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降低由轻转重的比例!张伯礼:新冠肺炎为“湿毒疫”,中医药介入占全国91%左右

4月24日,由上海市科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在科学会堂举办。本次研讨会采用网络视频会议形式,特邀参与武汉、湖北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一线的院士和专家,以及有关中医药院校的领导和专家从多学科、多角度探讨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诊治中的临床实践和实际效果。

中医药降低由轻转重的比例!张伯礼:新冠肺炎为“湿毒疫”,中医药介入占全国91%左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4900余名从全国各地调集而来的中医药人驰援湖北。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72岁的张伯礼大年初三临危受命,飞赴武汉。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我国有三千年的文字历史,记载了大小很多类疫情,所以中医药抗疫从先秦两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制了很多有效的药物,这是此次抗疫的一个基础。

张伯礼还表示,针对全国仅20家医院的1000例不同病情分级患者中医证候信息的分析,得到此次新冠肺炎为“湿毒疫”。

“此次中医药介入比较深,中医药介入治疗占了7万多,占全国91%左右,而湖北介入90%以上,他们都不同程度使用了中医药。” 张伯礼用一组数据图向大家介绍了中医药介入情况。

“在中医药应用方面,轻症不转为重症是主要成绩。” 张伯礼总结出,中医在此次救治过程中显示出的优势:尤其对于轻症病人的治疗,中医药可以缩短病人症状持续时间,降低由轻转重的比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张伯礼介绍,中医在实践中研制了清肺排毒、化湿败毒、宣肺败毒三个临床经验方。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做成汤剂 、颗粒剂,按照新药申报的程序进行新药申报,其中有两个药已经获得了临床批件。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张伯礼表示,当疫情在全球蔓延时,张伯礼认为中国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中国经验值得被国际社会借鉴。

另外,针对现在受关注的无症状感染,张伯礼表示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从海外回来的这些人,他们处于疾病的潜伏期,具有传染性;而我们在武汉看到的很多是核酸检测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最多的经过80多天,检测还是阳性,他们就怀疑这些人携带的病毒是活的还是死的?

为此,他们提出来对这些患者进行基因的测序,目前第一批结果已经出来,结果是超过三十天以上很多患者携带的病毒是死病毒,病毒死亡以后碎裂的尸体形成了基因的片断并没有传染性,当然现在只检测了一部分,还要继续进行检测,才能得出进一步结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