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從自怨自艾到為民代言

文|周冉

天寶十四載(755)十月,接到河西尉(正九品下)任命時,杜甫43歲,窮困潦倒,但他拒絕了這個需要“拜迎長官”“鞭撻黎庶”的差事,不想看人臉色過活,更何況是自己詩裡諷刺過的草包長官的臉色。兩個月後,他被改派一個正八品下的職位,勉強接受。不久安史之亂爆發,杜甫舉家逃離,這個官也沒做多久。

上任後,杜甫於當年十一月離開長安赴奉先探親,後人猜測他是利用冬至假(七日)的時間。杜甫是夜半出發的,京郊的路上黑暗陰森,他冒著嚴寒行進,手指凍僵了,衣帶斷了都系不上。一路上他都在回想自己的前半生,重溫自己作出的一個個選擇,漫遊齊趙時,他本來可以和李白一起隱逸山林。偏偏執拗於以“稷契”自命的狂妄理想,來到長安追夢。十年來自己不斷刷新底線,投詩獻賦,最終得到這麼一個小小的官職,到底有什麼實際作用?

天色漸亮時,杜甫已經走到驪山腳下了。山上宮殿氣象森嚴,黑壓壓一片,御林軍的旗幟密集緊挨著。四下無人,特別幽靜,靜到他可以聽見來自驪山宮殿中的音樂聲,當時安祿山已經在范陽起兵,消息尚未傳到長安,但民間已有謠言。玄宗帶著楊貴妃正在驪山的華清池恣意享樂。驪山距離長安約六十里,秦漢隋唐時皆是帝王出宮遊幸之地,據說秦始皇曾在這裡遇到神女,故名神女湯泉。唐太宗時建造了大面積的宮殿建築,圍牆更是包裹大片山體。玄宗又斥巨資維護,經常與楊貴妃在此避寒。每年十月左右,楊氏五家攜家丁府兵,各家一種顏色,組成一支壯觀的行進隊伍,燦若雲錦。

華清宮內除供奉兩湯池外,另外還有十六湯。長湯賜嬪妃,與其他各池不同,池底鋪文瑤密石,中央有玉蓮花捧湯噴泉,以錦繡成的鴛鴦放在水中增加情趣,皇帝與嬪妃常在此嬉戲。楊國忠、虢國夫人都曾得溫泉賜浴,安祿山在這裡表演過游泳以取悅皇帝。就在這華清宮外的鄉間小路上,無數農民卻飢寒交迫,即將凍餓致死。安史之亂前的長安奢靡,從華清宮可窺見一二。

杜甫這一路上倉皇潦倒,風冽日激、天寒地凍,滿以為回到家不過是與家人“共飢渴”,誰知一入門便聽到幼子餓死的噩耗。唐代遵循《禮經》有“不哭喪嬰”的習俗,但鄰居都為之傷心痛苦,作為父親又怎能忍得住。

也許是想起了自己貧病交加被苦雨圍困的歲月,想起長安城中餓殍遍野的慘象,又或許是受到“愧為人父”想法的刺痛,杜甫憂憤集結,寫下一首五百字的長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是杜甫對自己旅食京華十年身世遭遇、思想變化的最全面總結。他緬懷長安十年的種種過往,仕又不成,隱也不遂,沒機會建功立業,又苦無買山肥遁之資本,進退兩難。這首五百字的詩如同長舒了一口積鬱於胸中的悶氣,“沉飲聊自適,放歌破愁絕。”詩中他還不忘頌聖表達忠心,“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他總是懷揣成為“稷”和“契”這樣濟世名臣的夢想,整日為黎民百姓擔憂,日子過得苦哈哈,離京途中所見所聞,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杜甫不敢直面貶斥帝王的驕奢淫逸,轉而義正詞嚴地說,皇帝對權臣外戚大加賞賜,這些數以萬計的粟帛,其實都是用皮鞭從貧寒百姓家搜刮來的,轉而成為大內的奇珍異寶,“爾俸爾祿,民脂民膏。”通過帝王賞賜,財富又流轉到臣子家中,這些人家都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待客排場奢華,北地罕見的香橙金桔,只是豪門宴飲桌上的尋常之物,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從自怨自艾到為民代言

《杜甫像》,1981 年,蔣兆和

玄宗朝中期,長安城籠罩在一種閒適浮華的迷霧之中,朱門歌舞、內苑笙簧的昇平景象掩蓋了邊患四起、百姓流離的社會危機,統治階層腐化奢靡。杜甫在長安十年求官,鎩羽而歸,反而成就了他對時事的冷靜洞察。他目睹權貴的驕奢淫逸和黑暗的政治內幕,又淪落下層社會,既病且窮飽嘗艱辛,對社會弊端有親身體會。長安的現實生活讓懷揣少年夢,異想天開的杜甫一夜長大,他開始關注世間疾苦,哀嘆王朝的衰敗之象,成為苦民之苦,為民代言的大唐詩人。

不過在杜甫看來,只有等待治世明君橫空出世,勤勉體察、整頓綱紀、安撫百姓,才有可能出現一個清明世界。他認為家國命運與君主賢能與否是有必然聯繫的,所以無論如何批駁上層階級腐化墮落、奢靡誤國,如何憐憫蒼生、憂國憂民,都離不開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少陵一飯不忘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