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羊駝”的進博記

(第三屆進博會)一隻“羊駝”的進博記

中新社上海11月9日電 題:一隻“羊駝”的進博記

中新社記者朱曉穎

正在舉辦第三屆進博會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里人來人往。一隻名叫“warmpaca”的小“羊駝”不動聲色地站在展館角落。它表情呆萌,臉被蓬鬆的駝毛團團圍住,只剩眼鼻外露。今年,它從南美洲的秘魯出發,飛越一萬七千公里來到上海參加進博會。

一隻“羊駝”的進博記

11月6日,上海,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消費品展區內,參展商馬玉霞的秘魯羊駝毛製品展臺吸引參會者的興趣。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雖是個羊駝模型,但“warmpaca”不缺粉絲。排隊撫摸它的客商們可能想不到,“warmpaca”是因進博會誕生,因進博會出名,二者同為“3歲”。

“warmpaca”的中國“主人”叫馬玉霞,上海駝翁貿易有限公司創始人。8日,她向中新社記者講述了有關這隻“羊駝”的故事。

一隻“羊駝”的進博記

參展商馬玉霞在介紹今年新增加的秘魯羊駝毛產品。馬玉霞因在大學學習西班牙語而與南美結緣,通過與跨國“閨蜜”秘魯姑娘亞歷杭德拉·貝德雷加爾合作,把當地特色手工羊駝毛玩偶帶進了中國。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2009年,23歲的馬玉霞剛從四川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專業畢業,入職國企,在南美洲做駐外翻譯。出差到秘魯時,她被當地一種“四不像”動物吸引了:毛茸茸、脖子比腿長、眼神呆萌,看到人總是延遲幾秒才躲閃。

馬玉霞向當地人瞭解到,這種叫羊駝的動物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安第斯山區,是秘魯“國寶”;毛髮厚實但柔軟輕盈,能承受晝夜溫差50℃的氣候。羊駝毛產業是秘魯的支柱產業之一。

當時國內很少有人知道羊駝為何物,海外代購也尚未興起。“怎樣才能把羊駝毛引到國內做做小生意?”一咬牙,馬玉霞辭了職。她在網上搜索了秘魯大型羊駝毛工廠,挨個打電話、發郵件,說要去拜訪。

一隻“羊駝”的進博記

一名參會者走進參展商馬玉霞(左)的展臺,諮詢秘魯羊駝毛產品。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2016年夏,馬玉霞在秘魯尋駝碰了釘子,問題出在價格上。加上各種成本,羊駝毛製品輾轉運到國內後或價格不菲。她感到心灰意冷,在秘魯大街小巷漫無目的地遊蕩。

當地家庭作坊很多,家家戶戶都有羊駝毛的手工製品。馬玉霞挨家挨戶買過去,不知不覺塞滿了行李箱。奧斯瓦爾多·馬馬尼大叔家制作的小羊駝擺件外觀精美、價格最貴,給她留下深刻印象。

回中國後,她把馬馬尼家的擺件送給客戶作為禮物,結果被客戶一眼看中,要求訂購1000只。

這第一筆訂單,為創業按下“快進鍵”。2016年到2018年,她和秘魯的合夥人召集了幾十名工人手工製作羊駝毛製品,規模初顯。

一隻“羊駝”的進博記

參展商馬玉霞的秘魯羊駝毛製品展臺吸引參會者的興趣。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2018年,抱著試探中國消費者喜好的想法,馬玉霞報名參加首屆進博會。去參會總要有個名頭,她趕緊註冊了品牌,“warmpaca”(意即“溫暖的羊駝”)應運而生。

首度上會的馬玉霞毫無經驗,只帶了小羊駝擺件和小羊駝掛件兩種樣品。接下來的幾天,她的展位被擠爆了。人們在狹小的空間裡鑽來鑽去,幾百件樣品沒等閉幕就被搶購空了。

“那次是‘試水’,但羊駝毛受歡迎的程度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首秀後,她陸續接到廣州機場、上海精品書店等5家實體店的訂單。

嚐到甜頭的馬玉霞為參加第二屆進博會做了更多準備,不僅加大了產量,還推出了新品類。秘魯合夥人也專程飛到上海參會。如漣漪效應般,開展合作的實體店增至17家。電商巨頭也主動找上門,為她們開了線上店鋪。

手工製作的特點是週期長。今年,受秘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展品工期被耽擱。為“三刷”進博會,馬玉霞和合夥人心急火燎,窮盡辦法請秘魯工人趕製羊駝毛製品,終如願參會。

一隻“羊駝”的進博記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消費品展區內,參展商馬玉霞的秘魯羊駝毛製品展臺內展示著羊駝毛玩偶等產品。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展廳裡,“warmpaca”大家庭擴容到十幾個大類、200多種產品。羊駝毛擺件、圍脖、拖鞋及動物玩偶吸引了人們圍觀。

“現在貨品供不應求,只能滿足需求的三分之一左右。”忙著接客的馬玉霞對記者說。

參加進博會3年,馬玉霞公司的訂單額從20萬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600萬元左右。“我們是白手起家,靠進博會打開了局面”。

中國市場的回報為馬玉霞和秘魯合夥人帶來了雙贏。長期和她們合作的馬馬尼一家蓋起了三層樓房,新買了輛大SUV。一批秘魯當地家庭也因此致富。

“去年,我去拜訪馬馬尼家時,他們一家人非常熱情,擁抱著我不放。”馬玉霞笑著說,“我們的願望都比較淳樸,好東西就希望能在大市場、大舞臺上流通,分享。”(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