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郴州經濟重要影響因素:食鹽貿易

在封建社會,區域商品交換最大量的仍然是維持基本生活的物品。著名經濟學家吳承明指出:“鴉片戰爭前夕,中國國內市場主要商品流通總量約合3.9億銀兩。其中第一位是糧食,約佔42%;第二位是棉布,約佔24%;第三位是鹽,約佔15%”。可見,從全國範圍來看,糧食、棉布、鹽這些生活必需品是城市最主要的商品流通。而湖南作為內陸省份,省內城市對外經濟交換,並不以滿足城市的奢侈消費為重,而是更注重基本的日常生活。

古代郴州經濟重要影響因素:食鹽貿易

明清時期,從郴州城市經濟交往來看,“鹽”作為郴州地區城市間流通的主要商品之一,資金較為雄厚。到清代後期,鹽商同時經營土特產業,鹽業與土特產業結合形成“鹽油土特產行業”。“鹽油土特產行業”是清代中晚期郴州城市的第一大行業,成為郴州城市對外經濟聯繫最為活躍的行業,是清代郴州城市經濟最為重要的部分。宣統年間,境內工商各稅年平均銀17717兩,其中鹽釐11400兩,佔財政總收入56.36%,可見“鹽業”對郴州城市經濟貿易的重要作用。

郴州食鹽的運輸加強了地區間的商品交流和經濟聯繫。下文對郴州地區“鹽業”經濟網絡進行分析,從一個側面分析郴州城市經濟網絡形成的影響因素,探討郴州城市經濟網絡的特點。

古代郴州經濟重要影響因素:食鹽貿易

政治因素對郴州食鹽區域的影響

政治區劃不僅代表一定的行政管轄範圍,還對城市經濟網絡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周振鶴認為“各級地方政府依然是利益的主體,經濟區往往是行政區的同義語,脫離或超越行政區的經濟區很難有正常的運轉功能”。可見,政治區劃對城市經濟網絡的重要影響。

在中國古代,為獲得鉅額財政收入,對部分商品實行國家專賣政策。專控品多為人民生活所必需,從春秋時期到明清曾對鹽、鐵、酒、茶、醋、礬等產品實行過專賣,專賣商品需要得到相應的許可才允許生產或銷售。實行專賣充裕了財源,唐朝中期,劉晏主鹽鐵專賣,形成了“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可見專賣商品對國家財政的重要作用。郴州由政府主導的官賣商品中,以鹽業最為重要,不僅數量較大,且所佔金額也最多,受到官方重視。

古代郴州經濟重要影響因素:食鹽貿易

鹽業交流受到政府通過稅收等手段來主導。以郴州直隸州與桂陽直隸州為例,兩者皆由廣東的鹽法道管理,在樂昌和連州星子設兩大鹽埠,委託鹽商經銷。郴州從樂昌運鹽,通過武水用小船水運至白石渡,再陸運至郴州,然後通過郴江、耒水用小船水運至耒陽。桂陽州則從連州運鹽,從星子經臨武陸路運至桂陽,然後通過舂陵江、湘江用大船水運至衡陽。金田起義後,太平軍與清軍在湘粵桂邊界混戰,桂陽直隸州武水鹽運從此中斷,桂陽從郴州進鹽,多一次納稅,導致民間“一斗谷三兩鹽”。同治《桂陽直隸州志》記載“初,桂陽鹽價斤值銀一分,咸豐以來至三分”,鹽價奇高。可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跨鹽區銷售食鹽,將使鹽業售價高企。而鹽區的劃分體現了政治對經濟網絡劃分的重要影響。

“鹽”作為官方專賣的主要商品,對郴州的經濟網絡形成了較為重要的影響,體現了政治因素對城市網絡的影響。由於郴州行政權利的集中,在鹽區爭論中,多做出對郴州有利的決定,加強了郴州州城的經濟力量。

古代郴州經濟重要影響因素:食鹽貿易

自然地理因素對郴州食鹽區域的影響

從郴州的自然地理環境來看,郴州以八面山為界,主要分為東西兩個區域。西部區域相對地勢較為平坦,多山谷盆地。東部區域崇山峻嶺,其中東部區域的汝城、桂東雖是郴州的屬縣,但受山地地理環境的限制,與郴州聯繫較為困難。

在郴州直隸州範圍內,食鹽交易網絡主要劃分為兩個區域:“按慣例,郴州、宜章、永興、興寧(資興)的食鹽由樂昌西河埠商人供鹽,桂陽(汝城)、桂東、酃縣由廣東仁化的成口埠頭商人供鹽”。可見,郴州食鹽交易網絡主要形成了兩個片區,即以八面山為界,西部的郴州、永興、宜章、興寧為東部片區,從西河埠供鹽。東部的汝城、桂東主要從成口埠供鹽。其中桂東所用食鹽,不經郴州分銷,所用鹽先入汝城,後運往桂東。

古代郴州經濟重要影響因素:食鹽貿易

從食鹽運輸網絡來看,因汝城縣、桂東縣所用食鹽多不經郴州,從而削弱了汝城縣、桂東縣與郴州的經濟聯繫,汝城縣與桂東縣與郴州的經濟網絡聯繫並不緊密。這種食鹽經濟網絡的片區劃分,與郴州境內的自然地理地勢形態相吻合,體現了自然地理因素對城市經濟網絡的影響。

食鹽貿易不僅代表了“鹽”這一單一商品的銷售,而在郴州城市長距離販運貿易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食鹽貿易帶動了境內土特產貿易、南貨貿易、北貨貿易等經濟往來。由廣東販運過來的食鹽,同時捎帶海產品和海外進口物品。而郴州則向廣東輸送鐵器和苧麻、辣椒等土產。鹽業的運輸帶動了手工業品、經濟作物以及礦產的交換。同一鹽區的城市,由於緊密的食鹽商業往來,帶動城市之間的經濟交流,通過商品的流通,形成了一定的小區域。

古代郴州經濟重要影響因素:食鹽貿易

所以,郴州直隸州及其下轄五縣經濟網絡,又可大致劃分為兩個區域。即由郴州、宜章、興寧、永興組成的西部區域,以及汝城、桂東兩縣組成的西部區域。相對而言,桂陽(今汝城)、桂東縣兩縣雖屬郴州管轄,但較其他縣城,與郴州的經濟聯繫相對較弱,而郴州、宜章、興寧、永興等縣市,經濟、文化網絡十分緊密,尤其是位於湘粵南北幹線上的永興、郴州、宜章三縣,聯繫尤為密切。

因食鹽在經濟網絡中的重要作用,是郴州經濟網絡的重要反映。鹽作為官方專賣商品,是政治因素、自然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同一行鹽區,經濟交往相對緊密,而行鹽區的劃分,既是政治的博弈,也受自然地形地貌的影響。

古代郴州經濟重要影響因素:食鹽貿易

郴州經濟網絡的形成主要受到人文社會因素以及自然地理因素的雙重影響。從人文社會因素來看,政治因素、經濟物產等對經濟網絡有較為明顯的影響。而自然地理主要體現在礦產資源以及地形地貌對經濟網絡的影響。這種綜合的影響我們在郴州食鹽貿易網絡中,分析了自然因素、社會因素綜合影響下郴州城市經濟網絡的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