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这件事比惩罚更重要!

前天,周日,因为五一调休,周日是需要上班的,我和老公都要上班,幼儿园不开学,儿子只能送到奶奶家。

周日早晨,带儿子出门了,儿子一会儿要拿玩具,一会儿又要拿吃的,整个早晨就处于混乱状态。

乘电梯下楼了,刚出单元门,儿子站住不走了,我疑惑地问怎么了。

儿子说:“妈妈,三轮车忘记骑了 !”看他的架势,不回去骑三轮车是不会走了。

本来忙活了一早晨的我就有些烦躁,我说:“快走吧,妈妈上班要来不及了!”

“我们早就说好了要骑三轮车了!”

我顿时怒了:“赶紧的!妈妈已经快要迟到了,你还在这磨磨蹭蹭!”

我一边拖拽着儿子,一只手提着东西。

“那我们下次一定要记得骑。”儿子小声嘟囔。

我转头一看,儿子的眼里含着泪花,极度委屈地跟着我继续走,他没有再坚持。

为什么要说这件事?

是因为我忽然意识到为什么儿子这么快就妥协了。

在以前,儿子也是会坚持,但是今天他敏感地察觉到了妈妈的情绪。

在以前他犯错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情绪暴躁,如果再坚持迎接他的可能就是狂风暴雨。

其实在前一天我们就讨论过为什么到带着这个三轮车去奶奶家,因为这是他最喜欢的车子,并且这个车子好骑,奶奶家有个自行车,但是好像有点轴,骑起来很费劲,我们还讨论了这个车子的各种问题,然而今天早晨俩人都忘记了。

我觉得从这件事中我们作为家长是不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没有为孩子的懂事而高兴,反而心里有种刺痛的感觉。

3岁半的年纪不应该是这样!

01. 惩罚更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害怕犯错、犯错后只会逃避责任的人

还记得19年7月的时候,有这样一则关于“熊孩子”作恶的惊悚新闻:

6岁女孩彤彤前往亲戚家中,与从小玩到大的12岁哥哥玩耍。打闹中,她不小心从木架子上掉了下来,头部着地昏迷了。然后,这个12岁的男孩竟然因为“害怕家长责罚”,而选择用木板一次次击打女孩,最终导致其死亡。


孩子犯错后,这件事比惩罚更重要!


由于对犯错误被惩罚的恐惧,这个12岁的男孩丧失了理智和判断力,伸出了罪恶之手,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尽管我们无法得知这个12岁的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具体经历了些什么,但从他“杀人”动机中,不难发现:这个男孩以前在犯错时受过的惩罚让他对“犯错”有着深深的恐惧!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经常被严厉惩罚的孩子在犯错误时,往往选择逃避,并出现过度攻击的行为。


父母本想用惩罚来让孩子学好,然而,事实却是孩子从父母的惩罚中明白“犯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从而害怕犯错,犯错后也会想尽办法掩盖真相、逃避责任,进而错上加错……


02. 和孩子共同承担,纠正错误,比惩罚更重要!


犯错在所难免,而比起错误本身,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犯错的态度。


在一档韩国亲子综艺节目《超人回来了》,里面4岁的混血小美女朴娜恩吸粉无数,不仅因为她有一张超萌的混血脸孔,萌萌哒的小奶音,更因为她小小年纪却很有担当,是个超级正能量的小女孩!


孩子犯错后,这件事比惩罚更重要!


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让叔叔暂时照顾一下姐弟俩,叔叔让小娜恩去点吃的,小娜恩点完端着吃的回去路上因为饮料太沉没端稳,洒了一地。


孩子犯错后,这件事比惩罚更重要!


小娜恩在短暂慌张之后把剩下的东西放到一边,然后跑去告诉叔叔这件事情,并承认是因为自己没端稳所以才打翻了饮料。然后又跑回了柜台,诚实地告诉店员姐姐自己把饮料弄洒了,一边道歉一边向姐姐要纸巾想去帮忙收拾。一脸呆萌地寻求帮助的小娜恩,完全没有紧张的样子。


孩子犯错后,这件事比惩罚更重要!


孩子犯错后,这件事比惩罚更重要!


娜恩还为了自己的失误而给周围人添麻烦一直道歉,事后还帮着一起打扫。后面工作人员问她的时候她说:我爸爸告诉我,人做错了事或是给别人添了麻烦,一定要勇于承担责任,绝对不能逃避和撒谎!


相信看到这里,不少人被小娜恩圈粉。而小娜恩之所以能够如此从容淡定的面对自己不小心犯的错,并勇于承担责任,和爸爸对待小娜恩犯错时的态度和引导方式是密不可分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娜恩爸爸平日里在面对孩子“犯错”时,都是怎么做的吧!

早上爸爸还在睡觉,因为弟弟饿了,娜恩就想着给弟弟弄吃的。为了方便吃,她把大包麦片全都倒在地上了,又倒了牛奶,和弟弟一起吃拌着吃!


孩子犯错后,这件事比惩罚更重要!


想着美味要分享,于是便开心地跑去叫爸爸起床一起吃……


孩子犯错后,这件事比惩罚更重要!


当爸爸起床后看到满地的食物,整个人都懵掉了!看到这种情况不崩溃是不可能的,但爸爸没有马上发脾气,而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我受不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