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石室”夜景


大凡前來廣州旅遊的“驢友”基本上都會去廣州天主教石室聖心大教堂(以下簡稱“石室”)參觀,被它高大的軀體和迷人的線條迷倒,紛紛打卡拍照發圈。事實上,經歷了炮火紛飛、腥風血雨依然“堅挺”到現在,才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1888年,石室在廣州市中心“賣麻街”(海珠區一德路)的鬧市之間建立起來,至今仍然是亞洲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已有130多年曆史。在戰亂中被損毀以後,到了2002年,廣州市政府大力推動石室聖心大教堂的修繕工作,歷時2年,耗資2千萬,才在最大程度上恢復石室的原貌,並重新對公眾開放。

生根:石室的興建折射出天主教在廣東的傳播

事實上,早在距今400多年前,天主教已開始傳入廣州;而廣州第一座天主教堂則興建於320年前,比石室教堂早了200多年。“廣東第一座教堂”和“廣州第一座教堂”均由西班牙方濟會的傳教士興建,他們為天主教在廣州的傳播開拓了道路。然而,廣東人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這些鬼佬“講耶穌”。

方濟會由意大利人方濟各(Francisco de Assisi)創立。1205年,方濟各和三位同伴身穿粗布衣,赤足前往西班牙和法蘭西等地傳播基督教教義,途中邊託缽行乞邊傳播教義,最終在1209年創立了“方濟托缽修會”。


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禱告中的方濟各


1579年6月19日,西班牙方濟會神父阿爾法羅(Pedro de Alfaro)和特爾德西拉斯(Agustin de Tordesillas)兩位神父帶領一群傳教士坐帆船從菲律賓馬尼拉來到廣州珠江口岸。當時他們沒有遇到什麼障礙,只有行人異樣的眼光和官府簡單的盤問,他們靠官府的微薄資助和乞食維持生計,11月10日被驅逐出境。

阿爾法羅和特爾德西拉斯的這次“福音傳播”失敗了,除在語言上“雞同鴨講”以外,還因為他們沒有“入鄉隨俗”,一味“講耶穌”,宣揚天主偉大,造物主是萬物之主,只知道你講我聽,缺乏相互立場的理解,從而無法觸動當地人的內心。


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利瑪竇來華傳教


1583年,意大利傳教士羅明堅(Michael Ruggiern S.J.)和利瑪竇(Matteo Ricci)再次來到廣州,他們是西方天主教另一個重要修會之一耶穌會的成員,在向官府提出興建教堂的建議遭拒後,給兩廣總督送洋禮,並削髮穿僧服,取得官方的信任,終於在肇慶建立了“廣東”第一座教堂——仙花寺。其取名為寺,無非迎合廣東人“求神拜佛”的傳統習俗。

1667年12月到1668年1月26日之間,來自不同天主教修會的傳教士聚集在廣州開展“廣州會議”,研討中國的“祭祖文化”和“參拜孔子”等傳統與信奉天主的矛盾問題。

而出資修建廣州第一座天主教堂的是平南王尚之信。他是平南王尚可喜的長子,1671年世襲王位,與吳三桂、耿精忠一起構成“三藩之亂”的“三藩”。他嗜酒暴虐,欺壓百姓,斂取大筆不義之財,經常一有不滿就鞭打甚至殺害部下。


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石室教堂對出的街道,以前是法國人放租的商鋪


尚之信承諾出地出資興建教堂是在1672年5月,當時有一個方濟會傳教士叫文度辣(Buenaventura Ibanez)從澳門潛入廣州,被尚之信的手下捉獲,但因為他們修好了幾個洋人鐘錶而得到了尚之信的好感,並同意他們在宋朝時就有名的繁華的“賣麻街”上(今石室附近)修建一座教堂,但遲遲沒有兌現。他們便提出回到澳門。

1674年,丁若望(Juan Marti)神父從澳門來到廣州,這時尚之信才兌現諾言,在平南王府附近興建一座小教堂,傳教士們把它命名為“天使聖母堂”。無論神父如何勸說,尚之信也不信奉天主教,畢竟這與他斂取的大筆不義之財和家中的三妻四妾相悖。說來,尚之信之所以答應興建教堂,也許源於他對那幾個鐘錶的喜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也不是一無可取之處,至少尚且守信。

發芽:在法軍侵略下逐漸滋長的莊嚴與崇高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英法兩國逼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其中法方還擅自在中文約本上增加條款:“並任法國傳教士在中國租買田地,建造自便。”


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攻打廣州城


1857年底,羅馬教皇派遣法國普行勸善會傳教士明稽章前往廣州,委託他為“粵桂監牧區首任宗座監牧”(相當於主教)。1860年,明稽章回到法國覲見法皇拿破崙三世,建議在法國興建天主教堂,獲得法皇的同意,並分期撥款50萬金法郎作為建資。咸豐十年陰曆十二月十五(1861年1月25日),恭親王奕訢與法國政府簽署附加協議,正式確認廣州聖心大教堂的建立。


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拿破崙三世:夏爾·路易-拿破崙·波拿巴


“聖心”即耶穌的心臟。聖心崇拜始於17世紀末,1856年教皇庇護九世宣佈成立聖心節,屆時教徒要參拜“聖心像”——周圍用荊棘冠冕和聖光裝飾且帶有傷痕的心臟雕像。

1864年,法國天主教會派遣兩位才華橫溢的建築師來到廣州設計“石室”教堂,他們分別叫Vonutrin和Humbert。在整體上,石室教堂是借鑑了法國巴黎聖母院的“哥特式”建築。所謂“哥特式”,起源於12世紀的法國北部,採用線條明快的尖拱窗和形狀挺秀的山尖塔,還有飛扶壁、簇柱及彩玻璃鑲嵌的花窗,建築外觀整體上給人以向上飛昇、靈魂昇華的莊嚴感和崇高感。


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法國巴黎聖母院


同治二年(1863年),石室取12月8日下午3時這一大吉時日,舉行了奠基禮。除了安裝廣州第一個報時大鐘以外,在石室聖心大教堂正面東西牆下刻有Jenusalem 1863和Roma 1863的拉丁文字樣同樣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石室”的奠基石是從耶穌殉難聖地——耶路撒冷的聖母墓地河的激流中開採而來,而在奠基石下面則放入了一公斤從羅馬運過來的泥土。

1888年,一座用花崗岩砌成的廣州聖心石室大教堂巍然聳立,其建築面積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7米,呈十字形,象徵著耶穌揹負的十字架。各高達58.5米的兩個尖塔直指蒼穹,引發人們對神秘天國的想象。教堂正面有三重門,象徵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正廳中掛著巨幅耶穌像,二樓設置唱經樓,可容納百餘人。西邊鐘樓的西南北三面安裝羅馬字刻度的報時鐘,東邊鐘樓則安裝了“瑪利亞銅鐘組”,鐘聲一響,十里洪亮。


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本來,石室教堂用地是永久“租”給法國政府,每年每畝交納63900銅錢租金,但其實清政府不僅無利可圖,因為法方不僅要求中國地方當局及平民不得“巧立名目”再收稅,而且做出違規的事:把原本談好要用作慈善事業如修建育嬰堂或“普濟施醫”之所的土地,用作興建鋪戶房屋並且出租牟利,在大新街和玉子巷就興建了110間鋪位,每月收租300餘兩白銀。


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張之洞


光緒十年,粵總督張之洞下令查封教堂,南海縣卻出面勸解,表示一旦查封這些商鋪就會導致商家遷徙,有礙民生。但在官府強硬的態度面前,教堂不敢收租了。然而,一些奸民趁虛而入,冒充教堂人士向鋪戶收租。為了取締這種現象,鋪戶租金的交納改由地方政府來執行。後來,一些地方官員以畏懼外國人勢力為藉口,不予執行(也可能早已與教堂暗中勾結)。於是,法國人借勢敲詐,要求“追索租銀”。張之洞怒火中燒,與法國公使交涉,把事情上升到外交層面。此事一直懸而未決。

綻放:在戰火與硝煙籠罩下挺立而出

抗日戰爭時期,廣州成了日軍轟炸的目標。日軍的主要轟炸目標是政府大樓、火車站、發電站、自來水廠等,但是在此過程中也造成了周邊地區的大量人員傷亡。據《廣東省空襲損失統計表》資料記載:1937年8月31至1938年8月9日期間,日機對廣州投彈2630枚,炸死1453人,受傷2926人,毀房2004間。

神奇的是,石室教堂得益於它堅硬的花崗岩結構而避免了一次又一次被摧毀的危機。也正因如此,一旦警報響起,許多市民便紛紛躲進教堂裡面避難。


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堅硬的花崗岩結構


1944年夏天的一次轟炸中,一架日本轟炸機被中國軍隊高射炮擊中,墜落在石室前的街道上,當場爆炸,石塊和機體碎片到處飛瀉,街道上的店鋪頃刻間化作瓦礫堆,血肉橫飛。爆炸不僅把石室的玻璃窗震得七零八落,還把它西塔的三面時鐘震停,彷彿那一慘烈的時刻被一瞬間定格起來。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大軍逼近廣州,國民黨警察局副局長何名洋指揮破壞,不僅破壞了天河、白雲兩大機場,還秘密炸燬海珠橋,正在過橋的行人頓時被炸得粉身碎骨,死傷近千人。此外,沿江店鋪也被震毀數十間,座落在一德路的石室教堂也被波及,剩餘的彩色玻璃被徹底震碎。


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1966年廣州街頭紅衛兵大遊行


國內十年動亂時期,石室教第三次遭逢厄運,受到嚴重破壞。8月25日到26日,紅衛兵對具有“封、資、修”色彩的舊事物進行打砸燒,搗毀14個宗教場所,其中也包括石室聖心大教堂。紅衛兵把教堂的書籍、衣物、宗教器皿、畫冊扔入火堆燒燬,砸碎從法國運過來的彩色玻璃,摧毀了二樓唱經臺的精緻而名貴的腳風琴,用大錘掄碎陳年洋酒,被砸壞的長條木椅被點燃,火舌燒裂了教堂的石柱和牆面,直到政府宗教事務辦的人員當面出來勸說才肯罷休。

打到“四人幫”之後,石室也在1978年這個新時代的起點迎來了它的90華誕,並重新成為廣東省重點文物。此後,政府逐年撥款修復教堂,添置桌椅,維修鋼窗,裝上國產的彩色玻璃,修復報時大鐘等。

如今,歷經種種災難後的石室教堂已非昨日之貌,但歷史的創傷沉澱在它的每一塊磚牆裡,形成了一種更為沉靜而優雅的美,在鬧市中悄悄綻放。即使行經的人們不知道它的風雲煙雨,但也必定會感動於它的古老和堅挺,對它的塔尖所指向的神秘國度產生無限美好的聯想。


廣州這座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