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何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你怎麼看?

港粵澳大橋


什麼時候說什麼樣的話,跟什麼樣人說什麼樣的話!

“英國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這句話是丘吉爾說給蔣介石的,要是撒切爾敢跟鄧公這麼說話,估計絕對沒有英國什麼好果子吃,對於新中國來說,是不惜一戰也要收回香港。

香港在被英國佔領前就是一個荒島,英國人的開發讓香港變成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這個的確有很多英國人的功勞,但這並不是英國人割佔別人領土的理由,和拒不歸還的藉口。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並且通過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又通過《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的南面的部分租界給英國,到1898年英國徹底將香港三島都佔領。

但是英國對香港並沒有起到保護,日本在發動侵華戰爭後,1941年日本進犯香港,英軍無力抵抗,只能選擇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請問,這個時候丘吉爾怎麼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

在被日本統治期間,中國在香港的人民遭受日本人的壓迫,而英國人早就躲的遠遠的了。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正義戰勝邪惡,日本法西斯被打敗,然而在抗日戰場上付出巨大貢獻的中國卻並沒有取得香港的主權,相反是被日本人趕跑的英國,又重新佔據香港,當時中國剛剛經歷戰爭的重創,一切都百廢待興,這個時候,丘吉爾威脅蔣介石,英國不惜一戰也不會放棄香港。其態度之強硬,令人懷疑之前逃跑的到底是不是眼前的這波英國人!

到這裡我們就看出來了,面對還不是特別強大的日本,英國就二話不少的放棄了,面對國力比較弱的國民政府時,丘吉爾就敢這麼說了,你看看英國人的骨氣到底有多硬。

1949年解放軍解放全國,完全有實力武力收復香港,鑑於當時的國際政治形勢,最終選擇保留香港作為新中國聯繫世界的一個窗口,換句話說,香港在二戰結束後的快速發展,實際上還是借大陸的光,而並不是藉助英國人的光。

改革開放後,收復香港的問題再次提上日程,這個時候的中國是逐漸強大起來的中國,而此時的英國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日不落的帝國了,英國的殖民地都逐漸獨立,香港問題已經成為中英交往的重要問題。

這個時候,號稱英國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正好因為馬島問題與阿根廷打了一仗,英國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因此想要挾馬島之戰的餘威徹底跟中國解決香港問題。

1982年撒切爾夫人親自訪華,與鄧公商談香港問題,鄧公直接就表現,主權問題不容談判,而且要表示收復整個香港,對於撒切爾夫人來說,這個是不能接受的結果。

因為按照一些國際法的慣例,只要佔據一百年以前的領土,就成為事實佔有,原所有國喪失了收回的權力,很明顯香港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候割讓的,九龍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租借的,已經超過了一百年,但是鄧公表示,到1997年中國要全部收回。

這一下子,一向強硬的撒切爾夫人也只能示弱,這個時候的英國再也沒有實力像丘吉爾對國民政府進行威脅,再也沒有勇氣像撒切爾對待阿根廷一樣直接開打,在強大的中國面前,英國只能選擇妥協!

經過多輪談判,中英兩國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1997年中國恢復對香港的主權。


史論縱橫


1984年中國在北京天安門舉行盛大閱兵,這是自中斷達二十多年之後,人民解放軍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他們的力量。此次閱兵的重中之重是導彈兵方陣,展示了多款中短程導彈,並且展示了“中國版飛魚”反艦導彈。這次閱兵的意義,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香港問題,因為當時中英正打算進行談判。

1982年的英國剛剛在馬島打敗了阿根廷,可以說當時正是民族自豪感倍增的時候,但是一場閱兵令英國當局徹底動搖了,因為無論如何,他們也不可能戰勝驍勇的中國軍隊。在79年的對越戰爭中,中國軍隊就告訴了世界,這支軍隊依舊是朝鮮戰爭時期的那支驍勇無畏之軍。

於是談判並沒有太波折,撒切爾夫人雖然強硬,但是隻不過是試探中國的底線,當中國說出不惜任何手段收回香港時,撒切爾夫人徹底明白了中國領導人的決心,也明白了中國軍隊的決心。拿當時撒切爾的話來講,“大英帝國不得不承認失敗,因為那是一個比我們強大的多的對手。”

從1842年香港被英軍佔領起,香港離開祖國整整一百多年,當1997年香港迴歸的時候,有多少國人是含著淚見證著的。那一刻中國是多麼美麗,中國是多麼的自豪,中國是多麼的偉大。“幾歷辛酸志始堅,丈夫玉碎愧磚全”,香港迴歸是壯士斷腕之決心,任何時刻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那一代人的付出。


小司馬遷論史


撒切爾夫人計劃挾馬島之勝的威風談香港問題,最終失敗。

在香港問題上,撒切爾夫人曾帶有威脅性的話說,“如果你們宣佈要收回香港,那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其背後的意圖不言自明。

對英國來說,香港自然是不願意放棄的。

首先,上世紀八十年代,英國殖民地所剩無幾。香港作為英國的王冠殖民地,更顯得彌足且珍貴。

其次,香港是英國在遠東重要的經濟區,英國對香港資本輸出很多,香港的很多經濟利益關係到英國。比如在1989年底,香港165家銀行中,有134家是外資,香港是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銀行中心。另外,外匯市場居世界第六,與倫敦、紐約、蘇黎世並列為世界四大金市。香港是重要的金融中心。

最後,撒切爾夫人認為香港是英國的領土,因此她在馬島戰爭之後,曾問過國防部能否用武力,但遭到國防部拒絕。

不過撒切爾夫人在香港問題上再強硬,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五味社


1982年發生了兩件大事。1982年4月到6月,英國和阿根廷爆發了馬島戰爭。1982年9月22日,香港首位女首相人稱鐵娘子的撒切爾夫人訪華,討論香港問題。然而在1945年戰時,首相丘吉爾強硬而粗暴地向老蔣表示——英國哪怕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在英國人的眼中香港比印度還重要,香港像一顆明珠,發出璀璨的光芒。她不僅躋身於亞洲四小龍,而且雄踞亞洲四小龍之首!(下圖)

然而英國佬對武裝收復窮鳥不拉屎的馬島(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呼福克蘭群島)的阿根廷發動戰爭,把阿根廷打的滿地找牙,欲哭無淚。令人不解的是,他們剛剛贏得了奪(馬)島的勝利,他們的女首相卻主動訪華談論香港的歸屬問題。為什麼?因為鄧公,鄧小平!(下圖)

正是在鄧公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掌舵下,我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了!中國甫一改革開放,經濟就迅猛發展,實力強勁,傲然矗立於世界的東方。曾經的列強,剛剛揍過阿根廷的英國,在中國面前不得不屈服,不敢不屈服。鐵娘子撒切爾夫人與鄧小平的談判,更讓她感受到一位偉人的睿智和剛毅。以至於在1982年9月24日,鐵娘子都不敢鐵了。與鄧公會面後,撒切爾夫人走出人民大會堂,都緊張地失足摔倒在地。(下圖)

經過了22輪馬拉松式的談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達成共識,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聲明規定中國1997年7月1日(建黨節)正式對香港島、九龍、包括離島在內的新界恢復權利(收復香港表述不夠準確),成立特別行政區。其實,如果鄧公不談判香港問題的話,那麼1997年7月1日迴歸我國的將只有新界(包括離島等),因為只有新界(包括離島等)是清朝時被迫借給英國的,租期就是99年。而香港島、九龍則被割讓了。福垊帶您簡單回顧下香港的屈辱史。(下圖)

1841年1月26日,英國強行佔領香港島,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想方設法也沒能收回。並且還在1842年8月29日,簽署《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正式割讓香港島。1860年6月9日,英國又逼迫清廷簽署恥辱的《北京條約》,迫使清廷將九龍半島以南地區割讓給了英國。1898年6月9日,清朝被迫簽署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強行租借了九龍半島以北,深圳河以南包括附近200多個島嶼,租期99年。

在鄧公的努力下,中英《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徹底廢除了。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迴歸祖國(見上圖)。福垊的感悟就是國家真正的強大就是收復領土,祖國統一,國民幸福。而國民幸福是重中之重,只有國民幸福了,國家才會強大,也有國家強大了,才能真正的雪恥,才能創造奇蹟。這正是英國對待老蔣,對待阿根廷和對待今天的我國不同之處的根本原因。謝謝大家。


福垊


英國不惜一戰也不願意放棄香港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雖然英國並未因香港與中國發生戰事(他也沒那個勇氣與實力),但當時的撒切爾卻藉著馬島戰爭勝利的餘威到中國商談香港問題確實不爭的事實。

1982年,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來到北京,與鄧小平會談香港問題。香港問題的實質為兩個,一是15年(1982~1997)香港過渡問題,二是97後香港管理問題(不存在主權談判問題)。當時的撒切爾藉著馬島戰爭勝利的餘威對香港迴歸百般刁難,甚至提出一旦香港歸還中國,香港將會發生災難性後果這樣危言聳聽的說法,對此中國政府當然予以駁斥。後來又拋出了什麼“主權換治權”的荒繆提議,目的只有一個,即英國仍不願放棄香港。


當時中英談判異常激烈,甚至一度陷入僵局。除了桌面談判,英國還小動作不斷,操縱香港金融股市,製造混亂。目的除了為香港談判增加籌碼,再有便體現了英國方面歹毒的心理,即便香港迴歸,也是一個混亂不堪的爛攤子。面對種種困局,鄧小平甚至提出如果在十五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潛臺詞當然包括戰爭選項。由此可見,英國方面未必有通過戰爭解決香港問題的決心,但中國政府對於維護國家統一卻意志堅定,不惜一戰!



哥哥


即使放棄全世界的殖民地,也要保住直布羅陀。


對於英國來說,大英帝國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英國再也無力維持“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從原來的世界霸主,淪為美國的小弟,英國似乎也能很快接受自己地位的轉換。

英國失去的殖民地不是一塊兩塊,而是幾乎全部,在馬島,英國與阿根廷大打出手,最終保住了馬島。

馬島遠離英國本土,孤懸海外,即使丟掉了馬島,英國也不會受到致命影響。相比之下,如果哪個國家想要奪走直布羅陀,英國絕對跟它拼命。



直布羅陀海峽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是地中海地區經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航路。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尤其是波斯灣的油田得到開發之後,它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成為西歐能源運輸的“生命線”,是大西洋與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間海上交通重要航線。


現在每天有千百艘船隻通過海峽,每年可達十萬艘,是國際航運中最繁忙的通道之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

如果英國失去直布羅陀,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歐國家的海上交通線隨時有可能被掐斷,這可是事關生死的問題,雖然西班牙一再要求英國歸還直布羅陀,但是英國為了能夠永久佔據直布羅陀,甚至不斷向直布羅陀移民,以至於英國人的數量超過西班牙人。


西班牙費了好大勁搞了一個全民公投,結果英國人比西班牙人還多,結果不言而喻。

對於英國來說,唯一決定不能放棄的只有直布羅陀。


視野新觀


言過其實。

中國收回香港”,是中英兩個負責任大國之間的談判,當時的局勢遠遠沒有達到“不惜一戰”那樣緊張。

討論這個問題,有必要回顧一下英國與新中國打交道的幾個重要歷史節點。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英國軍艦“石紫英號”傲慢擋道開炮,被人民解放軍憤怒的炮火打癱在江面上。

從那一刻起,英國已明白,它應該改變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對中國的脾氣,學會該怎樣與新的中國打交道。

1950年1月6日,頑固反共的英國竟然急急忙忙承認新中國政府,表示願意建交。

1954年6月17日,在朝鮮戰場損失3000軍隊的英國,不計恥辱,與中國建立外交(代辦)關係。

你要想知道為什麼?告訴你!英國發怵,擔心香港的英國殖民地位不保,英國不能把與新中國的關係搞糟。

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拉開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談判序幕。

中國通知英國,中國不僅要如期收回英國租借的九龍半島及新界,還要收回被割讓的香港島。

當時,有個別英國議員咆哮,中國不遵守國際條約,派一艘航母去南海警告。很快,他自己就閉上了嘴。因為他明白大道理,“中國不再跪著,早已站起來”。還明白了小道理;沒有大陸的東江水供應,香港繁榮傾刻不保。

收回香港的“戰場”沒有槍炮的硝煙,只有中英兩國國家意志用談判方式展開較量。

英國;三個(有關香港)條約有效。

答;中國不承認帝國殖民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英國;用主權換治權。

答;主權問題不容談判

英國;香港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不相容。

答;一國兩制

英國;中國(大陸)沒有管理香港(資本主義)經驗。

答;讓有經驗的香港人管理,港人治港

……

英國沒轍了!

1984年9月18日,中英以談判方式解決了香港歷史遺留問題。為解決國際爭端的良好的典範。

1997年7月1日,中國用和平方式收回了香港。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任內解決了香港交還中國問題;她糾正了英國的歷史錯誤,還給了中國應有的尊重,為英中關係友好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1990年,英國皇室為她頒贈了《功績勳章》;1991年,冊封她的丈夫為從男爵(讓她的兒子有頭銜可以繼承);1992年,她被冊封為終身貴族。


諶人


其實多年的堅持抗戰把日本人趕走就已經明確了當時的立場和態度,保證領土的統一性,堅持只有一箇中國是永遠都打破不了的原則,一戰又怎樣,打日本人打走了,難道還會怕你英國嗎?說實話真的一點都不怕,但是英國也在世界上也是比較地位的國家,所以雖然已經知道結果,但是依然在有必要的時候堅持一戰也是可以理解的。



香港的割讓永遠繞不開的就是當時的清朝,因為當時就是因為清政府的無能才導致了後面不堪的局面,在鴉片戰爭之後,英國進一步的壓榨中國,於是就要求當時的清政府割地賠款,而當時沒有辦法的清政府就把香港割讓給了英國,這才有了後面英國一直霸佔香港不放的事情,並且當時英國的態度還很強硬,如果你們一定要收回,還不惜開戰。



其實早年的蔣介石就試圖收回當時的香港,但是丘吉爾這個人太過剛直,居然直接拒絕了當時蔣介石的要求,並且態度帶著很濃的火藥味,丘吉爾說到:戰爭結束後,我英國並不懇求添加邊境,但是我也不計劃丟掉任何的邊境。意思很明確,丘吉爾已經把香港當做自己的邊境,而且要誓死保衛,毫無餘地,蔣介石看到這樣的狀況只好放棄。



其實還是態度不夠強硬,雖然後來的英國也一度堅持說,如果要強行把香港從他們英國的領土中國劃去,他們不惜一戰。但是後來鄧小平終結他們這樣只會嚇唬人的想法,因當時他的態度甚至比英國還要強硬,你既然不惜一戰,那我們也不怕死,而且英國本來就屬於我們的,而且現在政府不是當年的清政府,你們需要自己掂量一下輕重。



經過後來鄧小平和撒切爾夫人深切的交談之後,使得當撒切爾夫人心情沉重,因為面對中國強硬的態度和立場,而他們只是用來嚇唬人的一戰顯得就很脆弱了,於是焦躁不安的撒切爾夫人選擇了妥協,直到後來香港迴歸。這樣的領土問題是所有國人都應該護衛的,理由不要太多,你是一箇中國人就夠了。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首先,香港是大英帝國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大英帝國最後的榮耀,自然不能輕易放棄。

我們講世界金融中心,紐倫港,分別指的是紐約、倫敦和香港,現在世界上前百強高校最多的城市,也是香港,有5所,要超過倫敦。由此可見香港的特殊地位,香港作為一個樞紐,聯繫著大陸、臺灣、英國,乃至歐美和東南亞世界,地位非常特殊,又是優良港口,英國人自然是不敢輕易放棄。

因為英國已經丟掉了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殖民地,所以說什麼都要力保香港,提出“主權換治權”的方案。誰知背後談判的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有“鋼鐵公司”之稱的鄧小平,中國和阿根廷相比是大國,而且英國租借香港99年再賴著不走也說不過去。鐵娘子權衡再三,同意了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方案,香港問題圓滿解決。所以說不惜一戰的說法是錯的。


青年史學家


英國之所以對香港抱著不惜一戰的訛詐態度,就是想以此逼迫我國政府讓步,同意英國繼續統治香港,玩弄以“主權換取治權"的鬼把戲,不想放英國在香港的既得利益。



這片照片,註定將會銘記史冊,因為照片是撒切爾二人在1982年的中英第一階段完成後,她從人民大會堂的福建廳走出來時,由於她的心情過於沉重,忽然一腳踩空,跪倒在地上,這就是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前著名的"一跪”!

也許她在此時,她耳邊依然還在迴盪著鄧小平對她所說的那席話!


當時她在談判必中曾不懷好意的問鄧小平,如果香港迴歸談判不成功怎麼辦?

當時的鄧小平擲地有聲的告訴她",中國政府在作出要收復香港的決策時,就已經估計到了可能出現的任何情況。他意味深長地跟撒切爾夫人說,"如果在15年的過度渡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中國將被迫考慮收回時間和方式,如果說宣佈收回香港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那麼中國政府要敢地面對這個災難,做出決策。,

可以說,鄧小平聲音洪亮,充滿無比威嚴的一席話,像千軍萬馬或者是鋼刀利刃,徹底碾壓和戳破了英國想在過渡期內製造動亂或者是混亂的陰謀詭計企圖,受到強烈震撼的撒切爾夫人在深深感受著“日不落“大英帝國的餘輝寒冬同時,也感受到了東方雄獅徹底甦醒後的莊嚴宣誓。

這對於當時的撒切爾夫人來說,無論從情感,還是從心裡上來說,她都是無法接受這種失敗的!

因為當時的撒切爾夫人,不僅在內政上以強悍聞名,在捍衛國家利益的外交上,更是以強硬而出名,因此被當時的蘇聯真理報稱為“鐵娘子"。

而當時英國和阿根廷暴發的馬島戰爭,就是她力主發動的,而戰爭結果,就是阿根廷這個南美最強大的海軍強國,從此淪落同時,也徹底的打消了阿根廷武力解決馬島念頭!

在1982年9月23日的中英香港問題第一階段談判,頭頂馬島戰爭勝利光環的撒切夫人想重新再打場香港式的"馬島戰爭”,讓“日不落"大英帝國的餘輝更加璀璨奪目!

她當時先同國務院會晤時,首先講述了英國的立場,“強調"有關香港的三個條約在國際法上有效,只可通過協商加以修訂,不可單方面予以廢除。"並且說,假如現在實行或宣佈對香港治權做出重大改變,則港人信心大失,香港繁榮不保。撒切爾夫人的無理條件自然被國務院拒絕。

在撒切爾夫人再次同鄧小平會晤時,依然堅持“三個條約"有效論,希望通過“以主權換治權的把戲,逼迫我們讓步後,繼續做著統治香港的美夢!

在同撒切爾夫人的談判中,鄧小平明確表明了中國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

一:一是主權問題,雙方要就香港歸還中國達成協議。

二:是1997年中國恢復行駛主權後對香港採取的政策,也就是如何管理香港。

三:從現在起到1997年15年中安排,也就是雙方如何合作為中國恢復行使主權創造條件。

緊接著鄧小平便說出了“主權問題是不能談判的”,並且說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33年,到1997年就是48年。我們不是滿清政府,不是李鴻章,到1997年就是48年,如果到時間時還不收回,就無法向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交待。

在我們偉人明確表明我們的立場和底線後,仍然不甘心的撒切爾夫人在繼續交談一斷時間後,便不懷好意的說出了上述的一段話"!

在我國毫不動搖的立場和談判停頓的現實面前,焦灼不安的撒切爾夫人終於在1982年的3月9日的首相府會議後,表現出了妥協的態度,致電我國國務院總理說,英國不反對中國以其對香港主權的立場進行談判。4月份,中英第一階段談判宣告結束,因此為香港的順利迴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說我們今天在感受祖國日益繁榮富強的同時,應該銘記百年國恥,銘記我們的偉人,也要更加好好的熱愛我們的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