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孩子,為什麼拉爾夫與朱朝陽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前段時間《隱秘的角落》大火,劇中的孩子表現讓我想起了英國作家威廉·戈爾丁的《蠅王》。兩部作品都是通過孩子的視角來看待周圍發生的一切,只是一個孩子永遠陷入的黑暗之中,另一個孩子卻堅守著微弱的火光。

今天這篇文章並不想比較二者的區別,想從《蠅王》這部作品來談談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變化過程,為什麼有些人成長為惡的化身,有些人卻成為了善的代表。

《蠅王》中的主人公是一群6-12歲的小男孩,“頭頭”拉爾夫帶領著一幫降落在荒島上的男孩們,試圖通過生火併看守火堆得到營救,但是遭受到人類內心恐懼和以傑克為首的打獵隊的挑戰,最終被傑克追殺的故事。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拉爾夫與朱朝陽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蠅王》書籍封面

01、破繭成蝶的痛苦

拉爾夫是孩子中年齡較大的,受過良好的教育,父親是一個曾經進過女王王宮的高級海軍軍官。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拉爾夫,一邊享受童年純真的美好,一邊忍受著來自成人的束縛,但他像任何一個孩子一樣,也有好奇、叛逆、擺脫規矩、渴望自由的心願。

所以拉爾夫剛來荒島時並沒有感到驚慌和恐懼,而是覺得極其愉悅,原因是這裡沒有大人,他可以隨心所欲,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行事。

美國著名黑人女作家瑪雅·安吉羅認為,“成長就是獨自一人被拋在青春茫然的繩索上,既能體驗到絕對的自由之美,又得經受無所適從之危。”

拉爾夫像很多涉世之初的少年一樣,對世界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幻想,他渴望像《珊瑚島》中的主人公一樣英勇作戰,贏得同樣的榮譽。他用螺號作為工具和權威的符號召集大夥,成為了頭頭,打算既要玩也要得救。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拉爾夫與朱朝陽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1963年《蠅王》電影劇照

他給孩子們制定了沿襲於成人世界的規矩,但即使在成人的世界,也存在秩序之外的源於慾望導致的混亂,更何況是一群孩子,規則瞬間土崩瓦解。

不僅如此,拉爾夫還要面臨著流傳在孩子們口中的“野獸”帶來的恐懼和死亡的考驗。

在面對恐懼和死亡的考驗時,拉爾夫猶豫不決,最終他還是屈從於本能,在狂舞隊伍中釋放恐懼和放縱的衝動,也正是這種內心的放縱和恐懼,導致了拉爾夫參與到謀殺西蒙的行動當中。

成長是一種不斷地克服與超越的過程,在每一個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在特定的時間段突破生理、心理的舊有狀態而不斷向前發展。

毛姆曾經很後現代地指出:“青年是幸福的,這是一種幻覺,是那些失去青春的人的幻覺;可青年人知道他們是悲慘的,他們充滿著灌輸給他們的不可信的理想,每當他們接觸現實時,他們都碰得鼻青眼腫、傷痕累累。”

拉爾夫在西蒙死亡的痛苦中瞭解到世界的癲狂與人性的黑暗,同時也讓拉爾夫進一步認識了自己:在善良、文明的表面掩蓋下,他也和其他孩子一樣,有著對內心野蠻罪惡衝動的讓步、猶豫和妥協。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拉爾夫與朱朝陽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1963年《蠅王》電影劇照

但現實給他的教訓還不夠,緊接著豬崽兒的死亡,才讓他真正意識到這不再僅僅是個狩獵和孩子間幫派的遊戲,那些孩子和成人一樣湧現出了心中的惡和對權勢的渴望,而他作為一個堅守文明禮制和有點頭腦的人,如果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順從對惡的臣服,就要被當做異類來追捕。

惡不是偶然的存在,它充斥在世界中的各個隱秘的角落,即使在像天使般的純潔孩子中,也潛伏著莫名的對惡的衝動。

在小島或在社會,要麼對惡屈服,要麼找到既堅持真善又抵制罪惡的權衡,否則,你就要當一個被拋棄的人。

到這裡,拉爾夫完成了一個人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漸看了真實的世界並完成了對自我的認知。

02、痛苦的卻又是幸運的

拉爾夫是痛苦的,但他同樣是幸運的。他並沒有像朱朝陽那樣一步步走向深淵的原因就是他身邊有兩位時刻鞭策他的精神導師——豬崽兒和西蒙。

在流落到小島的旅程中,豬崽兒陪伴拉爾夫的左右,和他一起面臨生存和恐懼的考驗,為他提出意見、出謀劃策,雖然豬仔體質孱弱,有點膽小並常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壓制,但他的言行時刻提醒著拉爾夫不要忘記獲救的目的和文明禮制。

豬崽兒是理性的代表。在拉爾夫迷茫時、慌亂時,豬崽兒都在用自己的言行影響指引著他,幫助他獲得對文明秩序的理解和對自我的認識,在拉爾夫派和傑克派的對抗中,他始終站在拉爾夫一邊。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拉爾夫與朱朝陽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豬崽兒在提醒著拉爾夫

如果說豬崽兒是理性的代表,那西蒙就是聖哲精神導師。

西蒙是島上唯一一個堅決認為野獸不存在的。

當孩子們在地上、海里、天空的野獸爭論不休時,西蒙一針見血地指出“我的意思是......也許僅僅是我們。”

他不善言辭,卻心明如鏡,他啟示大家,邪惡正是來自我們每一個人自身。

為此,當大家被山上飛行員的屍體嚇得膽戰心驚時,他認為大家應該爬上上去查看清楚。

他單獨上山,弄清了令大家日夜惶恐不安的“野獸”原來是一具腐爛的飛行員的死屍。

可見,對於拉爾夫來說,西蒙是個具有先見之明,能夠向人們傳達真知灼見的聖哲精神導師,向他暗示著關於人性的複雜本質。

在更深的層次上,西蒙之死深刻地驗證了人性中的惡,也讓拉爾夫看到了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暴力和恐懼。他的死亡是對真理的捍衛,也指引著拉爾夫在死亡中獲得精神的重生。

作為一個身陷困境的人,西蒙沒有屈服於環境的險惡,而是去發現周圍的美,去幫助弱小的夥伴,去勇敢地追尋真理。對於拉爾夫來說,西蒙帶給他一種精神的寄託和鼓舞,讓他在混亂之中看到希望和人性中的美好。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拉爾夫與朱朝陽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西蒙瘦小的身軀隱藏著巨大的能量

03.結語

《蠅王》代表了人類在成長曆程中必然的考驗,即發現惡的那一瞬間帶來的精神困惑和考驗。

拉爾夫在小島上歷險,他帶著天真的幻想去實施自己的英雄計劃,而現實中的一些客觀存在如暴力、野蠻的天性、來自內心對死亡的恐懼以及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惡等都破壞了他的美好幻想。

正是這些現實中的客觀因素,讓拉爾夫意識到人性的複雜,也正是在同它們鬥爭的過程中,他強化了自我意識,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是在現實的幫助下實現了我意識的成長和完善。

成長是青少年的必經之路,是在經歷過諸多挫折和打擊之後,一個從無知到覺醒的過程。

在《蠅王》中,我們看到拉爾夫憑依著率真、期望和想象去認識世界,而在他接觸、碰壁之後發現現實遠不是成人灌輸、營造給兒童的那樣充滿正義、善良和歡樂,但是看到醜惡一面的他,卻還能堅持心中的那份善良,這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