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三大件”,看農村生活的改變

說起“三大件”,很多年輕的一代根本就不瞭解。這也難怪,畢竟這是我們父母一代的名詞,只有他們才知道當年的爛漫。這是屬於他們的美好回憶!

“三大件”反映的是中國老百姓的生活變化,但也寄託著那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三大件”還要從上個世紀70年代說起。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中國社會進入正常的發展狀態,老百姓的生活開始步入正軌。人們對未來的生活又充滿了希望。

經歷了十年的生活動盪,老百姓的生活還是很不富裕的。中國的工業基礎還是十分薄弱,結婚時的“三大件”就成了當時結婚的搶手貨。湊齊“三大件”,成了當時結婚的財富象徵。

70年代的“三大件”分別是:手錶、自行車和縫紉機。

手錶是地位的象徵。當時誰要是戴著上海牌的手錶,那絕對是倍有面子。我媽曾經跟我講過:我爸追她的時候,有一次,我爸買了一對手錶。去了我姥姥家,我爸故意抬高胳膊,露出那隻手錶裝作看時間,那得意勁就別提了。炫耀完以後,就羞羞的把另一隻手錶戴在我媽手脖子上,這婚事基本就算定下來一半了。因為要不是成心想娶我媽,也不會送手錶。

從農村“三大件”,看農村生活的改變

自行車是家裡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那個時候有條件的,都是買“永久”牌的自行車,但我們這裡一般就是買輛“大金鹿”。這種自行車賊結實,賊大,也賊重。“大金鹿”最明顯的外觀標誌就是大三角框。小時候學騎自行車,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因為車太高,人太矮,小孩的腿是跨不過大三角框的,所以小時候騎大金鹿,認識在車的一邊斜著騎的,特別扭。等到慢慢長高了,就可以跨過大三角框了。可車座還是夠不著,只能騎著大三角框,一不小心就會硌著蛋。那酸爽勁,別提了!

從農村“三大件”,看農村生活的改變

縫紉機在當時是家庭必備的。因為當時中國的輕工業不發達,很少有賣服裝的。所以,家裡的衣服都是買的布料,然後由媽媽們縫製的。過去,縫製衣服和織毛衣可是女生的必備本領,要不然全家的衣服可就沒了著落。家裡有了縫紉機,家人才不會愁穿的。

從農村“三大件”,看農村生活的改變

80年代“三大件”

到了80年代,中國的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三大件”也跟上時代潮流,有了變化。

那個時候的“三大件”,成了:電視、冰箱和洗衣機。

電視一開始都是黑白電視機,後來才慢慢有了彩電。

我家的第一臺電視機是一臺“熊貓”牌黑白電視機。買了的時候,我還沒有出生。我姐告訴我,電視剛買回家的時候,一家人別提有多開心了,電視基本全天都開著。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眼睛都捨不得眨一下,就連廣告都不放過。在那個沒有有線電視的時候,12個頻道,基本就只能搜出一個省電視臺。

從農村“三大件”,看農村生活的改變

冰箱是結婚必備的。在那個時候,冰箱其實已經開始慢慢普及了。我家第一臺冰箱是我小姑姑家的,什麼牌子的忘了。她家要換一臺新冰箱,就將那臺舊的給了我們。自從有了冰箱,夏天就好過了許多。飯菜不怕做多了會壞掉,還可以凍一些冰塊,應付一下炎熱的夏天。

從農村“三大件”,看農村生活的改變

洗衣機在農村倒是普及的比較晚,主要是農村人覺得沒有必要。

家裡的水井打水很方便,河裡的水也很乾淨。想在家裡洗就在家裡洗,想在外面洗就在外面洗,沒必要用洗衣機,浪費那個電。

從農村“三大件”,看農村生活的改變

90年代的“三大件”

到了九十年代,“三大件”其實就沒有什麼明確的說法了。那個時候,覺得在農村什麼電器重要,或是想要什麼,那就買什麼。

錄音機是那時很多人選擇的。那個年代的小夥子,就喜歡扛著一臺大個錄音機,把音量調大,放著當年的流行歌曲,別提多有範兒了。

從農村“三大件”,看農村生活的改變

音響也是當時很多年輕人結婚時的選擇。那時候,一套音響買下來要好幾千呢,可真正買回來以後其實沒多少人唱卡拉OK。農村人,臉皮薄,生怕嗷一嗓子,惹得全村的雞跟狗跟著叫,那就有點丟人了。

從農村“三大件”,看農村生活的改變

電話。電話在那個年代其實不能算是結婚的“幾大件”,但在那時家裡能安個電話,絕對是讓很多人羨慕的事。那時想要安裝電話,要排隊不說,費用也是高的嚇人,得好幾千塊錢。我小時候,我們村的村長家安了一部電話。我大叔是東北的,想跟我們聯繫的話,就給我們村的村長打電話,村長叫我們上他家打電話。接起電話的感覺別提有多興奮了,想說什麼話都給忘了。

現在我們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過去的“三大件”早就成了回憶,沒人看的上。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三大件”就是每個時代的縮影。“三大件”的變化,是時代發展的真實寫照。我們這一代是最幸福,最幸運的。經過我們父輩們的努力,留給我們的是最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