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人,請收下,這份12位南美百歲老人的長壽經

來源: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大連市中心醫院全科醫學一病房主任醫師 馬義麗

本報記者 高嘉悅

哥斯達黎加是拉美最長壽的國家,那裡有很多百歲老人,且以瀟灑快樂的生活態度著稱。最近,美國《讀者文摘》探訪了哥斯達黎加尼科亞半島的12位百歲老人,總結出他們的長壽經驗。我們以此為基礎邀請大連市中心醫院全科醫學一病房主任醫師馬義麗進行解讀。

@龍巖人,請收下,這份12位南美百歲老人的長壽經

104歲的安娜·雷納裡心態樂觀,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

接受失去。尼科亞半島104歲老人安娜·雷納裡從不煩惱,她認為“失去”是人生常態,任何事往回看都是過眼雲煙。馬義麗表示,人至晚年難免失去一些東西,比如健康、老伴、榮譽等,能看開需要智慧。生命是一段旅程,酸甜苦辣的體驗都是財富。老年朋友不要糾結於過去的得失,人生真味在於過好每一刻的“當下”。豁達的老人,大腦能更好地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使人體機能協調平衡。

享受食物的天然本味。103歲的克魯茲·艾斯匹諾只食用新鮮的天然食物,他每天都吃大米和豆類,百香果、木瓜和菠蘿是他最愛的水果。馬義麗建議,老人最好少吃加工食品,因為它們往往高糖、高油、高鹽。天然食物的熱量相對較低,富含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有助於延緩衰老、保持健康。而且食物本身的風味有助於激發老人食慾。新西蘭奧塔戈大學的研究發現,吃新鮮蔬果能幫助改善情緒,讓人精力充沛。

找尋充實之樂。101歲的喬斯·博尼法喬每天都騎馬去拜訪鄰居。99歲的胡安·古特霍斯每天遠足,常年在農場裡工作。馬義麗提醒,愛動的老年朋友通常比較長壽,老人不可“退休即休息”,不妨選擇幾樣自己喜歡的事情,並讓其充實每天的生活。同時提醒,老人不必把思維拘泥於一些常規的運動或文娛活動,其實完全可自己發揮創意,比如精通木工活的老人可露幾手,打幾件精細的傢俱,從中收穫快樂最重要。

親手種植。105歲的迭戈·羅德里格斯至今還下地勞動,大部分食物都是自家種的,玉米、黑豆、南瓜、木薯、山藥和芭蕉是他的主食。其實中國老人也有“農耕情結”,親手種植花卉和瓜果,供自己和家人欣賞和享用,對老人來說是莫大的身心慰藉。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調查顯示,園藝活動能顯著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發作的風險。除草、播種等活動都屬於有氧運動,有助於老人鍛鍊肢體的柔韌性。

發揮餘熱。101歲的帕西奧·梅奈茲平時堅持幫鄰居照顧小孩。每當家裡殺豬時,他都要確保鄰居也能吃上一碗香噴噴的燉豬肉。馬義麗提醒,為身邊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增加老人的價值感,“被需要”的感覺對身心都有益處。老年朋友發揮餘熱的方式可以有參加社區志願活動、幫忙照顧高齡老人等,但一定要注意自身體力,不要強求。

學會剋制。哥斯達黎加大部分長壽老人現如今很少有不良生活習慣,但他們在年輕時往往比較放縱,幸運的是在晚年學會了剋制和自律。以102歲的瑪利亞·特林尼達為例,步入晚年後,他主動戒了菸酒。在晚年做改變並不容易,畢竟要與一輩子的習慣和嗜好“作鬥爭”。馬義麗認為,老人首先應明白不良習慣對健康的危害,思想上足夠重視;其次,最好請身邊人幫忙監督;再次,使用“替代療法”,多做有益活動,並和有不良癖好的朋友適當保持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