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孩子努力沒用?家長不如試著跟孩子談懶惰

孩子學習進不到狀態,做作業精神不集中。似乎總也提不起勁來學習,一對著書本就是發呆。這些問題出現在學生身上並不少見,

如今的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尋求孩子的全面發展,而懶惰心理就像一道城牆,只有攻克它,才能提高學習能力,進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逼孩子努力沒用?家長不如試著跟孩子談懶惰

要求孩子奮發向上、勵精圖治的學習態度比比皆是,但是似乎孩子們對這個樣心靈雞血的似的口號,已經產生了免疫能力,那我們不如用逆向思維來引導孩子,跟孩子談談懶惰。

什麼是懶惰呢?

在心理學上,懶惰的概念是一種在心理上對待某種事物而產生的厭倦情緒,主要表現為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缺少責任心,缺少時間觀念。

從而讓你感覺到放棄該事物,可以擁有安逸的狀態,但是會使個體在身體與精神方面上都有實質性的虛脫感。

逼孩子努力沒用?家長不如試著跟孩子談懶惰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大家肯定都知道。

農夫在田間農作,突然有一隻兔子撞到了樹樁死了,天上掉了個大餡餅,農夫心想反正每次都會有兔子跳出來撞死愛樹樁,我也就不用幹活了,所以天天都在那邊安逸的等待兔子上鉤,結果可想而知,一個季度過去,農夫始終沒有再抓到兔子,結果到了冬季,他沒有餘糧,只能悽慘的過著有一頓沒有一頓的生活。

這說明是沒有免費的午餐,所有的成果,是需要靠自己去創造出來的

逼孩子努力沒用?家長不如試著跟孩子談懶惰

前不久網上有個視頻,孩子對爸媽說我不想做作業,我太累啦。他的父母沒有反對這句話,也沒有逼他繼續寫作業,而是告訴他你可以選擇懶惰不做作業,但是你必須幫助我去做家務,孩子想都沒想就立馬答應了。

可沒過多久孩子一直哭,說我不想幹活了,我要回去做作業。

逼孩子努力沒用?家長不如試著跟孩子談懶惰

其實這就證明家長無需去一直告誡孩子,你要好好努力呀,你要向古代人那樣鑿壁脫光、懸樑刺股的那樣學習態度來學習,不如直接

讓孩子親身經歷一下真實的生活壓力,從而從側面的方式讓孩子瞭解到認真讀書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