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回購,股價上漲,該如何看待?

背景是大股東提議:以不超過70元價格,回購不超過60億元的股票,用作後續的股權激勵,第二天股價應聲而漲,緊接著,公司發佈公告,響應大股東提議,股票回購事件坐實。

格力回購,股價上漲,該如何看待?

我從三個問題的角度,講了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以及一些略微的延伸。

第一個問題這次回購對於格力意味著什麼?

首先,從“回購”這個事情本身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回購理解為“公司替股東買股票”,換句話說,把公司想象成投資者,他認為一家公司值得投資,於是就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只是這家公司是自家公司而已。

所以,回購到底合不合理,跟投資者自己買股票合不合理的判斷標準是一樣的:公司質地如何、價格是否合適,就是兩個關鍵判斷要素。

也就是說,這次格力的回購是否合理,應該要回到“以不超過70元價格買格力是否合理”這個問題。

關於格力公司的質地

我有兩個大的觀點

第一個觀點,格力的競爭優勢一如既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格力的產品足夠好,這是公司的立身之本,而且這種好,是充分被歷史數據證明的,在空調這樣一個“血海行業”(已經不是紅海了,當年的空調企業之多,超出很多人想象),格力能夠常年拿到比對手高大幾個點的毛利率,本身就充分說明了產品的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這種產品上的競爭優勢,疊加公司在行業中的專注深耕,已經形成了“品牌認知”這個更加持久的優勢,說起格力,老百姓都知道用料足、質量好、價格貴,更重要的是,老百姓願意為這種價格貴買單。

這種品牌優勢,我經常用一句大白話來形容,那就是消費者在做選擇時,心裡面的想法是“我要那個,貴一點也沒關係。”

要注意的是,這是一個不容易形成品牌認知的行業,格力能做到這樣的程度,非常令人敬佩。

格力回購,股價上漲,該如何看待?

關於格力公司質地的第二個觀點是:公司當下也面臨著非常明確的困境,那就是營銷體系變革。

過去,由於足夠強大的產品和管理層的正確決策,格力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另一個領域的競爭優勢:渠道。

格力的線下經銷商渠道與廠家利益高度綁定,反映在報表上是大量的銷售返利和預收賬款,這對於格力來說,帶來了兩個好處:

一個是穩定的生產排期,格力可以跳出空調的淡旺季,安心搞生產、搞質量。

一個是穩定的無息負債,格力的ROE被更高的權益乘數拉高。

但是,家電銷售的線上化,已經是明確的大勢,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可能要不了幾年,線上銷量和線下銷量就會平分秋色,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情。

線上渠道商,比如京東、蘇寧、天貓這樣的公司,格力對他們是沒有那麼強的掌控力的,在產品定價方面都要考慮渠道商要求,更不用說大量的預收賬款了。

格力回購,股價上漲,該如何看待?

在這樣的背景下,格力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開展渠道變革,但是,我最近的思考是:與其叫“渠道變革”,可能叫“銷售變革”會更合適。

換句話說,格力的渠道結構不會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在變革過程中,會有一些經銷商做出不利於格力的選擇,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說格力的線下經銷商體系完全崩塌,是不切實際的事情。

格力的變化,更多會體現在新的銷售模式和方向上,換句話說,可能還是這群經銷商,但是他們拿貨的方式、盈利的模式、以及盈利的關鍵要素,這些才是發生變化的部分。

這些變化,對廠家的衝擊準確來說是間接的,直接衝擊是在經銷商這一端,某種程度上,有點像13-14年白酒企業的渠道變革性質。

新的模式對於經銷商的要求是更高的,過去對經銷商的要求,大約是“守住地盤、做好預估、儘量去賣”,現在則要換一種更加互聯網的方式去賣了。

而董明珠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所做的,就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去蹚出一條新路子,從這一點來說,她是令人敬佩的。

回顧格力營銷歷史,取消賒賬、創建區域銷售公司和銷售返利是三件最大的事情,在這三件事中,董明珠都發揮了至少是主刀人的角色,她在營銷上的能力獲得了足夠的證明。

格力回購,股價上漲,該如何看待?

這一次在面臨新的形勢時,董明珠又一次站了出來,這一點讓我非常敬佩,這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做的。

總的來說,對於格力的質地,我的判斷是:格力現在是遇到了營銷模式上的困難,但是我認為概率是站在格力這一邊的,因為:

第一,好產品帶來的品牌溢價認知,才是一家企業的絕對根本,這一條是定海神針,換句話說,如果格力的空調什麼時候讓人覺得不如美的這些競爭對手了,這家公司就沒有了投資價值。

第二,以董明珠為首的管理團隊在營銷模式上積極探索,非常果斷,而且新的營銷模式對於原有渠道體系的影響,可能沒有想象的那麼“傷筋動骨”。

另外說一說我對於“回購不註銷就不是對股東真的有利”這個觀點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回購這件事情本身,和回購以後的股票用來做什麼,要分開看待。

對於前半部分,公司質地我認為大概率是沒問題的,價格後面談。

對於後半部分,是另外一個話題,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公司回購股票以後註銷,然後退出股權激勵計劃兩個部分。

很明顯,後半部分是否合理,要看具體的方案,所以現在談論這個還為時尚早。

格力回購,股價上漲,該如何看待?

第二個問題投資者如何應對這時的股價上漲?

這個問題要分情況來看待。

如果你是一名投機者,換句話說,你的利潤來源於對股價近期漲跌的判斷,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接下來的操作。

因為投機是我不懂的領域,我也給不了什麼評論,但是鑑於投機並沒有持續成功的案例,所以我建議還是要三思。

如果你是一名投資者,你得主要利潤來源於對公司質地的判斷,或者說,你希望自己的利潤來源於公司經營帶來利潤提升、進而“推高”股價,我有兩個看法分享。

第一個看法,如果你判斷公司目前的股價沒有“絕對高估”(這個標準每個人不一,就我個人而言,格力這樣的公司我的看法是50倍市盈率算絕對高估),那就沒有必要去關注股價,把時間多用在分析公司上,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等待利潤推高股價。

第二個看法,我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要允許自己的動物本性露出來,開心就是開心,這個也沒什麼好遮掩的。

不過,我更建議投資者少關注股價,我個人的做法是設置好買入賣出股價的短信提醒,然後把股價扔在一邊。

通常情況下,我只有在每個季度末做個人資產負債表時,採取看股價(偶爾也會忍不住,不過是極少數情況)。

格力回購,股價上漲,該如何看待?

第三個問題當下價格的格力是否可以買入?

當下格力股價57.94元,在這個價格是否可以買入,我有幾個觀點分享給讀者。

首先說我自己,這個價格超出了我54塊的買入價,所以我暫時不會買入。

至於54塊是怎麼定出來的,非常的拍腦袋,大概是正常收益的12倍市盈率,而12倍市盈率是格力的歷史正常市盈率。

在54這個價格開始買入,符合我“讓自己心裡舒服”的標準。

需要注意的是,我的所有買入都是分幾次向下攤低買入的,所以“54買入”並不是我的一錘子買賣,第一次買入通常只會佔到我預算投入金額的20%以下。

另外我要承認一個事情,那就是我絕對會看錯,比如14年時我100多買的茅臺,茅臺漲到300多,我看到還有人在買,當時還認為這個價格買入沒什麼安全邊際,但我從來沒有比第一次買入價170高過。

我希望讀者能理解的是:重點不在於價格是54、55、56還是57,重點在於你的邏輯依據是什麼,這個價格是如何定出來的,能不能真正做到“讓你心裡舒服”。

更重要的是,你會不會根據價格變化,去反向修改你的邏輯依據,這是判斷你的邏輯依據有多靠譜的試金石,而如果你會這樣做(根據價格修改邏輯),說明要麼你沒有想清楚公司和價格,要麼你的性格不夠堅定。

不管是哪種情況,這都是非常危險的信號,建議停下操作,重新審視分析或自己。

說回到我的決策,我的選擇是:死守自己的價格邏輯,除非我有關於公司質地和估值的新的想法進來。

我會看錯,以至於我一定會錯過很多好機會,這確實會是一種遺憾,但是我認為,錯過遠遠好過看錯,前者頂多讓你少賺錢,後者則會讓你虧錢。

市場中機會很多,弱水縱有三千,我們只需幾瓢就足以解渴


文章來自:villike的財務自由筆記

專欄

格力電器投資價值分析

作者:格菲資本

999幣

76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