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日本大文豪,也无法逃脱当猫奴的命

大多数人知道夏目漱石是靠三种途径。

即便是日本大文豪,也无法逃脱当猫奴的命

第一种是因为那句“今夜月色很美”。据说夏目漱石给学生上课时,让大家翻译“i love you”,有的学生直接翻译成了“我爱你”,他就说,身为日本男人怎么可能讲这种话呢,讲今夜的月色真美就足够了。一句简单的话,分分钟就燃烧起文艺青年的小浪漫,很多人便记住他了。

第二种,就是1984年发行的日元。当时他的头像被印在了一千元的纸币上面,直到2004年更换了新版纸币才停止使用。

第三种,便是他的作品《我是猫》。

书名简单直白,书中内容诙谐幽默。夏目漱石用一只猫的眼睛审视着这世间的一切炎凉。最为有意思的是,这只猫是真实存在过的,让一只猫成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夏目漱石也确实是猫奴不假了。

1.

夏目漱石的妻子镜子曾经说过这只猫的来历。

即便是日本大文豪,也无法逃脱当猫奴的命

有一年刚刚入夏的时候,夏目漱石的家里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只刚刚才出生的小猫,因为镜子并不喜欢,就把它扔出去了。

可不论怎么扔,扔多少次,这只小猫都会回来。

最后一次,这只小猫爬进了屋子,爪子上沾满了泥巴,蹲在了饭桶上。镜子看着生气,决定将它扔的远远地。

这个时候,夏目漱石过来了,他问:“这只猫是怎么回事?”

镜子说:“这只猫不知道为什么老是跑家里来,没办法,我准备找谁帮忙将这只猫带远点给扔了。”

听完这话,夏目漱石对小猫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他对镜子说:“既然这猫想进这个家,那就随它好了。

男主人发了话,这只猫就正式进入了夏目的家。

自此,夏目漱石的猫奴生涯开始了。

这只猫很爱恶作剧,经常在半夜搔抓已经熟睡的家人的脚,或在房间闹腾腾地奔窜,气得漱石常手持尺子追赶。

后来,有人说这只猫通体黑色,是一只福猫,从那之后,这只猫的地位更是高的不可收拾。

然而,事实证明,它确实是只福猫。

漱石在写《我是猫》这部小说时,只是把它当作了一部进入文坛的奠基之作,没想到却会一举成名。而这只猫作为书中的主人公,也成为了改善夏目家的经济状况的福气猫。

这只猫死后,夏目漱石更是给它造坟,还给弟子们发出了猫的死亡通知。

可见,漱石对它的重视。

在那之后,漱石又养了两只猫,大概也是出于对第一只猫的想念吧。

2.

漱石爱猫是有原因的,他本身就敏感孤独,跟猫有很多相似之处。

即便是日本大文豪,也无法逃脱当猫奴的命

夏目漱石原来的名字叫夏目金之助,生于一个几乎没落的大家族,是最小的孩子,然而,父母并不希望这个幺儿降生,于是,出生后的漱石一度被寄养,两岁时便过继给别人做养子。

虽说那时的他还不记事,对于他的成长本可以没多少影响,然而养父母的感情并不和睦,这对漱石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经历了一个不算正常的童年,在十岁的时候,他回到了亲生父母的家里。

可谓是一波三折,回家之后他与父兄的关系并不和睦,母亲也在他十五岁的时候病逝了,在这种环境下,就造成了后来夏目漱石坚毅古怪的性格。

漱石的养父,从他幼时就开始灌输“爱需要回报”的概念,在他成名后,更是多次上门求财,张口闭口都是“应得的钱”,弄得漱石十分痛苦。

漱石的姐姐体弱多病,丈夫出轨且家暴,也常伸手向漱石要钱,漱石又气又恨,却也毫无办法。

哥哥们更是浪荡不堪,之前看不起漱石的文学梦,之后又死皮赖脸的前来依附。

妻子的精神也不稳定,时常会对他大喊大叫。

漱石早已不期待家庭的温暖,却又不忍抛弃悲惨的家人,就这样默默地烦恼了一辈子。

抑郁的阴影,像一团晦暗的火,蚕食着夏目漱石脆弱的生命,他不是没想过一死了之,在英国期间,最绝望的那段日子里,他也曾萌生自杀之念,幸好并未执行,之后精神暂好,他就回了国,但神经衰弱一直反复,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与社交。

他很孤独,却又无可奈何。

3.

夏目漱石自由喜欢汉学,曾立志以汉文出世。这也是他以“漱石”为笔名的最大原因。

即便是日本大文豪,也无法逃脱当猫奴的命

《晋书》孙楚传里,年轻的孙楚想体验隐居生活,便对其友人王济说要去“漱石枕流”,王济说:“流不能枕,石不能漱。”,孙楚不服输,说:“枕流是为了洗涤耳朵,漱石是为了砥砺齿牙。”

夏目以漱石为名,也正是表达了自身的意志,坚毅与觉悟。亦或者说他与孙楚其实一样,都是个“怪人”。

漱石的这种孤傲,带着浓浓地家国情怀,他不懂得随波逐流,只会在逆风中寻找内心的安隅。

就像《我是猫》这部作品,轻快洒脱又富于机智,不拘泥于西方小说的模式,凭借联翩的浮想运用自如地安排了一连串出人意料的新奇、警辟而幽默的场面,寄余味于笑声中,其如珠妙语往往道破人情世态的机微,剥下邪恶、虚伪与愚昧的外衣,放射出理性的光芒。

故事里的猫旁观着一切,故事外的漱石,借猫的舌头讽刺社会乱象。

然而,他的作品虽然受到了欢迎,但他的故国日本却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黑。

夏目漱石深爱自己的国家,却无力阻止日本的沉沦,他知识分子的良知,决不允许他保持缄默,所以才有了《我是猫》中“只要给钱,资本家什么事都干得出”的鞭挞;才有了《三四郎》中“日本必将亡国”的警示。

夏目漱石企图用文学矫正社会的理想,逐渐在现实中破灭。但他没有放弃,在那之后,他决定不再试图用文字直接去干预社会,转而努力影响人心。

穷极一生,夏目漱石都无法摆脱强烈的焦虑,始终处于精神敏感的状态。除了神经衰弱,他还患有严重的胃肠疾病,精神和肉体无时无刻,都饱受折磨。

4.

1916年12月9日,夏目漱石因胃溃疡恶化造成大量内出血去世,后被葬于杂司谷墓地。当时他留在人世的绝笔只有三个数字“189”——那是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明暗》的一个回次编目。

即便是日本大文豪,也无法逃脱当猫奴的命

他的儿子夏目伸六如此记述十二月九日临终之际:

父亲睁开双眼,最后一句话是“我想吃东西”。 这是此时食欲依然得不到满足的切实愿望。立刻,在医师的衡量下,给他喝了一匙葡萄酒。

“好喝。”

在这匙葡萄酒中,父亲细细品味最后的希望,又静静闭上眼。

夏目漱石死后,他的脑和胃被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部,至今他的脑器官仍保存在东京大学。

《我是猫》的最后,那只猫溺水而死,就像漱石苦苦挣扎,时而绝望,最后溺死在现实中。猫临终时说:“我死了,只有死去,才能获得这样的太平,不死就不能获得太平的”。

对夏目漱石来说,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