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慕”之思與舊時代裡的新故事——好小說看的究竟是什麼

原創


這兩天閒筆有關文學作品閱讀的故事,拉拉雜雜寫出了幾篇小文。本以為孤陋自娛、必少人甚至無人用睛,不想在電子遊戲充斥、碎片化信息霸屏於手機的當下,仍大有熱衷純文學作品閱讀的人群存在,竟也逐漸吸引到許多真純睿智者的關注。頓覺內心大慰。


許是談到了現代小說的話頭,便有朋友問我能否說說民國時期的小說,那些不怎麼廣為人知、又不怎麼難讀的那種,推薦來讀讀。友人這一問,果然讓我想起一篇,名字叫《孺慕》。


孺慕”是什麼意思?


當今的很多人也許已不曉得,該詞在現今的詞典中也難以找到了。簡單講,“孺慕”是指孩子愛慕父母的感情,"慕"含有追思、愛戴、懷念之意。該詞最初見於《禮記·檀弓下》。


現在說說《孺慕》這篇小說。


小說的作者名為胡嫣紅,是一位現今極少為人知的民國文人。按當時寫作圈的通行做法,“胡嫣紅”亦或許是筆名,而至於作者的真名實姓叫什麼,估計已難證定。


小說篇幅很短,說的是一個有錢男人叫郭子南的,中年死了妻,很快娶了名叫淑華的新婦。淑華年輕,僅大男人名叫郭瓊的兒子五歲。郭瓊敬父孝母,整日陷在對亡母的哀思中,不能自拔。未想淑華嫁入郭家後,即對郭瓊發生戀情,先施手腕勾引,後直接深夜入屋沾榻,糾纏郭瓊。郭瓊斷不肯從,連夜逃出家門。淑華受不得冷落,竟縊死在郭瓊房內。淑華一死,郭瓊成為“負案逃亡”。既無可洗刷嫌疑,又覺家門遭辱,兩難無奈之下,郭瓊也自殺在亡母墓前。至此,小說結束。


有錢人去舊迎新,快意床榻,更何況夫人早逝,本就是哪個時代都會發生的事。但小說的故事性,在於年輕的後母淑華,在男女關係上的瘋狂主動,以及男主人公郭瓊的孺慕而不從。最終導致了雙雙殞命的悲慘結局。


寫到這裡,或許有人要調侃說,在當今的情況下這種富父娶嬌娘的事亦有發生,而富家之子的反應則未必能如郭瓊了。我關心的卻不在這裡,而是“孺慕”的情感與德操,能否在當今更多的人身上有所固守與體現。


好小說,就是要能讓人讀出令人開心的趣味,有益的思索,和可以關照現實的意義。


另外,關於作者,還有點個人意緒在這裡抒發,就是關於作品與作者的互生關係。自春秋末期,叔孫豹在與範宣子關於“死而不朽”的對論中,提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之說以來,經過時光的淘洗、價值觀的演進、社會形態的變革,高尚的道德、為民眾之利貢獻、留存下可堪銘記的金語,已成為國人普遍公認的價值基準。而優秀小說家的文字作品,亦當歸屬於“立言”範圍之內。試問如無《孺慕》這樣的作品,後代的讀書人又怎麼能知道有個叫胡嫣紅的民國作家呢。


每一位對生活和民眾傾注情感、用心寫作的人,像每一位在頭條辛苦碼字的自媒體人一樣,都是誠實無欺的勞動者,他們的勤苦付出都是值得肯定的。


文好聲名遠,言重人不微。這正是作家們輕易不會被世人忘記的原因與憑持。


如果您喜歡,記得點個關注吧!


“孺慕”之思與舊時代裡的新故事——好小說看的究竟是什麼


“孺慕”之思與舊時代裡的新故事——好小說看的究竟是什麼


“孺慕”之思與舊時代裡的新故事——好小說看的究竟是什麼

(版權聲明:本篇為佛元原創作品,可以點贊、評論、轉發,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