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紅色旅遊成山西一張特殊名片

巍巍太行山綿延數百里,滔滔黃河水九曲十八彎。在山西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同歷史時期的革命鬥爭都在這裡留下了彌足珍貴的革命史料和遺址,烙下了永不消失的紅色記憶!

讓紅色旅遊成山西一張特殊名片

近兩年,紅色旅遊越來越受到遊客的青睞,客源範圍、年齡範圍等不斷擴大,出遊頻率和到訪率不斷升高。不少旅行社和教育機構推出了紅色旅遊路線,人們趁著節假日帶上家人和朋友,來到革命聖地,瞻仰紅色遺蹟,聆聽革命故事,在緬懷革命先輩的同時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

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紅色旅遊已經開始走向國際,成為中國一張特殊的旅遊名片。

2019年是山西旅遊的質量提升年,山西省紅色旅遊也應抓住機遇,乘風破浪,高質量發展,打出山西新的旅遊名牌。

用紅色基因撬動更大規模的市場

如果要用一種顏色來形容武鄉縣,紅色是最為準確的。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總部從成立到撤銷的2922天裡,有2897天在山西。武鄉當時全縣12萬人中,有9萬人參加抗日,在全縣範圍內留下可考證的紅色遺址247處、紅色故居120處。

近年來,山西打造“長城”“黃河”“太行”三大旅遊板塊,而武鄉身處其中。為保護紅色遺址,武鄉縣結合全縣革命文物現狀,編制了《武鄉縣紅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規劃》,明確打造以王家峪為中心的革命舊址核心展示區,並在此基礎上確定了48處重點保護文物。為了切實加強保護,該縣建立了文物保護聯席會議制度,縣裡每年與鄉鎮政府簽訂《文物保護工作目標責任書》,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文物管護網絡。

在武鄉,紅色基因被髮揮到了極致。在這裡,看《太行山》實景劇,遊王家峪、磚壁舊址,在八路軍文化園體驗“小米加步槍”……據瞭解,王家峪和磚壁舊址2018年接待遊客45萬人,為周邊產業帶來巨大客流,為當地百姓實現精準脫貧再添通道。

興縣是著名的晉綏革命根據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嚮往到這片紅色的熱土上緬懷先烈、接受革命教育。但層巒疊嶂的呂梁山,讓人們出行常常遇到困難。為了結束沿線百姓“看天出行”的歷史,為他們打開通向外面世界的另一扇窗口;為了讓城市和鄉村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不斷給老區人民“輸血”“造血”;為了讓許多省內外遊客方便來這裡進行紅色教育,傳播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2018年,“蔡家崖號”(太原至興縣)開通了。

“蔡家崖號”開行後就成了一趟助推紅色旅遊的列車。

6月10日,年近九旬的穆眼旺雙目剛做完白內障手術不久,便由家人陪同,乘坐火車前往興縣,實現自己瞻仰老一輩革命家戰鬥過的地方的夙願。而列車上,像穆眼旺老人一樣的遊客,還有很多。他們從不同的地方,懷著同樣的心情匯聚到“蔡家崖號”列車上,前往興縣。剛參加完高考的大學生劉朝陽,是眾多遊客中的一員,她說,自己和同學們高考剛一結束,就購買了“蔡家崖號”車票,準備到興縣追尋先輩們的足跡,感受先輩們的精神。

“蔡家崖號”列車開通一年來,在大力宣傳呂梁精神的同時,也極大地助推著興縣的紅色旅遊產業。一年來,該縣共接待遊客121.49萬人,旅遊收入10.13億元。

武鄉縣和興縣是山西省紅色旅遊發展中的一個縮影,但從中也可以看到,發展紅色旅遊,是旅遊與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動體現,是增強黨與人民群眾思想溝通的紐帶,更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

革命文物遺址是發展山西省紅色旅遊的寶貴資源,山西要建革命文物大數據庫

據不完全統計,山西省現有革命遺存38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66處,未公佈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000餘處。革命文物遺址是我省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弘揚革命傳統、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發展山西省紅色旅遊的寶貴資源。

“山西省革命遺存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山西大學旅遊學院張紅豔老師說,“但整體發展較為緩慢,普遍存在產品形式單一、開發被動、管理不順、資金不足,多數基礎設施薄弱、宣傳力度較差、服務不夠完善。”

民進山西省委在今年年初的兩會上有一個《關於制定出臺的建議》的提案,其中指出,經調研發現,山西省的革命遺址保護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遺存所處的客觀環境較差。囿於當時特殊的情況,革命文物多處於經濟比較落後的邊遠鄉村,絕大部分是利用民居或廟宇,以民居為主。目前,這些民居由於務工求學等原因,多數喪失居住功能,呈現“空巢化”,且長期缺乏維修保養,出現了建築部分坍塌、屋頂漏雨、構件損壞等險情。此外,大量的戰鬥遺址位於山區和農村,由於缺乏有效管理,被不斷蠶食。

二是遺存產權複雜致使維修難度加大。多數遺存產權屬於私人所有,據初步統計,產權屬於國有的佔近8%,屬於集體所有的佔近12%,屬於私人的所佔比例總體接近80%。這些私人所有的民居類革命文物,相當一部分目前還正在使用,由於產權問題,多數遺存未得到應有的保護,私搭亂建現象嚴重,周邊環境雜亂。因產權多屬私人所有,遺址的保護和居民個人利益訴求差距較大,遺址保護的原則是修舊如舊、最小干預,而居民個人要求是能新則新、能換則換。

三是點多面廣,缺乏整體規劃。被公佈為國、省保的革命文物僅僅是這些遺存中相對集中和重要的點,但革命遺存往往是由一系列點組成的有機整體。由於缺乏整體規劃,保護和開發基本處於各自為政、粗放型低層次的被動態勢,保護和利用往往僅是針對“點”,而不能形成“線”和“面”的輻射效應,也難以形成大的社會影響。

四是市縣投入有限,保護維修力度不夠。多年來,雖然各級政府對革命遺存的保護都比較重視,但因遺存所處的市縣多屬於經濟狀況相對落後的地方,財政投入較少,有些市縣的投入幾乎為零。由於市縣投入有限,一般革命遺址多數出現部分坍塌、屋頂漏雨、構件損壞、遺址被蠶食等現象。從目前情況來看,國家和省裡的投入主要以重要革命遺址搶險維修為主,而一般革命遺址的搶險維修投入較少,從而出現了重要革命遺址保存相對較好、一般革命遺址保存較差的狀況。

五是手段不多,展陳利用不足。一些紀念設施和紀念館,大都停留在圖片、少量實物等簡單陳列的階段,系統資料缺乏、展陳展覽內容單調陳舊,講解與說明不到位,缺乏可看性和知識性,展示手段單一,內涵挖掘不深、利用不足,參觀者數量少,難以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宣傳教育功能。

六是民間紅色收藏熱不斷升溫,大量革命文物藏品流散於民間,保存環境堪憂,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與展示。

可喜的是,今年3月18日,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4部門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確定了15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山西有7個市的54個縣(市、區)被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中的晉冀豫片區。

6月27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並向社會發布了《山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方案》。該《實施方案》確定了到2022年,建成山西革命文物大數據庫、建設全省革命文物全景展示平臺的目標,從而推進我省重點革命文物密集區內的革命文物保護狀況明顯改善、展示利用水平明顯提高。

省文物局局長雷建國表示,《實施方案》明確了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的主要任務:一是摸清資源底數,梳理各種遺址遺蹟、紀念設施、文物藏品,同時徵集相關史料和口述資料;二是完善保護措施,實施革命舊址維修保護行動計劃和館藏文物保護修復計劃;三是擴大開放範圍,拓展利用途徑,結合實際闢為文化教育場所、打造旅遊精品線路、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四是挖掘文化內涵,更好地體現時代精神;五是創新傳播方式,從宣傳對象、傳播手段入手,增強傳播效果。

《實施方案》還提出了我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重點項目,通過實施百年黨史文物保護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程、革命文物主題保護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工程、革命文物宣傳傳播工程、國防教育示範展示工程,從史料研究、重點片區、重大主題、展陳提升、宣傳傳播、國防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構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體系。

塑造以“太行板塊”為代表的山西紅色形象

2019年是山西旅遊質量提升年,要注重三大板塊的打造,關注旅遊質量的品質,山西需深度挖掘紅色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遊。

張紅豔表示:“塑造以‘太行板塊’為代表的山西紅色形象,將‘太行板塊’打造成全國主要旅遊紅色目的地之一。與我省毗鄰的陝西省延安市,紅色資源的開發對我省有較大的借鑑作用,對我省紅色旅遊的發展有很大啟示。”

張紅豔建議,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從戰略層面注重紅色資源整合開發。紅色旅遊資源屬於文化遺產,所蘊含的價值對我國社會建設、民族復興意義重大。紅色旅遊在文化內容上具有連貫性,但在資源上又有分散性和地域性,政府應積極發揮宏觀調控管理作用,打破行政界限,進行紅色資源整合,改善基礎設施,實現區域合作,打造大太行紅色旅遊圈,實現資源統籌、品牌共享、客源互送,提升山西紅色旅遊的競爭力。延安市深入實施“東西南北”合作營銷戰略,構建省內外、國內外紅色旅遊區域聯動發展大格局的做法值得借鑑。

其次,深度挖掘紅色文化,開發多種形式產品。山西大部分紅色旅遊景區(點)基本處於觀光的初級階段、產品過於單一的階段,吸引力較弱。應借鑑其他省份的經驗,開發多種形式、參與性、體驗性較強的產品,尤其是利用現代高科技技術,認真研究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打造高端有特色的紅色文創旅遊項目和產品,留住遊客。同時,重視紅色文化商品的開發,設計專屬的形象識別標識。

第三,立於“高峰”,建立高級別高品質的培訓機構。建立高品質的培訓機構,是大力發展紅色旅遊極佳途徑。2017年6月27日,太行幹部學院在武鄉成立,是我省幹部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陣地。學院可同時容納700人,有專業課程設置,採用現場教學、體驗教學、訪談教學、音像教學等形式。我省可以在不同區域選擇等建不同級別的培訓機構,並借鑑延安的培新方式。

第四,與時俱進,科學選擇“紅色旅遊+”發展模式。紅色旅遊與生態、民俗、鄉村、扶貧等結合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共識。近年,研學旅遊,體育旅遊等成為旅遊發展的熱點。延安通過舉辦多種紅色活動,不僅將紅色文化走進中小學,還走進大學校園,在宣傳紅色文化的同時,提高了延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並培育了潛在的客源市場。研學與紅色旅遊的深度結合,值得我省借鑑。

此外,還可以通過創新宣傳營銷方式、開拓融資渠道、提升服務質量來推動山西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唱響山西紅色旅遊的知名度。

(本報記者 鄭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