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网红潜能的确巨大,但也能毁掉地方的农产品,值得警醒

11.26日的人民网发表的一篇【短视频支农兴农创新发展报告】文章中提到: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短视频支农兴农事业前景广阔。

中午和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小聚,半斤白酒之后,他说当地大力支持“区块链+农业”,问我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源介绍一下……

我学历不高、见识也短,真的不明白“区块链+农业”是干嘛的!农村淘宝在某些地区连最基础的认知问题都没有解决,互联网+农业也没有解决农业标准化和销路问题,自媒体+农产品解决了农业品牌问题吗?而现在区块链+农业又要登上高堂而坐了!

最重要的几个问题是:有多少人赚到钱了?各个行业的头部能有几个人?有多少是炮灰?

相当佩服@黄刚老师,敢说,他在微头条中写到:网络直播正在搞坏一个地方的农产品品牌!

短视频、网红潜能的确巨大,但也能毁掉地方的农产品,值得警醒

需要敢说真话的人!

我是自媒体的追随者,我坚定的认为自媒体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也不否认5G、区块链的真正作用。但我想问平台以及各位自媒体卖货的朋友们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卖货季节歪风邪气、乱象丛生是谁之过?

有一个朋友是我在头条创作的领路人,一个月开通了平台所有功能。当时好多人看好他,认为他会是一个大咖般的存在。可是人家在拿到5000元的青云奖励之后,就突然不玩了。

连续几个月没有更新,跟我们说是开实体店去了。可是平台鼓励卖货的时候,他就出现了。这家伙文章写的确实一流,一篇带货的微头条都是几万人甚至是几十万人阅读 。稍微有一篇带货的微头条没有得到认可,他就私信官方或者在微信群找管理员。

后来更过份了,名字改了不说,备注里的地区随着自己卖货产品的产地而改变!大家说我酸葡萄心里也好,说我不服也好,他确实有战果,二万多的业绩呢!

可是他的头条内容没有一篇是“信息创造价值”!打开一看,全是和带货有关的!

可这些带货的朋友,有自己的产地吗?没有产地不要紧,能控制产品质量、分拣、售后吗?一样也控制不了!

更可悲的事情是好多人带货偏离事实本质,不是爷爷哭了就是奶奶病倒了,要么就是家里卖不出去农产品就揭不开锅了……

带货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做自媒体都是想赚钱的。可是当你带的货控制不了货源和售后时、当消费者买到水货产品时就会觉得:难怪他们天天哭穷,这么差的农产品,当然卖不出去,就当可怜他们吧!

短视频、网红潜能的确巨大,但也能毁掉地方的农产品,值得警醒

带货的成了这样!

第二:农民得到实惠了吗?

没有!农民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实惠,还被这些新鲜的概念折腾的半死不活,还被忽悠的“揭不开锅”!

@天使投资人邱枫老师说的对,农民的事还是要靠自身发展来解决。农民能靠上的是用好用足党的实惠政策,能靠上的是用心研究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市场变化。

而我认为:如果要学自媒体,也可以,自己去掌握技巧、自己去带货、卖货。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网红、大咖身上,他们今天可以带你的货,明天呢?有人投诉他的货质量不好更重要的是他赚不到钱了,可以马上换了你。

而我们农民,失去的是什么?

是已经没有尊严的农产品!是口朝黄土背朝天的不被认可!

还有很多低价销售的广告宣传,这样的低价的确是能迅速获取客户,但是实有倾销之嫌,其结果破坏了农业农产品的商业生态,害了农民,最终也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短视频、网红潜能的确巨大,但也能毁掉地方的农产品,值得警醒

农产品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

第三:平台、创作者、粉丝、消费者、农产品、农民难道不能和谐发展吗?

我没有攻击平台,也没有攻击创作者,但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也是在农村创业的我想说一句:事情的本质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追求绿色、天然、有机、无污染,我们国家好多地方的农产品都是这样的。但为什么得不到认可?

某多多出来的时候,下沉于四五线城市,没有人瞧得起他们,被贴上了水货的标签。可是他们在产地端的发力,却让人另眼相待。

平台有平台的布局,平台需要创作者输出有正能量、有深度的内容分享。农民有纯天然的好产品,他们只需要得到应有的报酬就很满足了。而粉丝和消费者,可以欺骗他们一次,但两次三次呢?

让农产品有尊严的销售吧!

让农民掌握平台的技能成为创作者,拥有粉丝和消费者,销售纯天然的农产品!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


短视频、网红潜能的确巨大,但也能毁掉地方的农产品,值得警醒

事情的本质还是人和农产品!

总结:

这篇文章有发牢骚和哗众取宠之嫌,但我真正想表达的是我们不应该把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神化。

现在只要农产品流通不畅了,就说要学日本、台湾、以色列模式,可真正能借鉴的能有多少?

一旦农产品卖不出好价格了,就是自媒体、5G、直播,不能否认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也不能停止追赶他们的脚步。

但是不能神化他们,他们只是农产品流通的一个选择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