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三)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三)

作者 | Daisy(好玩的數學專欄作者)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一)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三)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四)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五)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六)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七)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八)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九)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十)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十一)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十二)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十三)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十四)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十五)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十六)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十七)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十八)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十九)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一)

·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二)

▶第二節 平面圖形

七、長方形和長度概念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三)

上圖中的長方形中,包含有正方形。

“正方形是長方形的特例。為了向孩子們說明這一點,有時候我們可以把它們叫做正方形,有時候又把它們叫做‘四邊一樣長’長方形。”

“我們說一個長方形的‘長’,意思是指它那長一些的兩條邊的長度(如果四邊不是一樣長時)。”

上圖中,長方形D比長方形E長,但它和A、G是“一樣長”。

“我們說一個長方形的‘寬’,意思是指它那短一些的兩條邊的長度。”

上圖中,長方形E比長方形F寬,但它和C、G是“一樣寬”。

求同遊戲——介紹“比……寬”,“比……長”

(結合筆記三和筆記六)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三)

第一步——準備三個“一樣長”的長方形(準備方法參考筆記二十二)。

第二步——將這三個長方形按上圖擺放,向孩子介紹,“第一個長方形比第二個寬,第二個比第三個寬”。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三)

第三步——準備三個“一樣寬”的長方形。

第四步——將這三個長方形按上圖擺放,向孩子介紹,“第一個長方形比第二個長,第二個比第三個長”。

八、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聯繫起來——介紹平面圖形的名稱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三)

第一步——通過“描邊”,由立體圖形得到了平面圖形(詳見筆記二十二)。

第二步——得到的平面圖形與該立體圖形有一個“面”是全等的,例如上圖,將得到的平面圖形再放回到立體圖形相應的面上,展示給孩子看。

第三步——將這些“面”介紹給孩子,如上圖,由正方體(或四稜錐)得來的平面圖形叫做“正方形”,由圓柱體(或圓錐)得來的平面圖形叫做“圓”,由長方體得到的平面圖形叫做“長方形”,由三稜柱(或三稜錐)得來的平面圖形叫做“三角形”。

求同遊戲——介紹立體圖形的名稱

第一步——準備幾個立體模型,擺放在桌子上。

第二步——家長描述某一個立體模型的形狀,比如,“它有一部分是圓的,有一個角,有一個平面是圓形”,讓孩子根據線索把這個模型找出來。

第三步——告訴孩子這個立體模型的名稱,如上一步描述的立體圖形叫做“圓錐體”。

(“渾身只有一個圓形部分的叫‘球體’。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叫‘正方體’。所有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叫‘長方體’。有兩個全等的圓形平面,又有一個圓形部分的叫‘圓柱’。有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平面,還有三個長方形平面的叫‘三稜柱’。”)

上述遊戲過程應當持續一段時間,並不斷的重複,少量多次,讓孩子體會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係,並熟悉平面圖形和立體模型的形狀與名稱。

九、相關題目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三)

關於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題目很多。

比如第一張圖片是將一張正方形紙剪成其他形狀;第三張圖片是將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對應起來;第五張圖片是“依葫蘆畫瓢”,畫出同樣大小的平面圖形。

可以結合上述遊戲,完成相關題目。

▶第三節 用實物作為單位來量取長度

“在第二章中,我們講到通過求同、分類和排列活動來向孩子們介紹‘一樣長’、‘比……長’和‘比……短’這些概念。孩子們已經牢固地掌握了這些概念之後,我們就可以把‘數’引進到這些拿長度作比較的活動中了。”

(該書的內容是一環套一環,前面一環的遊戲和活動充分進行後,再進入下一環節,如果孩子沒有熟練操作上一環節,則會出現脫節,無法理解後一環節的內容,因此,遊戲和操作一定要重視,並且少量多次進行。)

遊戲一——比比誰的長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三)

第一步——準備若干“一樣長”的小木棒。

第二步——家長照上圖擺放3根,孩子擺放4根,比一比,誰擺的小木棒長?告訴孩子,“你擺的小木棒比我擺的長。”

第三步——家長和孩子擺放隨意數量的小木棒(需要挨著,並且放在一條直線上),比比誰擺的長。

遊戲二——“實物單位”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三)

第一步——準備若干“一樣長”的小木棒,和一件物品,如書(玩具、書、盒子都可以)。

第二步——先拿一根小木棒,和書比一比,一樣長嗎?如果小木棒不夠長,就拿兩根小木棒(再不夠,拿三根)。此時,家長告訴孩子,“兩根小木棒和書一樣長。”

“這些小棍現在就充當了長度單位。我們把它們叫作‘實物單位’,因為它們看得見,摸得著,還可以計數。孩子們需要用各種各樣的實物單位量取物體的長度,以得到體驗。”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三)

除了使用小木棒,還可以使用其他實物,比如,長度一致的曲別針,牙籤,火柴盒,鉛筆,都可以,甚至是孩子的小手和小腳也是很好的測量工具,嘗試使用不同的實物讓孩子體驗。

遊戲三——身體測量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三)

第一步——依照孩子的小手或小腳,畫出手印或腳印,剪下來備用。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三)

第二步——用剛剛製作的“小手工具”和物品(如桌子)作比較,先拿一個“小手工具”,和桌子比一比,如果不夠長,就拿兩個,三個,四個。此時,家長告訴孩子,“四個‘小手工具’和桌子一樣長。”

第三步——直接讓孩子用小手或小腳來測量,同時計數。

遊戲如此豐富,小朋友們快來玩吧!

* 作者簡介:Daisy,從小喜歡數學,已成功將娃引上“正道”的5歲男娃媽媽。喜歡看書,喜歡搗騰,希望更多的小朋友喜歡數學,愛上數學。

讀書筆記 |《兒童怎樣學習數學》(二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