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居無教,近於禽獸

生長於驕溢之處,自恣於色樂之中,其心會同於夷狄,其行也會比於禽獸,非力教無已改變。俗語; 安則思欲,無威強之教,難以懲戒改之。

教,效法的意思。《說文》上所施,下所效。上行下效是教,身體力行是教,以身作則是教,正身明法更是教。

教之才敏過人,不足為好。教之能言善辯、勇決過人,不足為好。慣自思絕惡於未萌,近善遠惡,夙夜不怠,思聞訓道乃教者之高。若罪惡如山視而不見,謗聲如雷聽而不聞,是惡之疾。聞過不訓改,屬於喪心; 思過不自改,屬於失體。喪心失體,禍亂所生的根源。發現惡疾,必下猛藥而攻之,攻,則日益悛,不攻則日甚一日,若俟暴惡炸裂,扁鵲再生也難復原。惡一日不廢,德則一日不入,善則一日不興。德善不入心,如瘋狗肆行,會秒秒恃機傷人。

安不是一日而安的,危也不是一日而危的。皆以時日所積漸燃。積在取捨,教以禮義,積禮義。教以道德,積道德。灌以私慾,積私慾。禮義挾持內心,外行長幼有差而貌不汙; 道德儲藏內心,仁愛親疏有序而思正行遠。

在心未濫之前先諭以道德廉恥,讓習與智長,化與心成。

清-張伯行《養正類編》二: 孩提之時,倘或不肖則其父兄必變色而訓諭。語曰: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必先有習,才能為之。

習,是人處在環境中,於不知不覺之間,受其影響,不得不與之俱化。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居鮑魚之肆,久而不知其臭。孟母三遷,俱是慎其所習。

《墨子-所染》見染絲者而嘆曰: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入必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非獨染絲,人亦有染。

環境是個大染缸,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深遠,跟什麼樣的人相處,就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習與正人居,則聽聞正言,與好學上進的人為伍,就會天天向上。習與惡人行,則入危道,會刁惡染身,形成習慣而不自知。遠小人,近賢臣,不能只是聽而過,種德養心,培根固本,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