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之殤,我們會獨善其身嗎?

3月,韓國N號房事件。

4.9,鮑毓明事件。

4.11,包麗去世了。

前兩件事可能多數人會比較熟悉,最後4.11,可能很多人要問,包麗是誰?

如果沒有牟林翰,包麗或許只是北大法學院平凡的一個女生,牟林翰是她的男友,以其不是處女理所當然實施pua,zh也是我第一次知道pua。


大概說一下事情的經過,當時南方週末一篇《“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這場”男尊女卑“的”當代愛情“展現在大眾面前。牟林翰是包麗的男友,比包麗大一級,北大政府管理學院2015級同學,已被支教保研(保研的一種類型)。在兩人談戀愛期間,牟林翰嫌棄包麗不是處女,不想分手,以此折磨她,期間提出多種不合情理、不符人道的要求,比如要求包麗將”牟林翰的狗“這幾個字紋在身上;給包麗拍裸照、性愛視頻以此威脅包麗等,各媒體號有相關的聊天記錄,可以看見包麗對牟林翰的備註是”主人“。包麗無法承受種種逼迫,割腕自殺未成,去年10月9日服藥自殺,一直到4.11,她離開了。


或許有人會說,她為什麼這麼傻呢?我不知道。洗腦本身可能就是一種很可怕的行為,不然為什麼傳銷一直也沒有完全消失呢?未身處其境,我們又怎麼可能感同身受。或許對於包麗來說,離開是一種解脫。但是對於她的父母呢?她也曾經對未來充滿憧憬,她的父母或許還幻想過女兒從北大畢業,和一個真正愛她的人共度餘生。我不知道培養一個北大的法學生她的父母付出了多少,但是失去,她們一定需要承受許多。我只是想問,牟林翰呢?除了被取消保研資格,他的懲罰在哪裡?

這個世界註定是不公平的,女性因為”性“也許需要一輩子來療傷,而實施者對應的男性,卻不會用一輩子來承擔這樣的後果。近年來高校關於性的新聞不斷爆出,可是為什麼還會一直存在呢?我覺得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懲罰力度不夠。為什麼性侵這樣的事件絡繹不絕,我現在看到這樣的新聞已經不太有勇氣點開了,我們在看故事,但故事的背後是我們想象不到的人在承擔痛苦,他們鼓足了極大的勇氣來面對曾經遭受的一切,跨過去了,她們或許可以獲得重生,跨不過去,只有選擇離開,留下活著的人黯然神傷。


性別之殤,我們會獨善其身嗎?


多件性侵事件的背後,我認為更掩蓋不住的還有性教育亟待完善。我們對性教育真的太缺失了!


韓國N號房事件的背後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性教育的缺失,韓國男女失衡尤其嚴重,之前看過《82年生的金智英》,說實話很氣憤也很無奈。說一句略顯極端的話,憑什麼都是人,男性可以高人一等?性教育的普及,可以讓對性的好奇顯性化,人總是容易對不知道的禁忌的事物產生極大的好奇心,以此追求刺激。如果可以讓性顯性化,大概可以部分解決這個問題。更重要的是,性教育可以讓女性保護自己,在鮑毓明案件中,14歲的女孩是打電話諮詢後才知道自己被性侵,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如果我們不知道一件事為何物,我們又如何指望避免受到其傷害呢?

對女性的保護遠遠不夠,每一個女生都很難獨善其身。我很難想象,我的朋友、我的姐妹成為受害者。希望每個女生在選擇另一半時,擦亮眼睛,該離開時果斷離開,如果你自己沒有生命了,這個你曾經視為一切的愛情還有什麼意義呢?希望男生在幼時可以被好好教育引導正確認識性,或許父母的一個小小的疏忽是未來大大的隱患。


性別之殤,我們會獨善其身嗎?


我希望這個時代遺忘不要那麼快,我們都留一些記憶空間給受到性傷害的他們,我們要記住看到這些新聞和事件的悲痛和氣憤,一個人力量及其有限甚至微不足道,但一群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希望越來越少的女生受到這樣的傷害,因為每個女生都有權利和資格享受自由而美好的人生。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