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要留下和孩子对话的时间

一个初中一年的级男生曾经对老师说:“我很害怕放假。”老师很奇怪,就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放假在家里,爸爸妈妈都上班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特别害怕,也很孤独,根本没有人跟我说说话。爸爸妈妈一点也不了解我,他们只会问:'作业写完了吗?''这一天你都干什么了?”他们从来不问我在想什么,也不和我聊天。我想说的话只能晚上说给星星和月亮听。我不喜欢放假,我喜欢上学,因为学校里有同学,和同学在一起我开心。”

再忙也要留下和孩子对话的时间


一项“家庭教育大调查”显示,60%的妈妈每天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有4个小时左右;亲子共处时,最常从事的活动是:35%的妈妈看电视,25%的妈妈在辅导孩子学习,剩下的则是其他如游戏等。而妈妈每天和孩子说话的时间,则基本上在半小时以内,而且说话的内容多是“教育性”的。通。而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陪孩子,就是与孩子进行精神交流的最好渠道。

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上班族妈妈越来越多,他们常常是在跟时间赛跑。有时回到家里,孩子已经睡了。然而,聪明的妈妈总是能够挤出时间陪孩子聊聊天,分享他的心情。

再忙也要留下和孩子对话的时间


下面这个职场妈妈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

我把抽出时间与儿子交流作为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我下班晚,于是就要求自己每天中午必须抽出半小时与儿子“煲电话粥”。开始的时候,我主动打电话给儿子,问他学习有什么困难?老师对他有什么要求?需要妈妈给什么帮助?

开始,儿子不太喜欢说这些,但是经不住我的启发和开导,慢慢地他就把学校的困难,与同学的交往,甚至有哪个同学欺负他等等,都讲给我听。

听完他的问题,我会帮他分析原因,引导他正确处理,使他感到每次与妈妈“煲电话粥”都很愉快。渐渐地,每天中午,我不打电话给他,他就会打电话给我,向我汇报学习上的困难,讲述生活中的趣事。他还调皮地称中午时间是“妈妈时间”。

其实,即使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很短,但是只要注重质量,仍然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孩子感到妈妈的爱与关怀的时候,他的情绪就会变得稳定,自信心就会持续增长。

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是妈妈与孩子成为知心朋友的前提。

再忙也要留下和孩子对话的时间


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最好选在吃饭时和睡觉前,因为这是孩子情绪最为平稳的时候。职场妈妈在工作时,可以暂时把孩子交给保姆、老人或者学校,但是谁也取代不了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你一定要挤出时间陪孩子,因为孩子需要和妈妈“单独在一起说话”的时间,他需要从与你的对话中感知你对他的爱,从而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时,他也需要你来与他一起分享喜悦,分担痛苦。如果缺少妈妈的陪伴与沟通,孩子就容易“情感饥饿”。“情感饥饿”的孩子可能会特别任性,偶尔还会做出一些古怪的行为,以引起妈妈对他的注意,同时也可能极端自闭,郁郁寡欢。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以后,妈妈才发现自己的失职并且后悔不已,很可能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要修补受到伤害后的亲子关系,解决孩子的“情感饥渴”问题,或许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也许永远也不能实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