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作者 | Daisy(好玩的数学专栏作者)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一)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三)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四)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五)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六)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七)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八)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九)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一)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二)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三)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四)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五)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六)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七)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八)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十九)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一)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二)

▶第二节 平面图形

七、长方形和长度概念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上图中的长方形中,包含有正方形。

“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为了向孩子们说明这一点,有时候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正方形,有时候又把它们叫做‘四边一样长’长方形。”

“我们说一个长方形的‘长’,意思是指它那长一些的两条边的长度(如果四边不是一样长时)。”

上图中,长方形D比长方形E长,但它和A、G是“一样长”。

“我们说一个长方形的‘宽’,意思是指它那短一些的两条边的长度。”

上图中,长方形E比长方形F宽,但它和C、G是“一样宽”。

求同游戏——介绍“比……宽”,“比……长”

(结合笔记三和笔记六)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第一步——准备三个“一样长”的长方形(准备方法参考笔记二十二)。

第二步——将这三个长方形按上图摆放,向孩子介绍,“第一个长方形比第二个宽,第二个比第三个宽”。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第三步——准备三个“一样宽”的长方形。

第四步——将这三个长方形按上图摆放,向孩子介绍,“第一个长方形比第二个长,第二个比第三个长”。

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介绍平面图形的名称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第一步——通过“描边”,由立体图形得到了平面图形(详见笔记二十二)。

第二步——得到的平面图形与该立体图形有一个“面”是全等的,例如上图,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再放回到立体图形相应的面上,展示给孩子看。

第三步——将这些“面”介绍给孩子,如上图,由正方体(或四棱锥)得来的平面图形叫做“正方形”,由圆柱体(或圆锥)得来的平面图形叫做“圆”,由长方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叫做“长方形”,由三棱柱(或三棱锥)得来的平面图形叫做“三角形”。

求同游戏——介绍立体图形的名称

第一步——准备几个立体模型,摆放在桌子上。

第二步——家长描述某一个立体模型的形状,比如,“它有一部分是圆的,有一个角,有一个平面是圆形”,让孩子根据线索把这个模型找出来。

第三步——告诉孩子这个立体模型的名称,如上一步描述的立体图形叫做“圆锥体”。

(“浑身只有一个圆形部分的叫‘球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叫‘正方体’。所有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叫‘长方体’。有两个全等的圆形平面,又有一个圆形部分的叫‘圆柱’。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平面,还有三个长方形平面的叫‘三棱柱’。”)

上述游戏过程应当持续一段时间,并不断的重复,少量多次,让孩子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并熟悉平面图形和立体模型的形状与名称。

九、相关题目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关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题目很多。

比如第一张图片是将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其他形状;第三张图片是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对应起来;第五张图片是“依葫芦画瓢”,画出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

可以结合上述游戏,完成相关题目。

▶第三节 用实物作为单位来量取长度

“在第二章中,我们讲到通过求同、分类和排列活动来向孩子们介绍‘一样长’、‘比……长’和‘比……短’这些概念。孩子们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些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把‘数’引进到这些拿长度作比较的活动中了。”

(该书的内容是一环套一环,前面一环的游戏和活动充分进行后,再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孩子没有熟练操作上一环节,则会出现脱节,无法理解后一环节的内容,因此,游戏和操作一定要重视,并且少量多次进行。)

游戏一——比比谁的长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第一步——准备若干“一样长”的小木棒。

第二步——家长照上图摆放3根,孩子摆放4根,比一比,谁摆的小木棒长?告诉孩子,“你摆的小木棒比我摆的长。”

第三步——家长和孩子摆放随意数量的小木棒(需要挨着,并且放在一条直线上),比比谁摆的长。

游戏二——“实物单位”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第一步——准备若干“一样长”的小木棒,和一件物品,如书(玩具、书、盒子都可以)。

第二步——先拿一根小木棒,和书比一比,一样长吗?如果小木棒不够长,就拿两根小木棒(再不够,拿三根)。此时,家长告诉孩子,“两根小木棒和书一样长。”

“这些小棍现在就充当了长度单位。我们把它们叫作‘实物单位’,因为它们看得见,摸得着,还可以计数。孩子们需要用各种各样的实物单位量取物体的长度,以得到体验。”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除了使用小木棒,还可以使用其他实物,比如,长度一致的曲别针,牙签,火柴盒,铅笔,都可以,甚至是孩子的小手和小脚也是很好的测量工具,尝试使用不同的实物让孩子体验。

游戏三——身体测量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第一步——依照孩子的小手或小脚,画出手印或脚印,剪下来备用。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第二步——用刚刚制作的“小手工具”和物品(如桌子)作比较,先拿一个“小手工具”,和桌子比一比,如果不够长,就拿两个,三个,四个。此时,家长告诉孩子,“四个‘小手工具’和桌子一样长。”

第三步——直接让孩子用小手或小脚来测量,同时计数。

游戏如此丰富,小朋友们快来玩吧!

* 作者简介:Daisy,从小喜欢数学,已成功将娃引上“正道”的5岁男娃妈妈。喜欢看书,喜欢捣腾,希望更多的小朋友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