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縣,狠抓問題整改和措施落實行動側記

山陽縣,狠抓問題整改和措施落實行動側記

群眾安全飲水還有哪些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如何拓寬移民搬遷後就業渠道,發展後續產業?農村環境怎樣整治不留死角……“  在抓問題整改和措施落實上,縣上要求每個鎮一名縣級領導,一名科級幹部,一名普通幹部,組成駐鎮督戰組,長期駐紮鎮上,進行問題整改銷號把關。”山陽縣委書記張國瑜說。  開春以來,山陽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脫貧攻堅“三排查三清零”專項行動精神,聚焦扶貧領域民生問題,堅持把優勢兵力投向一線,把排查任務細化一線,把清零責任壓實一線,重兵出擊,合力攻堅,深入推進“四排查過篩子大起底”和“四清零保質量大提升”行動,大力推行領導幹部問題交辦制度,發現問題、找出問題、交辦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各類問題落實落細落小,保障致富不致貧、脫貧不返貧,如期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截至目前,山陽縣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45.62%,下降到1.02%,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強。

山陽縣,狠抓問題整改和措施落實行動側記

安全飲水全覆蓋  “乾乾井,斷斷橋,死死樹!”這是山陽縣十里街辦劉家村群眾對多年前村情的描述。  提起吃水,位於縣城5裡處的劉家村村民沒少遭罪。十幾年前,村上籌資拉上自來水,正常運行才三天就砸鍋了。原因是少數人安裝了水錶,大多數人放開閥門,低處村民水壓爆噴,高處人家龍頭吊線。加之村上建設,管道損壞沒錢維修,缺乏科學管理機制,一件好事,就這樣給辦砸了。  “過去村民沒水吃,自己打井,可東家擔一擔,西家挑兩桶,井裡常年是乾的;修的橋一遇洪水,兩頭沉澱,一座橋斷成半截;把樹栽下,沒有水澆,最後全枯死了。”村委會副主任劉孝俊惋惜地直搖頭。  據劉孝俊介紹,前幾年,因為村子離縣城近,許多養殖戶都選擇在此建場。沒有排水管道和汙水處理設施,井裡的水質受到汙染,村裡的空氣臭氣熏天。飲用清潔的自來水,全村老小1300多口人,盼了幾年。  在村支部書記賀長學看來,這個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還得益於脫貧攻堅。他說:“這幾年縣上對精準脫貧存在的問題排查到位,落實有力。現在,村上重新設計建設了人畜飲水工程,還建立了自來水管理機制,設立農村飲水管理員,保障家家充足用水,戶戶四季不缺。”  近水樓臺先得月,用水不掏一毛錢的現象,直接反映公共資源在管理缺失下,群眾對管理機制的期盼。而山陽縣,在問題排查和清零中,把安全飲水作為一項重點工作。  在中村鎮,上萬人口的密集區,因為飲水發生過幾次上訪事件。2016年11月18日,山陽縣投資633.44萬元,輸水管道11732米的人飲工程建成通水,設計供水人口15600人,年供水29萬立方米。今年4月,山陽縣農村供水管理有限公司中村分公司掛牌成立,實行企業化管理。“目前供水範圍為上灣、街道、下灣和移民新區2000多戶萬餘人。”公司經理張榮飛說,“規範管理之後,節約了水資源,消除了社會矛盾。”  水利萬物,民生之本。近年來,山陽縣相繼出臺了《關於建立山陽縣農村飲水安全管理責任體系的通知》《山陽縣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等安全飲水文件,成立山陽縣農村供水管理公司,縣水利局採取走出去“取經”,學回來推廣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建立供水“三級管理無盲區”運行管理機制,實現縣、鎮、村供水運行管理新模式。  據介紹,山陽縣自國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來,共爭取各類飲水項目投資3.5億元,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481處,其中規模以上(千噸萬人)供水工程5處,鄉鎮集中式供水工程16處,村級水廠16處,為“兩不愁、三保障”奠定了堅實基礎。 

山陽縣,狠抓問題整改和措施落實行動側記

  搬遷就業奔富路  家住山陽縣高壩店鎮鶻嶺村四組的王建榮,搬遷前心裡總有一塊疙瘩:丈夫患病失去勞動能力,兩個孩子還小,因病因學致貧的四口之家,搬到城鎮吃什麼?  “住在深山溝生產生活條件差,孩子上學難,在幫扶幹部的動員下,我橫下一條心,搬出窮窩窩!”王建榮說,“兩年前,我只交了一萬塊錢,就住上了新樓房。”  王建榮的顧慮,在就業後就打消了。她在扶貧車間加工腸衣食品護套已經兩年,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收入,還能照顧丈夫和兩個上學的孩子。“都是黨的政策好,領導關心我們貧困戶,讓我搬到這麼好的地方。”  高壩店鎮是產業園區和社區工廠(車間)密集區,移民搬遷安置小區富橋社區位於高速路出口,地理位置優越,社區轄9個居民組1683戶6438人。小區總投資2.43億元,建設房屋35棟1172套,2018年全部建成達到入住條件。  在做好移民搬遷群眾就業的“後半篇文章”上,山陽縣採取園區帶、產業帶、就業帶“三帶模式”,依託金雞扶貧產業園、和豐陽光食用菌產業園、電子設備和腸衣護套加工車間,就近安置搬遷群眾就業58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320人;建成官山1200畝立體生態採摘園,栽植大櫻桃、琵琶、桃樹、葡萄等,解決就業300多人,其中貧困戶就業165人;通過發展商貿流通和開發公益崗位,解決貧困戶就業120人。發揮當地能人優勢,帶動550名搬遷群眾外出務工,實現每戶搬遷群眾一人穩定就業。  新居落成心裡喜,脫貧感恩共產黨!橫批:不忘初心。山陽縣銀花鎮移民小區裡,66歲的貧困戶高財榮老人為了表達自己對黨的感恩,編出瞭如此精妙的搬遷對聯。  “過去日子熬不到頭,沒有吃穿沒房住,年年發愁交不上公糧和農業稅,都想喝老鼠藥死哩。”高財榮說起現在的生活異常激動,“哪朝哪代有今天這好政策,生活困難有低保,沒有房子政府給安置,沒工作幹部給找,不脫貧都對不起黨!”  挪出窮窩窩,搬出新生活。山陽縣在發展後續產業上,提前謀劃,精準佈局,想方設法解決搬遷群眾創業就業。在銀花鎮移民小區,陝西天棟緣食品有限公司、山陽縣朝安手工掛麵專業合作社2019年9月掛牌成立。據該公司總經理張朝安介紹,新建掛麵廠有兩條生產線,設計年生產掛麵600噸,目前年產能400噸,去年至今解決就業84人,其中貧困戶44戶50人就業。全部投產後,可解決12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  今年64歲的銀花社區四組貧困戶周新治,七口人分配到125平方米安置房。“我在掛麵廠務工,每月工資四五千元呢,還是現在的日子好!”周新治說。

山陽縣,狠抓問題整改和措施落實行動側記

環境改變氣象新  如期摘帽後,鞏固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重在產業發展,激發內生動力,關鍵在環境治理。  據瞭解,山陽縣在全縣範圍內全面開展村莊清潔百日行動,通過整治達到“六有八無一改變”目標。即:村莊清潔有管理隊伍,有投入保障機制,有文明村規民約,有農戶“門前三包”制度,有垃圾收運體系,有清潔行動工作臺賬;實現村莊內無柴草亂放、無糞汙亂堆、無垃圾亂倒、無汙水亂潑、無畜禽亂跑、無棚舍亂搭、無杆線亂拉、無牆體亂塗;農民群眾自覺參與村莊清潔行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愛護環境意識明顯提升,文明生活新風普遍形成。  機制催生效率,責任倒逼成效。山陽縣委督查辦聯合縣人居辦等單位,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重點督查,實行周調度、半月督查、月通報制度,倒逼任務落實。同時,強化績效考核,對成績突出、成效顯著的進行表彰獎勵,對行動遲緩、工作不力的要嚴肅追責問責。  環境治理激發內生動力的作用不言而喻,美麗鄉村催生精神脫貧的效果顯而易見。在銀花鎮銀花社區,山頂栽植核桃,山腰櫻桃滿園,山下田方平整,一塊塊土地裡,經濟作物橫成排,豎成行,沒有一根雜草。寬闊的水泥路通組連戶,嶄新的路燈熠熠生輝。家家黃牆紅瓦,戶戶青磚花牆,新改的水廁全部貼上瓷片……  銀花社區支部書記周述宏介紹,社區河南片區一直欠發達,一條百十米寬的大河阻斷交通,村莊泥濘小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村民房前屋後廁所亂建,豬圈亂修,柴禾亂堆,垃圾任風颳,汙水靠蒸發。縣紀委幫扶以來,首先從改善基礎設施入手,加大民居環境建設力度,培育長、中、短效增收產業,鄉村面貌改變後,村民養成了文明習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也足了。  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思想轉變,得益於生活環境大提升。銀花社區貧困戶楊記學的妻子李淑珍勤勞肯吃苦,她種植六分地金銀花,一年穩定收入4000多元,託管帶教兩個幼童,四個月掙帶教費9600元。  “我丈夫患腦出血手術花了12萬元,失去了勞動能力,三個娃都在上學,前些年我看日子都混不下去了!”李淑珍說,“現在政策好得很,給我們修繕了房屋,硬化美化了院子,架了橋,修了路,村上還給我解決了環衛工公益崗位,每月掙500元工資呢。”  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感恩總書記。在楊記學家堂屋牆上,貼著一張習近平總書記與夫人合影掛圖。李淑珍見人就說:“現在脫貧了,生活環境又這麼美,我把總書記的像貼在牆上,每天都看好多次,心裡高興得很!”

來源:商洛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