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力是怎麼來的?

行動力是怎麼來的?

最近總是聽到一些有關行動的疑問,家長會抱怨孩子只是想有個好成績,從來不見主動學習,某個投資人說總談戰略的人不足以合作,因為大而無當,缺乏從細處切入的能力。確實,萬丈高樓平地起,總要邁出第一步,那麼行動力是從哪來的呢?

單就行為本身而言,有兩個來源:想象和模仿。

行動力是怎麼來的?

曾經有一個實驗,讓打籃球的人比賽後在頭腦中重複正確的投籃姿勢以及命中之後的場景,與沒做這種想象的人群相比,他們在球賽中的表現會更好。當人們只在頭腦中想象著正進行某種行動時,相關神經的反應和真實做這種行動時很相似。想著想著就做出來了,想的是正確的,就容易做出對的事情。換句話說,這種內在的活動可以促進行為的外顯。

行動力是怎麼來的?

模仿更好理解。這是大多數人學習的第一步,以周圍人為參照物,無意識中喚醒了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幾乎照單全收。只有相對成熟以後,有了獨立思考能力才做取捨。這就是俗話說的“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嚇假神”。所以家庭教育中會特別強調身教勝於言傳。很多時候我們意外的發現,孩子並沒有像我們教導的那樣去做,卻和我們的日常表現高度一致。

那麼,如何提高一個人的行動力呢?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有足夠強的願望。

行動力是怎麼來的?

因為特別想,所以更容易動起來。這個特別想,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累積,增加願望的強度。比如,一個人朝思暮想要賺很多錢,卻沒有機會,某天忽然有了,就更可能拼盡全力一搏。

其次,行動的開始一定要比較容易。

行動力是怎麼來的?

斷舍離整理法中有一個原則,制定和手頭時間相匹配的任務。想想看,說要整屋子,放眼一瞧,各種雜物亂七八糟,通常都會很洩氣,不知道從哪下手。但如果只計劃用十分鐘整理一個抽屜,可能很快就開始了。

第三,努力讓行動的過程別太艱辛。

行動力是怎麼來的?

儘管願望強烈,也有了美好的開端,如果進行的時候步步陷阱,處處阻礙,仍然很有可能半途而廢,增強挫敗感,讓下一次行動變得更難。

這裡說的艱辛不是普通困難,而是事前預料不到,事中力所不逮,最後徒增無助感的挫折。所以要預先準備好必要的資源,遇到麻煩隨時動用,努力做到可以有曲折,結果要成功。

所謂最好的管理是打勝仗,讓事實提高人的信心。為了能有這個結果,要集中各種力量,一擊即中。比如研讀一篇外文的專業文獻。手頭備好字典,每天留出專門時間,通訊錄裡有可以請教的老師。這樣假以時日,一個一個小困難被克服,最終任務完成,體會充分的成就感。

行動力是怎麼來的?

當然,除了上面三項,積極的內外反饋也很重要。如果有人不斷的鼓勵和支持,當然是大好事。假如沒有的話,不斷覆盤,自我激勵,也能起到類似的作用。

你對自己的行動力有質疑嗎?可以對照思考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