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的美味-鮁魚籽幹(南方叫馬鮫魚)-炒鮁魚籽\大蔥蘸醬\炸醬麵

渤海灣的美味-鮁魚籽幹(南方叫馬鮫魚)-炒鮁魚籽\大蔥蘸醬\炸醬麵

朋友在評論裡留言問到記不記得魚籽幹,怎麼會不記得呢,勾起來了就再寫一篇關於魚籽乾的吧。我寫這些東西沒什麼具體的方向,想寫就寫點,大家看到了就是緣分。這幾天看了下頭條有規則,還是蠻複雜的,文章的收益也不高。隨心寫吧,重要是大家開心,慢慢與世無爭也是比較好的生活方式。

先介紹一下鮁魚,很多內陸的朋友估計都不認識這種魚,大多數見過帶魚,舟山群島的,但是要講好吃還是要渤海灣的,夠寬夠香,山東半島是個寶地,尤其是沿海地區,風調雨順,物產豐富,沒有大災大難,人也樸實,是個生活的好地方。

鮁魚4至6月為春汛,7至10月為秋汛,盛漁期在5至6月份。捕撈方法為流網、機輪中層拖網及鉤釣等。在資源充沛的五六十年代,5至6月份的渤海灣是捕鮁魚的好季節,太陽落山前下流網,網浮、標芒綿延十幾裡,翌日晨起,常有三四千尾,體重三四千克的喜人收穫。

渤海灣的美味-鮁魚籽幹(南方叫馬鮫魚)-炒鮁魚籽\大蔥蘸醬\炸醬麵

鮁魚就是如上圖這種的,個頭會長到很大,眼睛大大的,黃色的眼圈,看著蠻兇的樣子。

渤海灣的美味-鮁魚籽幹(南方叫馬鮫魚)-炒鮁魚籽\大蔥蘸醬\炸醬麵

買回來的鮁魚在收拾的時候,就是開膛破肚,把魚籽連同內臟取出來,魚胃,魚漂,魚面之類的可以吃的就跟魚一起燜,魚切段,最好吃的是魚頭和魚尾。我們那裡有個順口溜,“加吉頭,鮁魚尾,刀魚肚子,春春嘴”。

分別對應的四種魚,刀魚就是帶魚,加吉魚就是鯛魚,唇唇魚一直沒弄明白是什麼,還是不求甚解吧。

加吉頭我到沒覺得好吃,獨愛鮁魚頭,個頭越大越好吃。尤其魚眼和魚鰓的位置,貼著骨頭的肉香。哦,現在基本上沒有那麼大的鮁魚頭了,有一年冷藏廠給日本加工鮁魚,日本人只要魚肉,所以魚頭都留下來了,那時候家裡剛買了大冰箱,就買了一麻袋放在冰箱裡,慢慢做著吃,燜魚+片片(玉米餅子)。現在的飯店的燜魚+片片都是雜魚了,以前沒人吃那種小魚的,都餵鴨子或者丟回海里了。

魚吃了,魚籽就用報紙或者竹簾墊起來,陰涼起來,慢慢幹。等乾透了就用繩子綁起來吊在門口或者收起來。這就是魚籽幹了,魚籽不跟魚一起吃,主要還是魚籽太大了,全做了一頓也吃不完,太香了,吃多了,也膩的慌。

之後就是魚籽乾的各種做法了,魚籽幹存放的時間可以很久,但是口味就不如新鮮的魚了,所以一般都當成佐料來用,炒青菜吃是一種,不過我最喜歡的是炒在麵醬裡,蘸大蔥和吃炸醬麵。

渤海灣的美味-鮁魚籽幹(南方叫馬鮫魚)-炒鮁魚籽\大蔥蘸醬\炸醬麵

渤海灣的美味-鮁魚籽幹(南方叫馬鮫魚)-炒鮁魚籽\大蔥蘸醬\炸醬麵

圖上是兩種,大蔥和薺菜,都是蘸醬的好菜,。把魚籽幹切成小塊,先把油燒熱,爆鍋,把魚籽幹放進去炒,炒香了之後,放入麵醬,多少看個人喜好,炒好後放涼,就可以做蘸醬和炸醬麵的調料了。大蔥蘸醬時把大蔥用手從中間劈開一點,正好有個平面,蘸醬連魚籽一起kuai上來,蔥的甜味,大醬的香味,魚籽顆粒吃起來咯吱咯吱的響,很是美味。

高中之後就離開家鄉了,很少回去,遇到很多人都問過我大蔥蘸醬的事情,不過用魚籽炒大醬這種方式還是很少提到。也沒有特意去講,食物的美味沒有親身體驗是很難描述的。

這種味道只能在二三十年前找到了,現在有休漁期,會稍微有些改善,但是魚的品質和數量要恢復到那時候的水平,估計已經沒有希望了。鮁魚,南方叫馬鮫魚,來了南方也買過幾次,沒有渤海灣的好吃。一個原因就是熱水的,生長快,不如渤海灣的魚冷水的,生長慢,所以營養和口味都要勝一籌。

現在大的鮁魚比較少見了,生長年限短,再加上漁民普遍用那種叫絕戶網的,大魚小魚一起撈,只會越來越少了。以前大戰渤海灣的時候,正好是鮁魚的汛期,魚還沒來的及產卵。現在的休漁期就是要養一下海,都枯了,不養不行的。現在市場上賣的鮁魚都是很小的,基本都只有小臂那麼大,吃起來沒有什麼味道,生長週期太多了。每每看到那些小魚就覺得很可惜,但是人與自然可能就是解不開的一團死結吧,海里大魚捕完了就只能捕小魚,要不漁民沒飯吃,現在休漁期看上去保護了海洋,漁民的損失也是顯而易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