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回來隔離14天,韓國回來又隔離14天,生活真的太難了!

經歷過北京非典的張云云(化名)對隔離並不陌生。

但她也沒想到,自己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個多月內連續被隔離了兩次。

一次是因為她熱愛的城市武漢,一次是因為老公出差的韓國。

2月29日,張云云全家隔離解除,這個“敏感家庭”也終於拿到了出入憑證。

3月3日,一家人時隔兩個月後第一次出門,張云云感概不已。

受訪者供圖

張云云說,她很喜歡路易斯·塞普爾維達《邊緣故事集》描寫的:“儘管生命確是短暫而脆弱的,尊嚴與勇氣總能賦予它無盡的活力,教我們坦然面對它的詭譎與不幸。”她希望全國能早點“解禁”,自己也將永遠記住這段非常時期。

下面是她向21新健康講述的自己兩次被隔離的故事——

01

因為“熱愛的城市”被隔離

我在武漢一家民營企業上班,正常情況下,每個月的前兩週都會在武漢,後兩週則住在老家。若比較忙或有其他事情,也會在武漢多呆一些時間。

去年12月我就聽說了肺炎的傳聞,當時微博上的說法是“不明肺炎”,但沒有官方說法。後來又看到消息說“不存在人傳人”的可能性。

2019年12月底,我去武漢的時候,幾乎沒人戴口罩。

我其實很喜歡武漢這座城市,去年10月還把戶口轉到武漢了,想在這裡安家。12月底趁著一次給公司辦事的機會,我還取上了新的武漢身份證。

當時辦事的地點正好在華南海鮮市場斜對面,但那個時候,我對疫情情況根本不瞭解,還特意拍了一張照片給我老公,跟他說:你最喜歡的海鮮市場。

2019年12月31日,疾病防控和醫務人員正在對華南海鮮市場進行防治處理

然後走了10分鐘到漢口火車站附近的派出所,取身份證。

1月份再次去武漢的時候,我已經戴上口罩,因為兒子的普通肺炎傳染給我了。但武漢戴口罩的人依然不多,比12月時多一些吧。當時我只在住的地方和公司兩點一線,交通方式就是地鐵或者打車。

後來跟同事聊起新冠肺炎,當時還不怎麼在意,但隨著媒體對疫情情況的曝光,瞭解得越多,越是後怕,尤其是我還曾經離那兩個“危險”的地方那麼近。

從武漢回老家後第12天,我開始有點發燒,然後一點一點回想在武漢的行程經歷,像過電影一樣往回倒片,心裡越來越緊張。

更為糟糕的是,因為不知道會“人傳人”,我1月11日從武漢回來後,一直跟家人正常接觸,跟朋友們聚會聚餐,而且去年12月底,我還去了一趟馬來西亞姐姐家裡。這件事後來一直讓我很內疚。

回家後第14天晚上,我體溫達到37.8度,越想越怕,就主動給我們當地縣醫院打電話,問他們有沒有新聞上說的那個檢測試劑。縣醫院也很緊張,詢問了我很多情況,還說要上門兒接我。但為了不給他們添麻煩,我自己開車過去的。

到達醫院發熱門診後,院長、醫生都穿著防護服在等我。因為當地醫院沒有檢測試劑,我提出到北京醫院做檢查,然而醫生告訴我北京也沒有,而且因為疫情不能跨區就醫。他們提議給我拍了一個肺部CT,因為我從武漢回來已經14天了,如果有感染,肺部會出現明顯的陰影。

拍了CT後,醫生告訴我初步判斷並沒有感染,然後開了一些藥,讓我居家隔離觀察。醫生每天會給我打5個電話,一直詢問我的體溫。其實我的體溫從小就比正常人的高,醫生說超過37.3度就要重新回去檢查。

被隔離期間,我很緊張地給姐姐和一起聚會過的朋友們打電話,問他們的身體情況,好在大家都沒事,我心中的石頭才總算落地。

02

因為韓國再次被隔離

隔離在家當然多少都有點煎熬,但總算是熬過去了。沒想到的是,這第一次隔離才結束沒幾天,我又被隔離了,此次是因為韓國。

2月14號,老公從韓國出差回來,一聽說消息,社區物業和派出所都上門來登記,顯然比我上一次隔離、只有一家醫院指導的情況要正式多了。

武漢回來隔離14天,韓國回來又隔離14天,生活真的太難了!

  • 當時韓國也有新冠肺炎,但我老公出差去的是釜山,疫情情況還好,沒有疑似病例報告,而且他當時也做了防護,所以我們自己並不是特別緊張。

但我老公出海關的時候,北京機場檢查還是很嚴格的。

入境旅客下飛機通過廊橋後,會經過海關紅外測溫系統。在無接觸的情況下,系統可自動監測旅客體溫。若體溫超過報警閾值,系統就會報警,海關現場工作人員會立刻攔截被報警的旅客,進行下一步排查工作。

在通道現場, 工作人員會收集每一位出入境旅客的健康申明卡,對每一位通過的旅客進行體溫監測,對每一位有症狀的人員也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醫學排查,把病例及時、快速地轉運到地方指定醫院,做進一步診療。

武漢回來隔離14天,韓國回來又隔離14天,生活真的太難了!

老公回來那天剛好下大雪,路況不是很好,我不想麻煩別人,就自己去機場接他。因為當時那個情況,別人去接搞不好還會被隔離。

我從跨省檢查站去北京的時候還挺順利的,測量體溫沒問題,就通過了。

但回來的時候不是太順暢。

問題出在我的身份證上。我當時耍了個小心眼,拿著老身份證,不敢拿新的,但回去時還是被攔住了。工作人員詳細諮詢我的過往,給社區打電話核實,確認了情況才讓我們通過。老公回到小區後,還要先去社區備案,然後我才能去接他。

接下來就開始隔離了,對我來說,這是第二次隔離。

全家隔離其實還是有點壓力吧,因為家裡有老人小孩,我公公還開玩笑說,讓他去外面租房,或者住酒店,但是後來發現都不現實,因為任何地方都要登記,都管得很嚴。

因為我有過隔離經驗,小區也有相關宣傳,2月14號出發去機場前,我就買了很多菜和米麵糧油,把後備箱都塞滿了,基本夠一家人一個星期的口糧。我們小區的超市也可以送貨到門口,放到電梯裡,我們自己去取。

雖然被隔離了兩次,但我覺得我們還是比武漢同事幸福多了。有住在百步亭的同事,有段時間快遞都不能進社區,他們採購生活物資也很麻煩。

我也能感覺到同事的焦慮,不過大家的心態也是有變化的,漸漸都適應了這種生活,哪怕不情願也要去習慣。習慣後就比之前好多了,沒那麼焦慮了。

2月29日,我們的全家隔離終於解除,可以出入小區了。希望全國也能早點“解禁”,讓大家都回歸正常生活。

出入小區憑證,受訪者供圖

結語

根據疫情實時大數據,截至3月5日19時,武漢現有確診病例20874例,累計確診49671例,累計治癒26492例;韓國現有確診病例5958例,累計確診病例6088例,累計治癒88例。

日本政府今日也表明,為了防止新冠病毒繼續在日本擴散,計劃對所有來自中國和韓國的入境人員實施隔離。

預計從3月9日至3月末,日本政府將基於本國《檢疫法》,要求由中國及韓國入境的人員,在相應醫療機構或政府指定設施內進行2周的隔離觀察。同時,日本政府擬把已發放給中國人和韓國人的簽證視為無效,呼籲遊客自行約束,不要到日本。

張云云兩次被隔離的經歷,也顯示出新冠病毒從中國向海外蔓延的趨勢。

美國CDC前主任費和平說,病毒(傳播)不需要簽證,但是在新的疾病威脅蔓延之前,我們有可能提前發現、阻斷並採取預防措施。

當地時間2月28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宣佈,將新冠肺炎全球風險級別提至最高級別“非常高”。此前,新冠肺炎全球風險級別為“高風險”。譚德塞表示,鑑於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多個國家蔓延,且有越來越多國家出現疫情,因此提高新冠肺炎全球風險級別。

譚德塞早前表示,全球疫情防控進入“決定性時刻”。世衛組織提倡每一個國家必須同時為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準備,任何國家都不應抱有本國不會出現病例的僥倖心理。

病毒無國界,正如美國CDC發言人馬蒂·塞特龍所說,不管我們身處何方,離病毒可能也只有“一班飛機的距離”。各國攜手共同抗擊疫情,無疑將成為人類與病毒鬥爭的新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