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作“媽媽的味道”

在每一個孩子的心裡,

媽媽既是“唐僧”也是“孫悟空”的化身,

除了念緊箍咒之外還會各種變、變、變,

變出一雙新鞋子、變出一件新衣服、變出一桌子你愛吃的飯菜。

可以在油膩膩的灶臺旁花費數不清的時間讓自己從“廚房小白”變成“米其林大廚”,

只要孩子想吃總會折騰一番,

儘管每次不一定都會成功,

但是敢折騰的精神著實讓人佩服。

有一種愛叫作“媽媽的味道”


其實媽媽們在為人母之前,

也是一個柔弱的小女子,

分不清調料、不會剁骨頭、不敢殺魚、不懂得飲食搭配。

不是她矯情,是因為有人慣著她,

在未出嫁前她可以任性的說“我不會做飯”,

成家之後才發現外賣吃不下、老公嫌她手藝差、孩子嚷嚷著要吃這喝那,

她不得不一頭扎進廚房裡,煎炸炒煮各種折騰。

這就是所謂的煙火氣,

這就是一個家柴米油鹽的瑣碎日子吧!

有一種愛叫作“媽媽的味道”

寄宿時候學校伙食差,

母親總會在每個週末想方設法的給我改善伙食,

走的時候書包裡裝著乾糧。

記得有一次母親給我帶了不一樣的幹饃片,

母親先將胡油摸在鍋底上,

再把蒸好的饅頭切片兒放進去,

小火烘烤,然後適量撒點鹽巴,香噴噴的烤饃香溢滿了屋子。

儘管現在超市裡賣各種味道的饅頭片,

有雞肉味、牛肉味、五香味的等,都不及出自母親手裡的饃片香。

有一種愛叫作“媽媽的味道”

妹妹懷孕期間,

母親就成了妹妹的御用廚師,

今天吃滷豬蹄、明天吃炒牛肉、後天吃手工釀皮,

母親變著花樣給孕期裡的妹妹做好吃,

就怕缺了營養、就怕妹妹吃不好。

吃的妹妹直喊“少讓我吃點吧,每天撐的睡不著”。

有一種愛叫作“媽媽的味道”

朋友圈裡也經常看到曬美食的照片,

好多都是為孩子們的一日三餐奮戰的年輕媽媽們。

晨起為娃準備一口熱騰騰的飯菜,目送孩子上學去,

傍晚準備好可口的飯菜,迎接孩子回家,

這飯菜裡傾注了媽媽的愛和期盼。

有時候孩子吃的直誇媽媽手藝好,

媽媽們就會在心底裡暗自高興;

也有時候孩子們會嘟著嘴巴說:“吃不下”。

媽媽們就開始著急,默默的把孩子剩下的飯菜吃光,

又開始在心裡嘀咕,是飯菜做的不夠好還是孩子胃口不好了,

然後就開始籌劃著下一頓該給娃吃點啥。

孩子們的胃就是這樣被媽媽喂暖的。

有一種愛叫作“媽媽的味道”

不論你是十幾歲的孩子,還是幾十歲的大人,

你的胃會在不經意間想起媽媽做的一盤炒青菜或一碗手擀麵,

它們能消除學習的疲勞,卸掉工作的煩惱。

不管你在哪兒,不論你何時回家,一個電話打過去,

媽媽總會問一句“想吃啥?”

有媽媽在的家,就會有熱氣騰騰的廚房、

就會有噼裡啪啦的鍋碗瓢盆聲、

就會有一份你愛吃的飯菜。

有一種愛叫作“媽媽的味道”

媽媽繫著圍裙往你的碗裡夾菜的時候請別嫌她煩,

在她的心裡你還是那個會挑食的小孩,

她只想讓你多吃一點,就像她對你的愛只想多一點。

如果有一天,

你發現媽媽做的飯菜裡吃不出“媽媽的味道”了,

那時候媽媽就真的老了,

她再也不是那個把鍋碗瓢盆當樂器演奏的媽媽了,

她需要的是你親手為她煮飯菜的那份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