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從一朵花開始


來源:人民日報

美麗鄉村,從一朵花開始

美麗鄉村,從一朵花開始

繪圖:蘇仲山

要想讓觀念落地生根,需要耐下性子、花上心思,為硬道理尋找軟突破

廣東樂昌市長來鎮和村村口,一棵百年老樟樹巍然屹立,枝葉繁茂。樹下的石桌椅、一旁的水泥路,乾淨整潔。走近細看,樹幹上還掛著一張照片,上面寫著:“我們不要再回到以前了。”

以前什麼樣?記者有些好奇。“前幾年,路上滿是垃圾,蟲鼠躥來躥去。一到雨季,汙水橫流。”提及過往,同行的村幹部直搖頭。

“其實,大家都不願意生活在髒亂差的環境中,但改變起來卻很難。”駐村第一書記餘波說,在他2019年5月來之前,村幹部貼標語、上門督促,用了各種辦法,都收效甚微。

貧困戶老宋家距離垃圾箱只有十幾米,卻時常將垃圾丟在門外路上。村幹部勸說,他卻振振有詞:我不丟,別人也要丟。

對村民們來說,多年的習慣不易改變,他們不知道怎麼做,也不相信能做好。

變化從一朵花開始。有村民在村口垃圾箱附近種了花,接下來,大家倒垃圾時會明顯繞開。這提醒了餘波和同事們,有工作隊員在花附近牆上寫下:少一些垃圾,多一點芬芳。字寫得漂亮,花開得正豔,來往村民都會多看兩眼。

轉變村民的衛生觀念,一味宣傳、督導,效果不佳,那麼先讓村民看到改變,感受改變帶來的影響,再因勢利導,或許更有效。

說幹就幹,工作隊組織村民清理了積存多年的垃圾堆,在破舊的磚牆繪上了山水風景、田園風光、美德故事,凌亂的牆角種上了花花草草。久而久之,連小孩子都能背出牆上的名言名句,美的種子在大家心中發了芽。

村裡潛移默化的改變發生了:堆在路邊的垃圾少了,院牆上的泥漬不見了,亂堆亂放的雜物整齊了……

閒暇時光,工作隊裡的蘇仲山利用自身的速寫特長,將改變前後的村容村貌畫下來,張貼到宣傳欄裡。“一邊是窗明几淨、花木繁茂,一邊是蛛網高掛、蚊蟲環繞,哪個好,哪個不好,大家自會評判。”餘波坦言。

美麗鄉村人人渴望,可建設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幫村民轉變固有觀念,僅靠口號和督促,還很不夠;強制執行,或許也只是一時成績。要想讓觀念落地生根,既需要找準病因,對症施策,更需要耐下性子、花上心思,為硬道理尋找軟突破。當改變點滴發生,人們從改變中有了收穫,就會有更多人參與其中,循序漸進,讓美麗生長。

(姜曉丹 作者為本報廣東分社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