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吃貨之——權臣蔡京是老饕

“歷史上的吃貨”系列故事第二集,後續仍敬請期待哦~

歷史上的吃貨之——權臣蔡京是老饕

上一次我們圍觀了苻朗的高妙本領,今天分享一枚挑剔任性的

歷史上的吃貨之——權臣蔡京是老饕

這位要講到的就是宋徽宗的寵臣、神宗三年進士及第的蔡京。蔡京同學對於吃也是極為講究的,也稱得上一名食神級的人物,這種講究放在別人身上,我們或許要贊他風雅、熱愛生活,可史上對蔡京的評價不怎麼好,於是他不幸當上了窮奢極欲的代言人。

“我是專業鏤蔥絲的!”

以蔡京的位高權重,自然有著豪華宅邸,這豪華宅邸裡,自然有個專屬的私家廚房。他的私廚裡光大廚就有數十人,至於服務小妹什麼的,更是不計其數,而且他們有著明確分工,別說什麼紅案白案了,就連一根蔥都是專人負責打理的。

《鶴林玉露》就曾記錄了這樣了一則故事:有士大夫在京師買了一個妾,自稱是在蔡太師府中包子廚工作過的。一天,這士大夫讓她做包子,她說不會做。老公怒了:“你既然是包子廚中的,為啥不會做包子呢?”小妾答道:“人家是包子廚中專門負責鏤蔥絲的嘛。”(老公竟無言以對。。。)

蔡京家的廚房就連做個包子都能細分出擇菜、切蔥絲、擀皮、包包子等不同工種來,可見蔡京對吃的講究已經上升到怎樣的程度。

歷史上的吃貨之——權臣蔡京是老饕

包包子,湖北襄陽檀溪南宋墓出土壁畫

鵪鶉入夢:“不要吃我!”

《庚溪詩話》中記載:蔡元長京既貴,享用侈靡,喜食鶉,每預蓄養之,烹殺過當。一夕夢鶉數千百訴於前,其一鶉居前致辭曰:“食君廩中粟,作君羹中肉。一羹數百命,下箸猶未足。羹肉何足論,生死猶轉轂。勸君宜勿食,禍福相倚伏。”

蔡京做一次鵪鶉羹就要用數百隻鵪鶉,相傳他有次大搞宴會,一次就殺了千餘隻。

有天蔡京深夜睡覺的時候,鵪鶉仙子跑到他的夢裡來,並且說了一大通怪話,“禍福相倚”什麼的,並勸他不要再吃鵪鶉了。

夢醒了之後,“京由是不復食鶉。”蔡京雖然饕餮,但是還是能有所節制的。

歷史上的吃貨之——權臣蔡京是老饕

廚婢圖,魏晉畫像磚,甘肅嘉峪關出土

黃雀酢到底啥味道?

蔡京還喜歡吃黃雀酢。

《清波雜誌》中記載,蔡京家裡有三棟房屋,從地面到屋頂,堆滿了盛滿黃雀鮓的罈子。宋代的烹飪書《中饋錄》記載了黃雀鮓的做法:每隻治淨,用酒洗,拭乾,不犯水。用麥黃、紅曲、鹽椒、蔥絲,嘗味和為止。卻將雀入匾壇內,鋪一層,上料一層,裝實,以箬葉蓋,篾片竿定。候滷出,傾去,加酒浸,密封。久用。

這道菜現在很難吃到了,或許可以按方子做來吃,但食材不好搞。單看方子實在想象不出這黃雀酢到底能有多麼美味,能引得蔡京痴迷至此。

歷史上的吃貨之——權臣蔡京是老饕

現代人還原的黃雀酢,OMG!(本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假使上述故事都是真的,那麼這種吃就是單純的饕餮無厭,喪失了享受美食的本意了。其實拋開蔡京的壞名聲不談,他是個很不凡的人,二十三歲的時候就進士及第,文章不錯,書法更佳,也有著治世之才。當然,由於他在政治上的投機,後人對他褒貶不一,貶抑更多。

民間甚至傳言這一代權相最終是在流放路上被活活餓死的,如王明清《揮麈後錄》記載:“初,元長之竄也,道中市食飲之物,皆不肯售,至於辱罵,無所不至。遂窮餓而死。”這記述當然不可靠,但人們總愛設想這樣的戲劇性:一生饕餮最終落得窮餓而死,恐怕真是最大的諷刺了吧。

歷史上的吃貨之——權臣蔡京是老饕

蔡京《聽琴圖題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聽琴圖》是宋徽宗趙佶人物畫的代表作。蔡京深得徽宗寵信,所以在他的繪畫作品上多有蔡京的題記、題詩。)

封面圖片/戴敦邦繪水滸人物圖譜之:蔡京

本賬號發表文章全部為原創,謝絕任何微信號和媒體未經許可轉載!
轉載請後臺聯繫。
如果喜歡本文,歡迎動動手指,轉發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