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支外族雇佣兵,助唐朝镇内乱灭回鹘,在中国叱咤风云上百年


它是一支外族雇佣兵,助唐朝镇内乱灭回鹘,在中国叱咤风云上百年

沙陀三王朝,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后晋和后汉,它们都是由沙陀人建立的。沙陀族,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融入了中华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它起源于何地?

按《新唐书·沙陀传》记载,“沙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这说明,沙陀人是出自于西突厥的处月部,只不过在突厥里面,相比于铁勒、延陀、阿史那等大型部落,处月只是一个很小的部落,力量比较小。因此,在唐朝早期,沙陀族并不甚出名。

处月部的活动范围在“金娑山之阳,蒲类之东”,金娑山即今天新疆天山东支博格达山,因当地有大碛,名沙陀,因此,又称沙陀突厥。

贞观十六年(642年),处月部跟着西突厥攻打伊州,被安西都护府的唐军击败,处月部的地盘也被唐军攻占。处月部一看形势不妙,就归降了唐军,但是,到了唐高宗时期(652年),处月部首领朱邪孤注又反叛了,又被唐军击败,处月部9000人被俘。此后,唐朝在处月部领地设置了金满、沙陀二羁縻州,隶属于北庭都护府。羁縻,是一种以夷制夷的政策,承认当地首领的政治地位,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以便于统治当地人。

从此,出月部的首领,开始以“沙陀”为姓氏,渐渐地部落也以沙陀为名,这就是沙陀族之名的来源。

归附唐朝之后,沙陀族又频繁地迁徙,高宗到武则天时期,先是跟随薛仁贵征讨铁勒,其部族迁徙到瓜州一带。到了唐玄宗时期,吐蕃人开始崛起了,势力进入西域,而沙陀为避吐蕃锋芒,就迁徙到了庭州一带,依附于北庭都护府。

安史之乱爆发,唐朝抽调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镇唐军主力平叛,导致西域唐军兵力不足,与吐蕃争锋处于下风,北庭都护府被吐蕃攻陷,沙陀就投降了吐蕃。

它是一支外族雇佣兵,助唐朝镇内乱灭回鹘,在中国叱咤风云上百年

吐蕃也知道沙陀勇冠诸胡,便将他们迁徙到了甘州一带,充当冲锋陷阵的马前卒。不过,到了元和三年(808年),吐蕃被回鹘击败,就对沙陀有了猜忌,怀疑其与回鹘有勾结,就想让沙陀迁徙到河外。当时,沙陀首领是朱邪尽忠,他不想再依附于吐蕃,就与其子朱邪执宜商量说:“我世为唐臣,不幸陷污,今若走萧关自归,不愈于绝种乎?”他的意思很明白,就不想再跟吐蕃混了,否则,就是一条绝路。

于是,朱邪尽忠就带领三万族人,一路东行,投靠了镇守朔方的名将范希朝,并被安置在盐州附近。

元和四年,范希朝转任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他认为沙陀离吐蕃太近,担心其再投奔吐蕃,就让沙陀迁徙到了河东地区。范希朝在沙陀部族挑选出1200人,组建了一支骑兵,号沙陀军,这支骑兵在此后的战事中,都立下大功。

一,帮助唐朝大破回鹘

回鹘,又称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曾经历强大的回鹘汗国。而强盛一时的回鹘,其衰亡却与沙陀人分不开。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回鹘出现了内乱,彰信可汗与两个宰相不和,就先下手为强,杀死了其中一个宰相。不过,有另一个宰相掘罗刚好在外带兵,就躲过了一劫。掘罗勿为了活命,就拿三百匹战马贿赂贿赂朱邪赤心,希望他派兵相助。

于是,在朱邪赤心的支持下,掘罗勿就击败了彰信可汗。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唐朝趁着回鹘遭受大雪和瘟疫之机,就派兵攻打回鹘,而朱邪赤心也率领沙陀骑兵,在杀胡山大破回鹘,并打伤了乌介可汗。

从此,回鹘进一步衰弱,最终被灭国。

它是一支外族雇佣兵,助唐朝镇内乱灭回鹘,在中国叱咤风云上百年

二,镇压藩镇叛乱,获赐国姓

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反叛朝廷,当时,唐宪宗以宦官吐突承璀为招讨使,前去平叛。但是,吐突承璀毫无统兵能力,自然难以服众,就屡战屡败,士气低落涣散。

范希朝受命出征,以朱邪执宜所部700人为先锋,前去攻打王承宗。在途中,沙陀人与王承宗率领的2万叛军狭路相逢,就直接冲了过去,在河东军、义武军的配合下,一举击败敌军。

此后,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去世,其死前也想搞世袭制,就把帅位传给了侄子刘稹。当时,唐武宗在位,自然是不准这种情况发生,就派兵剿灭。而沙陀首领朱邪赤心(执宜之子)也率领三千沙陀骑兵,帮助朝廷顺利平叛,他也因此被封为朔州刺史。

唐懿宗年间,发生了庞勋之乱,朱邪赤心又是率领沙陀骑兵,一举击溃庞勋,斩敌近万人。而朱邪赤心也因功勋卓著,被朝廷任命为大同军节度使,并赐国姓,入宗室,改名李国昌。沙陀首领被纳入唐朝宗室,这对沙陀人来说,其政治意义非凡,说明沙陀摆脱了蛮夷的身份,扫除了汉族士大夫与其合作的心理障碍,有利于日后的发展壮大。

三,与唐朝翻脸,沙陀面临危机

庞勋之乱,让沙陀人看出了唐朝的虚弱,庞勋不过数万之众,就能在中原一带横行,唐朝竟然拿这些叛军没办法,“而沙陀以千骑驰突其”,轻而易举就把庞勋的叛军击败,这让沙陀李国昌对唐朝生出了蔑视之心。

此后,李国昌对朝廷不再似以前那么尊敬,在任上“恃功恣横,专杀长吏”,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大同镇,乃是从河东镇分离出来的藩镇,掌管云、朔、蔚三州,是胡汉杂居之地,其中,沙陀人也集中于此地。

虽然沙陀久居此地,但一直控制不了,因为朝廷对沙陀防范很严密,经常调动沙陀军到外地戍守,其中,李国昌就被调到了振武军担任节度使。

虽然李国昌已经成了一方藩镇节帅,但对大同镇是念念不忘,一直想直接控制云、朔、蔚三州。一旦夺取了这里,沙陀就可与塞外的游牧民族联系上,对沙陀的发展很有利。

于是,李国昌与其子李克用一起,攻占了大同镇,“父子并据两镇”。李氏父子的反叛,让朝廷震惊,就派大军前去镇压,就击败了李氏父子。

沙陀被击败之后,就北逃阴山,投奔了达靼部,寄人篱下。此时,是沙陀人最危急的时刻,地盘被唐军夺取,部族伤亡惨重,一不小心,家族就会灭亡。

因为,当时唐朝为了彻底消灭李氏父子,就贿赂达靼部首领,说李氏父子皆为豪杰,一旦久留达靼部,就会吞并你们的部落,游说达靼部杀了李氏父子。

不过,李克用听到了这个消息,便借与达靼部首领打猎的机会,向他展示了自己精妙的射术,令达靼部不敢轻举妄动。随后,在酒宴上又表明心迹,说自己得罪了唐朝天子,想要效忠没有机会了。现在,听说黄巢大军已经北上,日后必定会成为唐朝大患。一旦天子赦免我的罪过,能够与诸位一起南下建功立业,岂不快哉!

最终,达靼部被李克用说服,认为他不会久居阴山,便放弃了动武的念头。

它是一支外族雇佣兵,助唐朝镇内乱灭回鹘,在中国叱咤风云上百年

四,镇压黄巢,沙陀再次崛起

后面发生的事情,真如李克用所意料,黄巢大军一路攻城拔寨,把唐朝打得灰头土脸。为了镇压黄巢,唐朝就在代州招募了三万胡兵,但这些胡人都彪悍,汉人将领难以驾驭。

鉴于此,唐朝就想到了李国昌、李克用,便派人前往达靼部,下诏赦免了二人的死罪,而李克用便率领达靼部万余人,南下共立大功。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李克用趁着天下大乱,乘机发展势力,并在与黄巢的战争中,立有功勋。朝廷论功行赏,李克用“破黄巢,复长安,功劳第一”,朝廷论功行赏,李克用被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担任河东节度使,而李国昌也被任命为代北节度使,李氏父子坐拥两镇。

李克用得到河东之后,以代北沙陀人为核心,吸收河东及其余地方的汉、回鹘、吐谷浑等各族豪杰,建立起了一个军政集团,并由此奠定了沙陀三王朝崛起的基业。

总结

沙陀人归附唐朝之后,一直是被唐朝当作一支战力强大的雇佣军使用,唐朝既想利用沙陀人为自己征战,但又对其防范严密,时刻进行打压,并一度让沙陀坠入至暗时刻。

但是,黄巢之乱,给了沙陀人重新崛起的机会,到了李克用时期,趁着中原内乱,在河东发展起了势力。此后,沙陀人灭掉后梁王朝,建立沙陀三王朝,最后一个后汉,是公元950年灭亡,这距范希朝挑选1200沙陀勇士组建沙陀军,有一百多年,这支强大的沙陀军,在中国转战南北,杀出了一片天地,成就了沙陀的威名。

五代十国:

后梁王朝的掘墓人:李存勖横空出世,两次出手就把朱温打服了

本可比肩“汉光武帝”,李存勖却花样作死,失去中兴唐朝的机会

李克用手握无敌沙陀军,麾下猛将如云,但致命缺点让他打不过朱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