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霹靂手段再造華夏

朱元璋北逐蒙元統一南北後,接手的實際上不僅是一個經濟凋零、民生多艱的社會,還是一個南北方差異巨大、漸行漸遠的社會。北方之地從金元到明,已經跟南方分離了250多年了,更早的幽雲十六州已分離了400多年了。北方之地胡漢混居,風俗、習慣深受異族影響,胡化已經很嚴重了;且北方之地飽經戰火,經濟、文化已全面落後南方。此時朱元璋的緊急要務就是要把南北方重新融合在一起,重新歸化在儒家文化之下,共同認可大明王朝。下面兩個案例就是朱元璋是如何通過霹靂手段,融合南北再造華夏的。

朱元璋霹靂手段再造華夏

案件一:軍人妄給妻子案

這是《明大誥》裡的案例。明朝有兩個法律文件,一個是《大明律》,一個是《明大誥》。《明大誥》是朱元璋欽定的要案集錦,相當於樣板案例,法律地位高於《大明律》。

朱元璋霹靂手段再造華夏

洪武18年,山西洪桐縣有個叫姚小五的農民,他是大明治下的一個普通農民,有幾畝薄田,有個漂亮的妻子史靈芝,還有三個孩子,雖然很苦,但安靜祥和。

朱元璋霹靂手段再造華夏

突然一天一個叫唐閨山的兵士打破了這種平靜,他拿著兵部的“勘合”(批文)說史靈芝是他的媳婦。原來史靈芝三歲的時候,曾與唐閨山的兄長定下娃娃親。唐閨山兄長早夭,史靈芝便嫁給姚小五。然而當地有個婚俗“兄死則妻嫂”,就是兄長死了,弟弟可以娶嫂子。這明顯是草原習俗,金、元政權入主中原,在200多年的侵染下,山西百姓也漸習此風。他們鬧到縣衙,縣令看到兵部勘合,明知“非理”,但又不敢得罪兵部,便違心判決。姚小五不服,逐級上告,最終萬里迢迢到應天府(現在的南京)告御狀。

朱元璋霹靂手段再造華夏

刑部尚書王峕(shi)瞭解事情來龍去脈後,卻從技術性問題入手,“如果史家當時退還彩禮,則唐是無理取鬧,如果未退還彩禮,則唐的要求合情合理”,於是派人尋找娃娃親的見證人,這說明他們也是認可“兄死妻嫂”這個婚俗的。告御狀這樣爆炸性的事,在京城鬧得沸沸揚揚,自然會傳到朱元璋耳朵裡。朱元璋下令都察院御史介入此案,說明對此案的處理方案不滿,只可惜王峕沒有認真體會。還和御史吵了起來,在諷刺御史的同時也無意中中傷了朱元璋,最終惹怒了朱元璋,最後“所以有司,盡行處斬”。

朱元璋霹靂手段再造華夏

北方之地長期在草原政權統治之下,華夷界線模糊,儒家正統文化遭到挑戰,存在嚴重的胡化。與南方認同差異巨大,且將逐漸發展為兩個族群,這必然會危及大明所標榜的漢人王朝的統治基礎。消弭南北認同差異,把北方拉回儒家正統文化之路上,最簡單和有效的辦法,就是採用激烈和血腥的手段,消除胡風,將南北方重新扭成一股繩。

案件二:南北榜案

洪武30年舉行科舉會試。主考官翰林學士劉三吾取錄五十一名進士,全是南方人,淮河以北的學子全部落榜。北方學子不服,認為主考官劉三吾是南方人,故意照顧南方仕子。於是並在齊聚在酒館、客棧、街邊紛紛議論。朱元璋得知後勃然大怒,隨即命侍讀張信等人重新閱卷。張信等人確認判卷沒有徇私舞弊。但此時有人上告說張信等人與劉三吾私通,為胡、藍餘黨。朱元璋大怒,將張信等二十餘人凌遲處死,將劉三吾發配邊疆。後來朱元璋親自主持殿試,又複選六十一名進士,皆是淮河以北的學子,這就是當時所謂“南北榜”。

朱元璋霹靂手段再造華夏

明初,北方士子一直觀望徘徊,用科舉制度收北方士子之心是當務之急。唐末以來,北方地區的經濟、文化已逐漸全面落後於南方。若僅以文章的好壞錄取官員,勢必造成地區間不平等,落後地區無人代表、無人參政,勢必離心離德,影響政局的穩定。作為皇帝,把握的是全局,考慮的是穩定,只有採取人為平衡的辦法,才能安撫北方士子之心。此次事件,開了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後遂成定製。

朱元璋霹靂手段再造華夏

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到,當時的北方,無論是底層的農民還是精英的讀書人,都與南方存在著差異。如果不採取人工介入,勢必造成北方和南方更大的對立,這對大明王朝來說不是件好事。從長期來看,對中華民族也不是件好事。雖然朱元璋的手段殘忍、極其血腥,但卻發揮了最大的作用,在短期內快速扭轉局勢,不得不說朱元璋確實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政治家,不糾結於現象,一眼就看到了本質,成功把南北方整合在了一起,挽救了中華民族,再造了華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