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工業和製造業的興起,美國人對木材的需求大量增加,伐木工人應運而生,並隨之掀起了對原始森林中木材的砍伐。
木材砍伐完畢之後,就需要運出深山老林。有時候用的是原始的馬車,而有些地段,則專門修建了臨時的鐵路線。
而在這些鐵路線的必經之路上,有時難免會遇到一些深溝或峽谷。這時候,美國人也像中國古人一樣——逢山開道,遇水搭橋。而他們所搭建的橋,好多都是如圖所示的木架橋。
之所以用木材而不是用鋼鐵來建橋,主要是因為建橋地點大多地處森林之中,所需的木料可以就地取材。不但建造的工藝相對容易,而且與鋼鐵材料相比,造價也會更低。
木架橋的結構通常有兩種。第一種比較簡單,如上圖所示,就是把原木先橫向鋪設,然後再在上面縱向鋪設,原木之間保持一定的間隔,再用一定的方式固定。如此反覆,根據需要確定堆疊的層數。在它們的底部,則用直立的原木支撐。它的優點在於建造相對簡單,在沒有起重機或打夯機的情況下,也能輕易完成。缺點在於會消耗更多的木材。
第二種方式如圖所示,結構更加複雜,但是層次分明。這種結構,像不像我們在建築工地上常見的腳手架?它會形成一個立體的空間,更適合於溝谷相對更深,或者跨度更大的橋。
木架橋雖然有自身的優點,但是也有缺點。首先是壽命短,如果不加維護,一般只能使用20年左右。其次,蒸汽機車行駛在上面,很容易導致木材著火。
這些木架橋多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溫哥華島。在19世紀木橋建設的鼎盛時期,美國境內曾經建成了十幾座木架橋,為木材的運輸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它們大多已經消散在歷史的塵埃裡。(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