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什麼時候需要中醫治療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黨中央國務院緊急部署,舉全國之力基本控制了疫情的發展。在抗疫戰鬥中,中醫藥的出色表現得到了廣泛認可,人們對中醫藥有了重新的認識,中醫藥不再是人們眼中的慢郎中:只擅長調理、治療慢性疾病,在急危重症及重大疾病的救治中同樣有很好的效果。

人類雖然尚未攻克腫瘤,但是世衛組織已經將腫瘤定義為慢性病,而且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腫瘤的治療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再是“談癌色變”的時代,及時、規範、合理的治療能使絕大部分患者受益。中醫在腫瘤治療中能起到什麼作用?腫瘤患者什麼時候需要中醫治療?今天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不主張因接受中醫中藥治療而放棄其他治療:腫瘤是一種複雜的疾病,“綜合治療”是腫瘤治療的基本原則,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生物治療、免疫治療等都是很重要的治療手段,中醫只是其中之一。中醫藥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在腫瘤治療中也有獨特的優勢,但是不主張因接受中醫中藥治療而放棄其他治療。

二、放射性皮膚損傷:大部分放療(特別是頭頸部腫瘤)都會出現放射性皮膚、粘膜損傷,皮膚破潰甚至流血、流液、疼痛,用中藥可以延緩放射性皮膚損傷發生時間、減輕其程度。

三、放射性食管炎:胸部放療(特別是食管癌)可出現放射性食管炎,吞嚥梗阻、困難、疼痛,甚至需要安置胃管或胃造瘻,儘早使用中藥可以延緩放射性食管炎發生時間、減輕其程度。

四、放射性腸炎:盆腔腫瘤放療可出現放射性腸炎,大便次數增多,甚者可達一日數十次,大便帶血甚至便鮮血,及早配合中藥可延緩其發生並減輕症狀。

五、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噁心嘔吐是常見的化療後消化道反應,常規止吐藥能控制部分嘔吐,對於高致吐性化療藥物或身體素質較差的患者,仍會出現嘔吐,部分甚至出現難治性嘔吐,配合中藥或針灸可減輕噁心嘔吐症狀。

六、化療後食慾減退:化療藥物會損傷胃腸系統,許多患者化療後食慾減退,進食差必然導致營養障礙,影響後續治療,積極配合中藥可改善食慾。

七、呃逆:部分患者放療或者化療後出現呃逆,常規治療效果不佳,可予中藥口服並配合針灸治療,效果佳。

八、化療後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化療後會損傷骨髓造血系統,出現三系降低,不僅影響後續治療,更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積極予中藥益氣補血,可促進患者儘快恢復。

九、放化療間歇期康復:通過中醫藥治療改善患者相關症狀,有助於下一階段治療的順利進行。

十、術後康復:針對腫瘤術後患者(尤其是身體素質較差者),通過中醫藥治療,促進機體快速康復,有利於儘快進行其他術後治療。

十一、不全性腸梗阻:針對不全性腸梗阻,可外用針灸、艾灸,配合口服中藥,可促進患者排氣排便,減輕疼痛等症狀。

十二、失眠:腫瘤患者會出現器質性或非器質性睡眠障礙,針對非器質性睡眠障礙,中藥內服加外治療法,能幫助患者改善睡眠。

十三、靶向藥物所致的皮疹、腹瀉:部分使用靶向藥物患者可出現皮疹、腹瀉等副反應,予中藥可減輕皮疹及腹瀉等症狀。

十四、增強免疫力:免疫力是人體最寶貴的天然藥物,能夠抑制腫瘤的生長。通過中醫調理、康復運動、氣功等方法,改善體質,增強自身免疫力。

十五、癌性疲乏:癌性疲乏是腫瘤患者最難受的自覺症狀,目前西醫尚無特殊有效治療方法,通過中醫辨證施治,可明顯改善症狀。

十六、維持治療期的中藥調理:初治後病情穩定,需維持治療的患者,因長期治療,毒性和副反應交大,配合中藥治療能減輕副反應、提高耐受性。

十七、晚期姑息治療:針對終末期患者,可能出現胸水、腹水、疼痛等症狀,中醫藥能夠有效改善症狀、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最後,鄭重提醒大家:選擇中醫治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或中醫診所,選擇腫瘤專業中醫師;切忌找江湖郎中或者服用所謂的“偏方”,這樣不僅會延誤病情,而且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