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生何處不孤獨?三本書裡看皇帝和百姓的孤獨

日黃昏而望絕兮,悵獨託於空堂。——《長門賦》

自從下載了網易蝸牛讀書,竟然真的培養起了閱讀習慣。不到兩週的時間,陸陸續續讀了19個小時,滿打滿算讀完了三本書,有點驚訝。開學時半個月才讀完一本《天真的人類學家》,寒假在家的一本《非虛構寫作》到現在依然只讀了一半。這麼看來,蝸牛的效果讓人很是滿意。不過考慮到書目的類型,小說類自然看得快一些有意思一點。

你咋選的書?

第一本是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生何處不孤獨?三本書裡看皇帝和百姓的孤獨

這本書名聲在外就不用說了,作為一個偽明粉,寒假在家把電視劇版《大明王朝1566》也給看完了。圖書館總是借不著,找了PDF版,一直沒打開過。如果不是蝸牛,估計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去看呢。

第二本是周梅森的《人民的名義》。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生何處不孤獨?三本書裡看皇帝和百姓的孤獨

在看《萬曆》的中間抽了兩天時間看完的。雖然電視劇好評如潮,但是長得奇怪演技又不在線的陸毅太讓我出戏,加上太浪費時間,所以就找了原著來看。有了電視劇裡的原型,總覺得書也看得不盡興。

第三本是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生何處不孤獨?三本書裡看皇帝和百姓的孤獨

圖文無關。劉震雲和馮小剛出席《一九四二》發佈會。

前幾年一直被一個同學推薦,但是當時不想囤紙質書就一直沒有看,後來倒是經常在推薦書單裡看到,得知去年竟然還拍成了電影(當然也沒有去看...),所以這次想起來就找來看了。清明節後連續三天給看完了。

擇書沒有目的,全靠緣分,這三本書對於我來講就是恰好遇到了,想起來了,就讀了。關於書的體會也很多,但是這次只談一點。

關於孤獨

如果說這三本書有什麼共同點,那大概就是「孤獨」。人的一生,充滿了苦難,也充滿著孤獨。

《萬曆十五年》中,消極抗爭的傀儡皇帝萬曆,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文官體系的首輔張居正、申時行 ,孤獨的抗倭將領戚繼光,古怪的清廉模範海瑞,離經叛道的李贄,這都是各種各樣的孤獨。

比起嘉靖帝二十年不上朝,萬曆的反抗顯得有些無力。年幼時起就開始了皇帝生涯,在整個文官政治的強迫下,即使想要反抗也是毫無攻擊力,何況作為天子他也不能去攻擊自己的臣民。萬曆的孤獨尤其體現在他與鄭貴妃的婚姻。即使後宮三千,能說得上話的,能入得了心的,又有幾人呢?一人,獨鄭貴妃一人而已。而這種天子的孤獨和《一句頂一萬句》中群眾的孤獨又何其相似。

《一句頂一萬句》講的是孤獨無助的吳摩西失去唯一能“說的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走出延津;吳摩西養女的兒子牛愛國,同樣為了擺脫孤獨尋找“說的上話”的朋友,回到延津。這種將人分為“說的上話”和“說不上話”的分類方式,簡單粗暴卻很有效。人生百態,世上最難尋的是人。為了尋到一個”說的上話“的人,大家各展身手,結婚、出走、找法子讓自己舒坦,沉浸在虛空中。

其實孤獨也可以分為三種境界。

第一層是,你以為你們很熱鬧,就是說的上話,其實不是,但是你不自知,所以是熱鬧的孤獨。第二層是,你感覺自己很孤獨,將自己沉浸在各種對抗孤獨而出走、找樂子中,這是尋找的孤獨。第三層是,你知道自己孤獨,你找到了另一半圓,但是圓卻拼不圓了,找不齊了,這是最深的孤獨。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但是人類總能一言不合將自己置於孤島之中。一出一走,延宕百年。這百年間,又有何人不是孤獨的呢?生活總是讓人唏噓不已。

在沒看完《一句頂一萬句》時,只覺得他的作品裡對複雜的人物關係的運用爐火純青,他寫作的張力和想象力讓人歎為觀止。看完最後一句,突然的結尾讓人措手不及,可是當你接受了這個結局,才算真正明白了全書的內核。就像高中時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那複雜的人名讓我發怵不止,但是現在想想卻能體會到那種時空縱橫的孤獨之感。

現實的體會

上學期選了一門公選課《世界華文經典賞析》,授課老師是中文系的趙小琪教授。他說“社科類與文學類專業不同,社科類觀遍了現實,但不會抑鬱;而文學類創作了現實,卻更容易抑鬱,因為文學無法改變現實”。我卻不太認同。

正是社科研究遍了現實,才會更加無力。因為你沒辦法改變現實,社科類學生心思細膩敏感,但是必須得保持價值中立,成為嚴肅的研究員,內心無法排解,只有苦悶孤獨。而文學類的則不同了,即便體驗社會,到最後你仍可以將自己的苦悶思考注入文學作品之中,就像靈魂獲得了與上帝溝通的途徑。當然,寫不好也是讓人沮喪的。

人行天地間,何處不孤獨。一塊半圓尋找另一塊半圓,湊齊了就圓滿了,多一點少一點都是孤獨。

從閱讀開始,構建知識體系。閱後即走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