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下,我們更需要長期價值思維和終身學習

近年來,流行長期價值,那麼什麼是長期價值?

在我看來,長期價值是我們做一件事在短期內看不到它對我們的影響,需要時間去驗證,但在長期它能給我們帶來的價值。

比如畫畫,在剛開始學畫畫的時候,我們或許是因為興趣愛好,但堅持了十年,二十年之後,有人欣賞你的畫,想要給你辦畫展,你成了著名畫家,從此你在畫畫這方面有了權威,那麼這就是堅持畫畫帶給你的長期價值。

疫情影響下,我們更需要長期價值思維和終身學習

看到長期價值,我想到了另一個名詞———終身學習。

對於終身學習的解釋,最簡單的是“活到老,學到老”。

百度百科上對終身學習的解釋是指社會每個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貫穿於人的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

而如果我們想要獲得長期價值,那麼必須保持終身學習,每天不斷地精進自己。

為什麼需要保持終身學習?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一)止步不前,會被淘汰

終身學習既是對自我的基本要求,也是對宏觀環境的現實需求。現代社會,日新月異,每天都不斷更新迭代,這是一個信息爆炸時代,我們需要保持學習,才能跟上社會發展步伐。

疫情影響下,我們更需要長期價值思維和終身學習

前段時間,我的閨蜜打電話給我訴苦,抱怨說後來進公司的應屆生現在已經晉升為主管,成為了高層,而自己卻被炒魷魚了。

她辛辛苦苦在公司工作了5年,工資沒漲,崗位沒升,現在還以環境艱難為理由被裁員,

我問她那個應屆生在公司怎樣表現,而你又是怎樣表現。

她回答:“那個應屆生非常謙虛好學。剛來的那會兒,總是很謙虛向老員工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自己查資料,查不到再問老員工,而且他很會做人,每次請教完,都會請我們喝東西,我們都很喜歡他。”

“聽說下班之後,他還報了管理課程,我很佩服他的毅力,上班那麼累,下班還要繼續學習。”

我問“那你下班之後幹嘛?”

她略帶理所當然地說:“當然是躺在沙發上葛優躺,刷手機啊。上班那麼忙,又那麼累,都沒時間看手機,瞭解最近發生的大事,下班後得好好犒勞自己。”

她所說的大事,就是那些茶餘飯後的明星八卦。

其實聽完她的回答,我或多或少都知道她被炒魷魚的原因,現在受疫情的影響,公司為了能夠繼續運營下去,只能通過裁員節源,而對公司貢獻值不高的員工肯定首當其衝,她得過且過,混日子的態度讓她成為裁員名單中的一員。

疫情影響下,我們更需要長期價值思維和終身學習

現在的社會,學習已經不是自我選擇的,而是宏觀環境的需求。你不學習,止步不前,只能被淘汰

像閨蜜這種只會怨天尤人,不會學習的人,更是社會所要淘汰的一批。

(二)擁有成長型思維

閨蜜的情況讓我意識到,保持學習,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已經是迫不及待的一件事。

別林斯基說:我學習了一生,現在我還在學習,而將來,只要我還有精力,我還要學習下去。

學習帶給我們的不是物質上的直接改變,而是思維上的轉變。別林斯基花一生時間去學習,我們更需要如此,我們需要成長,而不是在原地踏步。

我最初接觸成長型思維是在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裡,他強調說:這種成長型思維模式建立在這樣一種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與成長型思維相對立的是固定型思維,固定型思維認為自己的能力是一層不變的,不可以提高的。

疫情影響下,我們更需要長期價值思維和終身學習

這兩種思維對於同一件事的看法,完全是不同的。對於努力,成長型思維模式會認為努力就會熟能生巧,而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是不會有結果的。

但其實人的潛能是無限,只不過是自己過早地放棄了。

像《康永,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中所寫到的: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如果我們15歲堅持學游泳,那麼18歲我們可以收穫美好的愛情;如果18歲堅持學習英文,那麼28歲我們可以獲得心儀的工作,而不至於做著自己不喜歡的還要抱怨。

而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沒能堅持,沒能及時更新我們自己。我們只有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思維,以成長型思維模式去評價審視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們才能獲得我們想要的。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人生後期放棄學習,那就只能固守自己的小天地,圍著這塊小天地在轉,成為井底之蛙。

“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愚闇是達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障礙,也就是人生髮展的障礙。”我們只能不斷地更新自己腦袋中的知識,才能與時俱進。

(三)知識有半衰期,會過時

知識不是永恆不變的,它會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更新迭代。知識有自己的半衰期。

什麼是知識半衰期?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東西的價值,隨著時間流逝,它消失的速度。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全世界每天產生的文字量,是牛頓同時代的人一生的閱讀量的複數翻倍。我們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決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然而,知識更新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的大腦每天都需要進進出出的知識越來越多,但也有很多是無用知識。

疫情影響下,我們更需要長期價值思維和終身學習

這時我們需要一個系統,需要我們用管理的方式去管理構建我們的知識體系。

那麼我們就需要從指向性學習到跨界式學習,從整體化學習到碎片化學習,從階段性學習到終身式學習。時代在變化,學習的方式也在變化。

時間會消磨一切的價值,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技術不斷地突破,審美不斷地迭代,甚至使用的場景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勞永逸的學習方式已經完全不適用。

《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目前在大學期間獲得的知識只能用五年,有的甚至更短。

同時,我們也會不斷忘記自己所學並知道的東西。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我們人類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遺忘自己接觸到的所有東西。因此,為了跟上這種快速發展的步伐,我們需要不斷更新我們的知識。

更新我們的知識,只有通過終身學習,不斷學習去更新。保持終身學習的人才會發現越學習,越發現自己的無知。

那麼如何保持終身學習,落實貫穿”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呢?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報課學習

報課學習是我們獲取知識的一個捷徑。

很多人說我報了很多課程,所以我在學習。你真的在學習嗎?

疫情影響下,我們更需要長期價值思維和終身學習

現在很多人的狀態是報了很多課程,有的可能完全不聽,覺得報了課,我就是在學習;有的聽完就算,不加思考,也不知道學到了什麼,這都不是我所說的報課學習。

我所說的報課學習是指基於自己的需求,找到自己所需的課程,並且要找這個領域比較出名的牛人,在跟著他們的課程學習過程中,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思考。

這個時代不缺乏學習的人,缺乏思考的人。

報課學習不是讓你“報”而已,還需要你去學,去思考,這是站在前人經驗的肩膀上讓自己少走彎路的方法。

(二)讀書寫作

培根說:讀書可以培養一個完人,談話可以訓練一個敏捷的人,而寫作則可造就一個準確的人

讀書寫作是一種最低成本的學習方式。

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思考能力,陶冶我們的情操,給我們知識和智慧,而寫作是對讀書的後續動作,把我們在讀書過程中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提高我們的思考深度。

而目前我作為老師,終身學習和讀書都是必須的。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

讀書寫作,保持思考,保持學習狀態。

(三)保持思考

拜耶說:書籍的唯一真正用處,是使人能自己去思考,如果有不能引人思考的書,便不值得佔書架一席之地。

疫情影響下,我們更需要長期價值思維和終身學習

在我們讀書過程中,如果不加思考,即使是好書也不值得佔書架一席之地。

思考不僅僅侷限於讀書,現實生活中,我們經歷的事,看過的電影,能夠觸動我們內心的東西都會引起我們的思考。

思考是存在生活中方方面面,我們只要留心,都可以在生活中學習到很多東西。

結語:

我認為努力學習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是美好的事。

長期價值不是看得著,摸得到的東西,它是帶給我們的一種改變。

而在終身學習過程,我們體會到長期價值的存在。

#終身學習#

我是@巴魯希達,一個喜歡文字的普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