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的存亡

前幾天,蘭州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應體系的實施意見》。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條是:

調整商業地產貸款的首付款比例,從70%調整為50%。

有人說,地方在降低購房門檻,又在救市。不不不,朋友!

商業地產的進場門檻,不能叫門檻,得叫下水道。而且,還是沒有井蓋那種,各種腦子有坑的,腦子一熱直接就衝進去了。這也不是在救市,而是在商業地產的墳頭蹦迪。

商業地產的存亡


1、商業地產這東西,在樓市裡,其實是一種很魔幻的存在。

有點像車圈裡的馬自達轉子,聽起來很牛逼。但是,買起養不起,誰玩兒誰傻逼。

進場坑三代,分分鐘教你做人。

國際上,有個人均商業面積警戒線:人均佔有商業面積1.2㎡。

在這個警戒線以內,商業供需是均衡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一旦超過這個警戒線,商業就過剩了,就會出現空租,就會扯到投資客的大腿根。

像美英澳加這些帶著資本主義腐朽氣息的國家,人均商業面積在1-1.3㎡徘徊。

中國是多少?厲害了!

除北上廣深外,80%以上城市的人均商業面積都在1.5㎡以上!

超過國際標準25%,供應嚴重過剩!

是不是還不夠具象?

單純的宏觀數據毒打,是不是還不夠痛到心裡?

作為非著名反派人物的代表,我當然還要拿出實例的皮鞭,好好給你上一課。

鄭州市中原區常住人口76萬,按照人均商業面積1.2㎡的國際標準,中原區需要的最大商業體量大概在114萬㎡左右。

然而,現實就厲害了!


商業地產的存亡

鄭州市中原區單單幾個大型商業中心的體量之和已經突破130萬㎡。再加上約50萬㎡的社區底商,保守估計一下——整個中原區的商業體量在180-200萬㎡,實際數據只多不少!

市場實際供應,是需求的2倍!投資中原萬達金鋪的朋友,為什麼開著保時捷進去,推著捷安特出來?

投資地鐵鋪的朋友,為什麼短短三年就哭爹喊娘,只想對著開發商一頓暴力輸出?

是因為稅太高?是因為人太少?是因為消費力太低?

不不不,是過剩的商業供給,給了廣大韭菜一次及時的社會教育。

“爺爺,爺爺,為什麼我小小年紀就要背上房貸的重擔?因為爺爺在像你這麼大的時候,腦子進水買了一套商鋪啊。”

2、為什麼會出現商業地產的過剩?

前幾年,國內的很多城市特別迷一種東西,叫“城市綜合體”。

地方上的同志們,去魔都和北京考察時,看到三里屯、國貿、萬象城、來福士、嘉裡中心……心裡就特別容易燃,很容易衝動。你看這樓,多高;你看這燈,多亮;你看這商場,多旺。

如果把這些東西都搬到咱們那,過個幾年,咱們豈不就有了三秦陸家嘴,中原三里屯,石家莊大國貿,銀川徐家彙……

於是,國內的二三線城市,在城市規劃階段,就搞出了大量的商業用地。絕大多數情況下,開發商在拿住宅地的時候,必須配建同等體量的商業。

於是,國內的二三線城市,就出現了各種城市綜合體,各種商業廣場。地方上的同志們沒有搞清楚的是,之所以能搞成徐家彙、三里屯、大國貿,是因為魔都和北京有人,有大把從兜兜裡掏錢出來消費的人。某些城市,區區不過三五百萬人,就想學著人家批量搞商業廣場和綜合體。

結果把自己的人均商業面積幹到了4㎡,超過國際標準近3倍。

2014年,全國樓市去庫存。六年去庫存,不僅把住宅的價格去漲了一番,也把商業的庫存去漲了一番。韭菜的生長速度,還趕不上商業庫存的生長速度。

3、當然,商業過剩的鍋也不能只甩給地方上的朋友。

開發商的鐮刀,也是快的一批。

除了上面談到的城市綜合體和商業中心,真正吸引廣大韭菜一邊做著“一鋪養三代”的春秋大夢,一邊排排坐等著被收割的是,“臨街商鋪和住宅底商”。讓我這個反派人物先來告訴你,為什麼開發商會去做住宅底商?是愛嗎?是想讓這個小區裡的業主朋友們生活更便利嗎?

不不不,當然是為了錢啊。

我說我自己是地產界的反派人物,真的一點都不誇張。在我還在某國內大型地產諮詢公司供職的年月裡,我做過一段很長時間的“助紂為虐”工作。比如,把商業中心變成壓根沒人租的Block街區,再賣出去;再或者,把寫字樓改成高端服務公寓,再賣出去……

現如今,我也算是出圈叛變。用一波波反向操作,爆了一干圈內人的大P眼子。我曾做過武漢一個房地產項目的前期產品策略,開發商最明確的要求有一點——

必須給我鋪滿8%的臨街底商!但經過我們對市場的調研後,我們發現這個區域的商業需求是飽和的,商鋪供應是過剩的。

這個項目旁邊的另一個社區,入住3年,底商運營極為慘淡。買了商鋪的業主,經常褲襠裡彆著U型鎖瞎轉悠,想要給開發商的負責人上一課。

我們把市場分析,提交給甲方爸爸。甲方爸爸邪魅一笑,反向給我們上了一次深刻的社會教育。

我們的住宅撐破天也就賣1.8萬/㎡,但這個區域的單層街鋪卻可以賣到4萬/㎡。

把控規允許的8%商業配比蓋成住宅,只能賣2.16億。

蓋成底商,卻能賣4.2億。

底商能比住宅多賣2億。

我請你們來,是讓你們幫我把街鋪包裝個概念,好賣出去。而不是,讓你們來給我普及商業道德。

商業飽和、商鋪過剩,那是賣完之後的事。

那是租客的事,是業主的事。

朋友們,你們聽聽這說的是人話嗎?一波甲方的商業邏輯毒打,分分鐘叫你跪下喊爸爸。

朋友,明白了吧。你眼中一鋪養三代的底商,就是這麼被勾兌出來的。

朋友,想撒幣嗎?買一套底商吧!

一套你永遠不知道背後有多麼龐大庫存的底商,讓你賺到只剩底褲。

4、過剩的商業地產,還下了一個畸形的崽兒。

對,你猜的沒錯,就是公寓。

前面我們說了,魔幻的地方規劃了大批更加魔幻的城市綜合體,導致現在中國所有城市的商業體量嚴重超過了國際紅線。再過剩的商業體量,終歸是要賣的。於是,這部分超標的過剩體量,70%被做成了公寓,流入市場。

我這個反派人物,以前也沒少幹這種事兒。然後,過剩的商業,就變成了過剩的公寓。

再然後,就變成了中介小哥的騷話連篇——

地鐵口,不限購、不限貸的公寓瞭解一下。公寓和住宅的唯一差異就是40/50年產權和70年產權。

實際上,這種東西除了產權年限的問題之外,還有貸款年限更短的問題,還有持有成本更高的問題,還有商水商電和沒有暖氣的問題,還有不能落戶和沒有學區的問題,還有交易稅費奇高的問題,還有“禁公寓令”和“禁商改住”的政策不確定問題……

想賣,交易稅費奇高,賣不掉。想租出去,供應過剩,租金還上不去。你想彎道超車,單車變摩托。結果,摩托沒變到,單車卻變沒了。哥呀,這人生的路,怎麼那麼難走啊。

5、來來來,朋友。

我們最後來總結一下知識點,幫你鞏固一下原本可能已經千瘡百孔的錢包。

1、前些年,地方上貪大,總想趕京超滬。純粹從城市形象出發,規劃了大量的城市綜合體,造成了普世性的商業供應過剩。

2、開發商朋友,也絲毫沒有大局觀,總想榨乾最後一個銅板。不顧及原本就已經超標的商業供應,頂滿控規的鋪底商,加劇了商業供應過剩。

3、為了解決商業過剩的銷售問題,過剩的商業和過剩的寫字樓,就被改造成了過剩的公寓。

套路是個連環,一環接一環,套著一個接一個的發財夢。這些年,各路大神為了消化過剩的商業地產,各種操作和虛假宣傳手段,騷氣沖天。

商業中心改地釘鋪,託管包租五年;

集中商業改Block街區,高大上規劃亮瞎氪金狗眼;

寫字樓改服務型公寓,聯名愛馬仕和保時捷;

……

我從不否認,依然有人能在這樣的市場裡淘到好商鋪,能賺到錢。

我把這些東西講出來,只是想讓你瞭解真實的商業地產市場背景,它要遠比你想象的更加複雜。聽不聽由你,信不信也由你。如果你自認有大浪淘金的能力,一個猛子扎進去,掏一褲襠金幣出來,你儘管去。這不是首付門檻都降了,小手一招,讓你進去發財呢。反正錢在你兜兜裡,腿在你身上。大家都是成年人,要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當我,只是個嘴又碎又損的反派人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