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紅杏出牆來

杏仁焯熟,去苦味,加調味拌涼菜,下酒佳餚!

杏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為:少女的慕情、嬌羞、疑惑

杏也是最多出現在古人詩詞裡的水果之一。

杏姓已經有6000年的歷史了,你有朋友是杏姓嗎?

第一顆是什麼時候有的呢?

杏,地位特殊卻又命運多舛。

杏是一種北方水果,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在古代,但凡是跟杏沾邊的,要麼是讀書,要麼是救人,杏樹在古代一直沒有大面積的種植。

在《山海經》中記載:靈山之下,其木多杏。

《莊子》中記載:

孔子游緇帷之林,坐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

孔子在杏壇講學,文人自然會在杏上大作文章。

後世不少文人都熱衷於寫杏。

杏起源於我國。

杏這個字早在商朝時就有記載,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有3500多年曆史,開始時的樣子其實跟“果”字這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差不多一棵樹的樣子。

杏不像別的水果能夠普遍種植。

漢朝時,有私人在園子中種植。

漢代的農書《汜勝之書》裡記載:杏花如何。可耕白沙

意思是說杏花開時,可以種別的東西。這說明也僅僅是私人種植。

魏晉南北朝時期,多出現在詩詞裡。

杏做為一種水果,但卻並沒有被人多寫栽培,更多的是被文人做為一種代借的方式出現在詩詞裡。

只記載了杏子仁可以為粥。

看來古代人跟現代人一樣,都知道杏不養人,吃多了不好,所以不提倡大面積栽培。

唐朝時,杏可以搭配別水果吃,還可以製成乾果。

唐代寫杏和杏花的詩詞就更多了。

白居易的《杏園花下贈劉郎中》:

怪君把酒偏惆悵,曾是貞元花下人,自別花來多少事,東風二十四回春。

杏樹種植仍然侷限於某戶人家或者某人的園子,沒有得到發展。

宋朝時,仍然不見大面積種植,也是常常出現在詩詞裡。

明朝徐光啟在《農政全書》裡寫到了杏樹的栽培和嫁接技術。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果部·杏》裡寫:杏,一名甜梅,仁苦、溫、冷、有小毒。

到了近現代,杏的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但跟桃和梨這些比起來仍然是小眾。

杏發源於我國遠古時代,可名氣遠遠不如桃、梨。

這似乎是杏的悲哀,可仔細想想的話,這又何嘗不是人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