今年1~9月,紫溪斷面水質優於地表水V類標準。

鞏固

“技防+人防”兩手抓

確保汙水應收盡收

橫嶺水入淡水河河口斷面,有一個佔地四五平方米的水質自動監測站,依靠先進的設備24小時實時監控水質,數據實時上傳平臺。“就像給支流安排了一名‘醫生’,隨時為水質‘把脈’。”該負責人說,數據一旦超標,就表明有新增汙水或異常廢水進入河體,可以馬上溯源,精準治汙。這樣的自動監測站在惠陽區淡水河流域已設置了15個,為精準治汙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除監測河水水質外,惠陽區還採用科技手段監管企業排放。去年初引入治汙工況過程監控科技軟件系統,通過在重點企業治汙設備安裝監控裝置,精準監控其治汙設施運行情況,有效解決企業廢水排放監管難、取樣難的問題。為最大限度堵塞漏洞,惠陽還實行第三方巡查機制,對全流域排汙口進行地毯式排查,通過“人防”查漏補缺,確保汙水應收盡收。

接下來,惠陽將通過堅持治汙設施先行、推動雨汙分流管網改造、推進雨汙調蓄處理工程建設、強化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等措施進一步鞏固提升治理效果。同時,通過河床、河堤、水體修復工程進一步深化河涌汙染整治成效,建設河濱公園、河涌休閒文化長廊等親水文化設施,推進淡水河半島濱水公園建設,進一步打造親水文化。

採寫:南都記者 陳海燕 通訊員 陳丹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