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打鬧爸爸約架,認真的嗎?

文 | 張永群

近日,“兩名小學生打鬧引發爸爸約架”上了熱搜。網傳信息顯示,上海市楊浦區兩名小學生因為在做操時踢屁股、倒水時絆摔跤而產生摩擦,兩名學生家長在微信群中情緒激動,放狠話約架,“狠三狠四儂不買賬,那明天校門口見!”次日,兩人在校門口發生衝突,

一位家長頭破血流被送往醫院治療,目前警方已經介入。


小學生打鬧爸爸約架,認真的嗎?

事情從男孩間的打鬧發展到現在,讓人哭笑不得。家長的行為也讓網友發出“仍是少年”的調侃,這樣的調侃正說明了兩位家長的行為有失成年人的理性,約架顯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暴力更是不可取的。約架不僅擾亂了公共秩序,對於個人來說,若是一方出手過重,也可能迎來“打輸住院、打贏坐牢”的後果。


小學生打鬧爸爸約架,認真的嗎?

兩位家長的出發點不難理解,都是怕自己捧在手心裡的孩子在外受到欺負,故而在群裡計較兩句。後來發展到約架,除去情緒一時激動,也可能是想通過這種原始的法則證明自己的“強大”,從而給孩子立威。不過,頭破血流被送醫、警方介入的結果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給孩子一個不良示範。原本可能很快和好的兩位小朋友,如今需要更多的安撫和疏導。


小學生打鬧爸爸約架,認真的嗎?

孩子的成長正是在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實現的。在同齡人的社群中,孩子們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相處法則。因為語言、思維尚在發育中,他們可能比較多地運用肢體來完成情緒和意志的表達,打打鬧鬧會比較多。把孩子打鬧看得過重,很可能會增強孩子的攻擊性。

若孩子不能自己解決矛盾,家長們不妨和孩子講講事情的緣由,藉機幫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教他們如何融洽地與別人相處。


小學生打鬧爸爸約架,認真的嗎?


“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做孩子的榜樣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標杆,想要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就要先往這個方向努力。家長平時亂塗亂畫、插隊加塞,便很難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同樣的,想要讓孩子學會包容和理解,也不妨先問問自己做到了嗎?

還需要強調的是,對於校園衝突,學校不能依賴孩子或家長自行解決,應該有比較主動的介入機制。老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和狀態,尤其要對校園欺凌格外敏感,建立預防和保護體系,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引導。學校要強化日常安全管理,還可以密切同家長的聯繫,雙方及時溝通掌握孩子的情況,以便共同解決問題。

相處中出現矛盾很正常,但是拳頭往往解決不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