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臺“上海牌”超大直徑盾構成功調試下線 將為機場聯絡線“開路”

FE90C34B-F25F-4599-8E09-343751E8BED8.jpeg

圖說:“上海製造”超大直徑盾構“騏躍號”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裘穎瓊)地面之下,泥土被“掏空”,隧道不斷向前延伸,其中的奧秘就在於挖隧道的“開路先鋒”——盾構掘進機。今天上午,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上海製造”超大直徑盾構“騏躍號”,在位於浦東的國產盾構研發製造基地成功調試下線。這臺為上海軌道交通機場聯絡線工程量身定製的“超級武器”,進入始發倒計時。

“超級武器”擁有“五大特技”應對 挑戰

整機總重約3200噸,總長約99米,其中主機長度約16米,藍色刀盤切削直徑達14.05米,最大推進速度0.06米/分鐘……這臺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匠心打造的超大直徑泥水氣平衡盾構體型龐大,採用無軌集成式後配套車架,可讓“巨無霸”在隧道掘進中實現靈活轉彎,最小轉彎半徑520米,並適應於隧道坡度6%的掘進施工。

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機械製造分公司總經理龔衛介紹,“騏躍號”盾構將應用於上海軌道交通市域線機場聯絡線工程(西段梅富路到華涇站),擔任區間隧道掘進任務,它將面臨超長距離、大埋深、複雜地層等施工挑戰,掘進6.7公里。針對工程難點, “騏躍號”盾構設有五大特技——切削系統常壓換刀技術、驅動系統高壓密封技術、推進系統可重構分區液壓控制技術、多手段地面沉降控制技術、輔助系統無軌式車架技術,可以姿態穩定地為市域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2B31D964-C7B7-4C36-B067-66B874FBD58C.jpeg

上海久事集團申鐵建設總經理林強介紹,今天下線的只是上海軌道交通市域線機場聯絡線工程的其中一臺盾構機,目前該工程東段和西段進入土建階段,明年底會有九臺盾構機同時進入地下施工,力爭實現2024年具備通車條件。機場聯絡線是單洞雙線,採用城際鐵路的標準,但可以完成像地鐵一樣的換乘方式。

上海軌道交通市域線機場聯絡線工程起於虹橋機場站,經七寶站、華涇站、三林南站、張江站、度假區站、浦東機場站、規劃T3航站樓站,止於浦東新區上海東站。全線長68.6千米,其中地下段總長56.7千米(含盾構區間49.7千米),橋樑段總長8.0千米,路基段總長3.9千米。該工程主要承擔兩機場間及城市內市域客流,併兼顧浦東新區與長三角近滬地區之間的城際客流,對於加強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與鐵路、航空樞紐的銜接,增強主要綜合交通樞紐對長三角區域的服務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國產盾構“形狀”與“尺寸”不斷進化

始建於1965年的上海隧道,是中國最早開展盾構法隧道技術研發和施工應用的專業企業。2004年,依託於當時國家“863”計劃項目,隧道股份上海隧道研製出國內首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土壓平衡盾構機“先行號”;2009年,研發製造國內首臺自主知識產權、直徑為11.22米的大直徑泥水盾構“進越號”併成功完成打浦路複線隧道工程;同年,首批自行研製符合英標的Φ6.64米複合鉸接式盾構進入新加坡市場,開創了國產盾構批量銷往海外的先河。

隨著城市不斷髮展,隧道股份上海隧道還開展了“異形掘進機”和“微開挖技術”的研發與探索,致力於減緩城市建設的“陣痛期”。2015年,隧道股份上海隧道研發製造了國內首臺類矩形盾構,通過對掘進斷面的改變,從傳統的圓形變為類矩形,實現了地下空間的集約化使用,並連續成功應用在寧波、杭州等都市核心和老舊城區。2019年,在上海市中心,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利用國內最大斷面的矩形頂管機,在“不封路、不佔路”的前提下完成了軌交14號線靜安寺站的車站建設,此項工藝為國內首次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