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市排名變化,看哪些城市最有潛力?

看中國城市的排名變化,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遠的不說,從1978年到現在,一些城市的排名就變化很大。有的城市興起了,有的城市倒退了,有的城市衰落了。城市排名變化的背後,蘊藏的城市發展的興衰密碼。而城市的興衰,也和個人的命運,家庭的命運,息息相關。想起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對個體而言,城市的發展,豈不也是這樣?我們先看看1978年的城市排名。這1年,排第1的是上海,排第2的是北京,第3是天津,第5/6/7/9都是東北的城市,分別是長春,哈爾濱,瀋陽、大連。廣州呢,這時候排第8,還在瀋陽後面。

從城市排名變化,看哪些城市最有潛力?

現在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東北三省已經成為反覆振興的對象,長春、瀋陽、哈爾濱,簡直成了難兄難弟。和廣州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為啥1978年的時候,東北三省會這麼強大?因為那時候還是計劃經濟時代(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才開始通過改革開放,逐步走向市場經濟),國家重點搞的是還是工業和重工業,東北國企多,也是扶持的重點。那為啥東北後來逐步走向衰退了呢?這個說法很多,各種分析五花八門。但我覺得最核心的是,中國的經濟結構變了,產業結構變了,經濟發展的模式體制變了,從計劃經濟走向了市場經濟。從半封閉,開始走向對外開放。而當時對外開放,東南沿海的那些城市,在外資和民企的帶動下,一下就崛起了。1、經濟模式變了,經濟運行的體制變了。計劃經濟時代,是國企的天下,市場經濟時代,民企、外企快速崛起;2、國家發展的重點變了。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都在沿海,特別是東南沿海。所以這些城市就大大受益。(第一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有14個,分別是: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979年7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建立特區)3、對外貿易、製造業、服務業崛起。像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珠海、溫州等快速發展。所以這時候再看一下排名:到2010年的時候,沿海城市已經全面崛起,東三省徹底退出了前15名。而廣州、深圳、蘇州、杭州、無錫,青島、這些城市則快速崛起。

從城市排名變化,看哪些城市最有潛力?

但到2019年的時候呢?在這10年間,又發生了很多有趣的變化。深圳超越了廣州,天津呢,排名大幅下滑,從2018年的全國排名第5,一下跌到第10。 青島這個美麗的海濱城市,gdp排名也一下掉到了15名左右。主要變化就是:1、科技、金融主導的城市開始崛起;2、大省省會開始崛起;可以看出,有兩個黑馬城市,一個是鄭州,一個是合肥。這兩個城市都在快速崛起。鄭州這個好多人看不起的城市,在資金總量上已經超過了青島。合肥在高科技產業和製造業的帶領下,排名幾乎是逐年提升。那下一個十年,誰會崛起?誰會衰退?城市的發展裡,孕育著怎樣的興衰密碼?請關注本號,和您一起探討。


從城市排名變化,看哪些城市最有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