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什麼喜歡徐妙錦?徐妙錦又為何敢拒絕朱棣的求愛?

歷史一書生


▲今人所扮演的徐妙錦

徐妙錦,乃是明代開國第一功臣、中山王徐達之女,家中排行第三。徐妙錦不僅容貌美麗、知書識禮,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明《琴軒集》有文記載:“(徐妙錦)性復貞靜……在世有年,未曾出室”。事實上,徐妙錦無論是家世背景還是品貌才學都堪稱優等,是當時王孫公子爭相追求的對象,然而徐妙錦對此卻毫無興趣,一心一意地讀書作畫。值得一提的是,徐妙錦二姐為代王朱桂正妃,長姐便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妙雲(仁孝文皇后)。徐妙錦同徐妙雲相差足足十八歲,但長相氣質卻與徐妙雲相差無幾。

▲仁孝文皇后畫像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徐妙雲成為燕王妃,因性情溫和、孝順敦厚深得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喜愛。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將侄子朱允炆攆下帝位並自立為帝,同年十一月,正式冊封徐妙云為皇后。奈何紅顏多薄命,徐妙雲只做了四年皇后便生病去世。臨終前,徐妙雲勸諫朱棣要憐愛百姓、廣求賢才、恩禮宗室,同時不可過分恩寵自己的孃家。

徐妙雲死後,皇后之位一直空懸。直到明成祖朱棣駕崩,沒有一人能再登皇后之位,所有的子女也都是徐皇后所生。徐妙錦的不嫁,皇后之位的空懸足以讓後世之人產生諸多猜測。據《萬曆野獲編》記載,徐皇后的去世和徐妙錦的婚事曾讓徐家上下愁雲滿布,此時朱棣恰好也因為妻子離世而陷入痛苦的深淵。很多人揣測徐妙錦多年未嫁或許是存了成凰成鳳的念想,於是便有人將徐妙錦的畫像遞到了朱棣的案前。

▲《萬曆野獲編》清代刻本

朱棣起初不甚在意,無意之間打開畫像一看,竟然瞧出了些許徐皇后的模樣,不禁心動。朱棣尋了個由頭前往徐家偶然瞥見了徐妙錦,更是傾慕於她。很快,徐府便接到皇帝要召徐妙錦入宮的旨意。徐府上下對此十分歡喜,除了年近30歲仍未婚的當事人。

徐妙錦接到聖旨後態度十分冷淡,甚至還以“面有麻痕”為由拒接聖旨,前來宣旨的女官十分為難,最後只得硬著頭皮回宮覆命。誰知朱棣並未因此生氣,不過也沒有死心,此後多次宣其入宮。徐妙錦不想因此事而累及家人,便削髮為尼,揚言要長伴青燈。朱棣知道之後深感惋惜,但也無可奈何,決定將後位空懸,一來懷念亡妻,二來等待徐妙錦回心轉意。可惜朱棣苦等17年,直到駕崩之日也沒等到徐妙錦的首肯,之後徐妙錦還俗歸家。

▲明代尼姑劇照

寧做尼姑不當皇后,徐妙錦的舉動實在讓人匪夷所思。然而深思之下我們不得不對她心生敬佩。事實上,徐妙錦之所以不願入宮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徐妙錦知書達理、克己守禮。在深受宋明理學影響的她看來,姐夫朱棣起兵靖難的行為已經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他又在亡妻屍骨未寒之時求娶妻妹,實在是不符合徐妙錦的道德標準,心裡難以接受。

其次,徐妙錦作為豪門庶出,早就看透了深宅內的勾心鬥角。她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明白物極必反。她並不想以自由換富貴,嫁入皇宮無異於跳入爭鬥之中。這不僅與自己自在而活的志向相違背,而且很有可能會給徐家帶來極大的危難。

▲故宮

洪熙初年,明仁宗朱高熾及張皇后對其十分好奇,便宣徐妙錦入宮覲見。結果一見之下,發現徐妙錦談吐端莊持重,氣質超凡脫俗,仁宗夫婦對其肅然起敬,下詔令徐妙錦在宮中一切用度規格等同公主。出宮之後,徐妙錦也時常接受到皇室賞賜。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徐妙錦離世,享年61歲。可以說,徐妙錦的經歷古今罕有,即使放在現代,也定然是一位風華絕代的奇女子。

參考文獻:

《明史》《萬曆野獲編》


趣觀歷史


中國社會現在有這麼一個女性群體,她們普遍學歷很高、收入不菲,在一線城市過著精緻優雅的白領生活,而她們最引起社會關注的是,在過了社會認可的適婚年齡後,她們都沒有結婚!
其實,還真不是每個女孩都向往婚姻,早在幾百年前的大明王朝就有這麼一個走在時代前沿的白富美”剩女“徐妙錦,她不羨慕皇室的富貴、不為姐夫遞來的皇后寶座心動,寧可削髮為尼也要將單身進行到底!

當初,明朝開國功臣、中山武寧王徐達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同鄉,後來加入了朱元璋的隊伍,他為人低調謙和、善長治軍打仗,為明朝開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所以被朱元璋封為魏國公,死後又追封為中山王。
徐達一共有四子四女,他的四個女兒有三個都嫁入了明朝皇室,成為朱元璋的兒媳婦。徐達的長女徐氏被朱元璋聘為第四子朱棣燕王妃,即後來明成祖的仁孝文徐皇后;二女為代王妃,四女為安王妃。而鮮為人知的是,
徐達的第三個女兒徐妙錦卻對姐妹們的身份地位毫不羨慕,立誓不嫁,最終終老於徐家。<strong>
徐妙錦(1380—1440)是明中山武寧王徐達的第三女,賈夫人所生,她出生於太祖洪武十三年,去世於英宗正統五年,享年六十一,終生未婚。她的另外三個姐妹身份都很尊貴,大姐為燕王妃,和朱棣感情深厚,婚姻非常美滿幸福;而與大姐的幸福生活截然相反,徐妙錦的二姐代王妃可謂遇人不淑,一生悲劇。代王朱桂性格暴烈,殘害地方百姓、擄掠財物,在家庭生活裡則寵愛妾室苛待妻子,他還經常虐待打罵自己的嫡長子,後來甚至把王妃母子倆趕出了王宮,並且不供衣食,可憐的王妃母子不得不靠著幾個內侍僕人自己種田謀生。
看到姐姐的婚姻如此悲劇,從小被家人嬌寵呵護長大的妙錦受到驚嚇,對婚姻產生了懷疑。畢竟,如果結婚比在孃家當千金小姐還過得悽慘,那為什麼要結婚呢?於是抱著這個念頭的妙錦堅決立誓不婚。徐家人拿她沒有辦法,再加上徐家富貴至極,又不是養不起自家姑娘,最終對妙錦的選擇也只能聽之任之了,於是大明王朝第一白富美徐妙錦就這樣過著快樂的單身生活。
永樂五年,妙錦的大姐仁孝文徐皇后因病去世,永樂帝傷心不已,為了紀念愛妻,他為皇后舉辦了一個明清兩朝規模最為隆重的皇后葬禮。
徐皇后喪期過後,由於後宮缺少女主人,面對著繁雜的後宮事務,朱棣想再找一個像徐皇后那樣聰慧賢德的妻子,於是把主意打到了小姨子徐妙錦身上了,這時妙錦已年近三十。
皇后母儀天下,是天下女人所能得到的最尊貴之位置,而朱棣對妻子徐皇后的一片深情也不能不讓人動容,應該很少有女人能拒絕得了這樣的誘惑。但妙錦卻厭倦了皇室和後宮那些錯綜複雜的關係和鬥爭,就在姐夫朱棣派女官來宣旨時,她用盡全身力氣拼命裝病,連耍無賴的手段都使出來了,指著自己光潔白淨的臉說生了一臉麻子有虧婦容不配為後。女官們對她無可奈何,只能以此覆命。朱棣雖然對小姨子此舉沒有說什麼,但妙錦還是害怕這個姐夫哪天不高興會降罪徐氏家族,於是削髮出家為尼。
朱棣去世後,徐妙錦蓄髮還俗。仁宗登極後,徐家的魏國公這一支為了慶賀新帝登基和襲魏國公爵事,闔家從南京到北京去朝賀皇帝。由於她拒絕當皇后這事在宮中非常轟動,仁宗之妻張皇后特意要求妙錦一起來京。張皇后接見妙錦後,對她非常喜愛,而且極為禮重。妙錦在北京時,張皇后特意給了她等同公主的禮待,還賜了很多金帛財物給妙錦作為養老之資。就這樣,妙錦有家族庇佑,優養天年,過著快活的白富美單身生活,去世之後葬入南京鐘山徐達家族墓地。
現在流行的徐妙錦拒婚的《告永樂帝書》,不見於明人記載,可查到的最早出處為民國刊物,當為清末或民國文人撰寫野史故事時的作品。

美映椒房


徐妙錦,相傳是徐達的三女兒。明代陳璉所著的《琴軒集》中有一篇《中山武寧王第三女徐氏壙銘》:

徐氏諱妙錦,先世鳳陽人,父中山武寧王,母夫人賈氏。仁孝皇后及代王妃其姊也,安王妃其妹也……

徐妙錦據傳長得非常漂亮,仁孝皇后(徐妙錦的大姐)去世以後,姐夫朱老四覺得這麼個又勾勾又丟丟的小姨子可不能便宜外人了,於是就下聘禮要給姑娘娶了。沒想到姑娘很有個性堅決不從,還整一篇《答永樂帝書》,給朱老四弄了個臊眉耷眼,於是名聲大噪。

這種長得又漂亮,又有個性,敢於對皇帝直接說不的小姐姐(尤其對朱老四這種連人十族都能滅的主),確實深得各階層的喜愛。

But……徐妙錦是否真有其人?存疑。

徐達身為開國第一功臣,且位列開國“六王”之首,這種勳貴家庭的閨女出嫁對象基本都是非富即貴,而且有名有姓。正史中有記載的仨個女兒,一個嫁給朱老四當了皇后,另外兩個分別嫁給代王和安王。

按陳璉的說法:

(徐妙錦)洪武庚申六月初三其生之辰,正統五年正月初六以疾卒,壽六十有一。

徐妙錦1379年出生,徐皇后1407年去世,朱老四死了媳婦開始打小姨子的主意時,徐妙錦至少已經28歲。以古人的適婚年齡,再加上顯赫出身,徐家另外仨姑娘都是皇后王妃,唯獨留一個三女兒28歲還沒出嫁,情理上實在說不過去。

明代王世貞所著《弇山堂別集》中記載:

魏國公徐達三女,一為文皇后,一為代王妃,一為安王妃。

王世貞的說法跟正史記錄能夠相互應證,應該是比較符合事實——徐達只有仨閨女,徐妙錦為杜撰出來的人物。

雖然徐妙錦很可能是杜撰的人物,但是這種有獨立人格的美麗女性依然寄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願望。《答永樂帝書》也是一篇很值得一讀的好文,有理有據有節:

臣女生長華門,性甘淡泊。不羨禁苑深宮,鐘鳴鼎食;願去荒庵小院,青磬紅魚。不學園裡夭桃,邀人欣賞;願作山中小草,獨自榮枯。聽牆外秋蟲,人嫌其悽切;睹窗前冷月,自覺清輝。蓋人生境遇各殊,因之觀賞異趣。矧臣女素耽寂靜,處此幽曠清寂之境,隔絕榮華富貴之場,心胸頓覺朗然。

乃日昨阿兄遣使捧上諭來,臣女跪讀之下,深感陛下哀憐臣女之至意,臣女誠萬死莫贖也。伏思陛下以萬乘之尊,宵旰勤勞,自宜求愉快身心之樂。幸外有臺閣諸臣,袍笏躋蹌;內有六宮嬪御,粉黛如雲。而臣女一弱女子耳。才不足以輔佐萬歲,德不足以母儀天下。既得失無裨於陛下,而實違臣女之素志。臣女之所未願者,諒陛下亦未必強願之也。

臣女願為世外閒人,不作繁華之想。前經面奏,陛下猶能憶之也。伏乞陛下俯允所求,並乞從此弗以臣女為念,則尤為萬幸耳。蓋人喜夭桃穠李,我愛翠竹丹楓。從此貝葉蒲團,青燈古佛,長參寂靜,了此餘生。臣女前曾荷沐聖恩,萬千眷注。伏懇再哀而憐之,以全臣女之志願,則不勝銜感待命之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