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比可恥更可恥,比迫切更迫切!

01

“N號房”的輿論風波還未平息,“鮑毓明性侵養女”一事又觸犯了眾怒。


李星星從年滿14週歲起,遭受“養父”長達3年的侵犯、虐待、精神控制,3次報案後未果,如今真相尚未大白,雙方各執一詞,儼然現實版“羅生門”。但是,究竟誰在說謊,誰是真正的受害者,明眼人一看便知。

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比可恥更可恥,比迫切更迫切!


這件事從曝光發酵至今,法律上還沒迎來一個大快人心的結果,禽獸仍然逍遙法外,但輿論上,早已在網絡掀起了滔天巨浪。


對於性侵養女一事,鮑毓明一開始回應稱女方恩將仇報,閉口不談性侵一事。


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比可恥更可恥,比迫切更迫切!


再度回應,言辭之間滿滿的避重就輕,試圖用所謂的“愛情”模糊焦點,甚至表示將做些維權工作。


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比可恥更可恥,比迫切更迫切!


這件事讓人憤怒的點,其一,是鮑毓明的可恥行為。更讓人憤怒升級的,是他試圖鑽法律的空子,替自己的可恥行為開脫,惡意傷害他人還表現出一副受害者的樣子。


試問一個四十多歲的高學歷老於世故的精英人士,會蠢到被一個十幾歲的涉世未深懵懂無知的小女孩玩“仙人跳”?這樣的假設,我想哪怕是小學生也是不會相信的。


鮑毓明那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辭,簡直是對網友智商的侮辱,也是對中國法律的赤裸裸的挑釁。


這世上有些人,“可恥”一詞是不足以形容他們的,說他們是“禽獸”也並不貼切,因為他們的行為根本禽獸不如。


魯迅在文章《夏三蟲》中有過這樣的諷刺:“古之君子,每以禽獸斥人,殊不知便是昆蟲,值得師法的地方也多著哪。”


魯迅在文中說,蒼蠅這種昆蟲人人厭惡,它們喜歡在乾淨的東西上拉蠅矢,但即便是這樣,他們還不至於反過來嘲笑這東西不潔。


而鮑毓明在這起事件中,做出令人髮指的行為,對小女孩造成無法想象的傷害,還試圖往小女孩身上潑髒水,顛倒是非黑白,試圖逃脫法律的制裁和輿論的譴責。


自始至終, 這個人人口中的衣冠禽獸,不認為自己有錯。細想之下,這股巨大的惡意讓人脊背發涼。


如若不能看到他伏法,何以平息網民的憤怒?何以替李星星討回公道?何以對社會起警示作用、防止禽獸群起效尤?


02


這件事從曝光開始,與網絡上討伐鮑毓明同時進行著的,還有網友們對“未成年遭性侵”的關注和熱議。


“鮑毓明”性侵養女事件,猶如將一個黑暗的世界撕開了一個口子,無數不為人知的惡意一下子湧了出來。


讓人細思極恐的是,在這個世界上,在無數我們看不見的角落裡,還存在著無數個“李星星”。


在前幾日的微博熱搜“trigger warning”裡,我震驚地發現,竟有無數網友自曝未成年時遭到性侵或性騷擾的經歷。


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比可恥更可恥,比迫切更迫切!


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比可恥更可恥,比迫切更迫切!

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比可恥更可恥,比迫切更迫切!


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比可恥更可恥,比迫切更迫切!

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比可恥更可恥,比迫切更迫切!


原來,這個世界上有無數處在懵懂年紀的女孩,遭到過惡魔的侵害,造成一輩子的陰影。


那些人模人樣的禽獸們,他們可能是女孩不認識的人,可能是認識的人,可能是醫生,可能是老師,可能是同學,可能是鄰居,可能是父母的朋友,可能是親戚,甚至可能是親生父親。


那些本該是她們信任的人、尊敬的人,撕下和藹可親的面具為所欲為,推她們掉入萬丈深淵。


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比可恥更可恥,比迫切更迫切!


投資大師羅傑斯寫給女兒的信中說:“那些看起來可以做你父親或祖父的男人,其實並不會把你當女兒或孫女看待。”現在看來,這句話一語道出真相。


而無數女孩們的噩夢提醒了我們,原來在我國,未成年遭性侵的情況,比我們想象中要嚴重得多。


據統計,僅僅是2020年前三月,全國起訴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就多達4151人。


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比可恥更可恥,比迫切更迫切!


而在這個可怕的數字背後,一定還存在著無數受害人選擇隱忍而不為人知的性侵未成年事件。


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曾經表示,在我國,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其隱案比例是1比7。


也就是說,一起性侵兒童新聞的曝光,或許意味著7起案件已然發生。


遠遠超出人們想象的數據,衝擊著人們的內心,同時警醒著我們,對未成年避免性侵害的保護,也遠遠比我們想象中還要迫切。


03


在網友自曝遭性侵的內容和評論裡,除了對禽獸的控訴外,提到最多的,是對普及性教育的呼籲。


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比可恥更可恥,比迫切更迫切!


這一切,原本也許可以避免,如果父母早早告知女孩如何避免侵害,如果父母在男孩成年之前引導他形成正確的性觀念。


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是缺位的。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思琪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就是這樣嗎?”


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


思琪和媽媽的對話可謂現實中無數家庭的縮影。


在很多父母心裡,性是他們羞於和孩子談及的,儘可能不談論性,阻斷孩子們瞭解性的渠道,孩子們的世界就能保持純淨,彷彿也能抵擋一切外界的侵害。


在中國父母根深蒂固的這樣的觀念下,性教育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然而,捂住孩子的眼鏡和耳朵,這個世界的禽獸就不存在了嗎?對孩子的侵害就不會發生了嗎?


網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你嫌性教育太早,可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


無數未成年遭性侵的例子,像一記記響亮的耳光,打在那些認為“性教育沒必要”的臉面上。


我們並非不譴責那些肆意傷害未成年的惡魔們,我們希望這樣的惡魔能越來越少,孩子們所處的世界能變得純淨而美好。


但在殘酷的現實得以改變之前,讓孩子能合理避開那些骯髒的事情,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受侵害,顯然是每一位父母應盡的責任。


性教育這件事,刻不容緩!越早越好!


畢竟,惡魔不會等你對孩子性教育後,才出現。


畢竟,悲劇一旦發生,造成的傷害往往不可逆。


到時候,悔之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