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題記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我想擦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畫滿窗子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

都習慣光明

——顧城

冬日裡的大山有點靜默,一如火爐邊低頭沉睡的老人,蔥蔥蘢蘢的泛黃的連片的樹木,彷彿那厚重低垂的眼簾。淡藍氤氳的天空,似乎使勁一擰,都能擠出幾滴雲朵的眼淚。汽車不停地在山的腹中穿過,那一個又一個的隧道,截斷了光線,我們在時明時暗的區塊中轉換,恍惚在時光隧道中穿梭。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來到學校,還沒到校門,突地看到校門內兩邊模模糊糊站著兩排人,一排高,一排低,臉湊到車窗前,定睛一看,原來家長和受資助的孩子們。趕快和同行的老師跳下車,還沒走近,就看到一張張明媚的笑臉,“歡迎老師們!”那笑容,明晃晃的,十分燦爛,瞬間高光點亮周邊一切事物,讓小小的學校也顯得寬闊了許多。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走進學校,先被一雙雙溫暖有力的大手使勁地握著——那傳遞的熱情,讓你覺得不馬上開展工作就是一種懈怠。

簡單的溝通過後,我們就開始了熱場遊戲,餘霞老師用“口香糖”遊戲,一下子拉近了孩子們與我們的距離。身體與身體的碰撞、心與心的交融,在遊戲裡迅速發生。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書籍是我們送給孩子的禮物,孩子們拿到書情不自禁的翻開,小聲地讀著。有低聲用手指輕輕滑動指讀的,也有低著頭咬著食指默默地看的,也有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 互相交流哈哈大笑的。書籍很像一個粘合劑把這群長相迥異的孩子奇妙的塑造成同一個美好的模樣。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有一個後來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當大家都沉浸在書籍的海洋裡時,他急匆匆的趕到,最後才知道因為爺爺沒有微信,是有人捎了口信知道消息,才急急忙忙地趕到。

他的個子並不高,身材比較瘦小,一點也不像10歲,倒像是一個7、8歲的孩子。穿著厚厚的棉服,可是神情卻並不溫暖。我們在校長的安排下,走訪的第一站就到了他的家,據校長介紹,他的父母離異,都在外打工,這個孩子一直和爺爺生活在一起。

校長說,他是個特殊家庭的兒童,學習很不好,語文沒有考及格。校長在陳述事實的時候,我看到孩子眼神飄向遠方,彷彿所講的一切都與他無關,越是心痛越表面冷漠。這特殊的標籤,想來孩子並不想擁有。

我想起林祺堂老師在焦點解決短期課程裡說的“例外經驗”的使用,所以我對孩子說:“在我們身邊和我們這樣經歷的孩子還有很多,本身所有的父母也只能陪伴我們一段時間,現在雖然你的父母相比較其他父母陪伴少一些,但是更容易培養出你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這經歷何嘗不是獨特的經歷,這也是其他孩子所能擁有的。你的眼睛這麼大,一定是個聰明的孩子,我相信通過你的努力,你一定會越來越優秀的。”

聽完我的話,孩子眼裡泛著淚花,我知道,有一層堅冰正在消融。我連忙跨上前去,用力的擁抱了他。輕聲在他耳邊說:“我相信你,加油!你會越來越優秀!”因為我知道這個孩子內心是多麼需要美好的希望和自我認同的內在力量的支撐。

我不知道我的這樣一個擁抱究竟能給他帶來多大的觸動,但我覺得這個孩子已經深深地觸動了我,因為他的擁抱讓我感受到了愛與被愛中最純粹的循環和呼應。那種身體的接觸透露著無限的信任和愛的託付。孩子的擁抱讓我意識到那一瞬間,他是那樣地信任我、信任我帶給他的希望和力量。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Helping each other is in fact what makes us happy.《Last.Christmas》電影《去年的聖誕節》裡主人公凱特說的這番話,對於今天很貼切,“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你為別人留下一點餘地,也許日後留給自己的是更寬廣的天地。”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勿以善小而不為,助人達德,助人悅己。如果,我們看見不幸,雖然不能為它鑿開一扇門,那至少我們還能在地上畫一扇窗,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去習慣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