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富不過三代,可是歷史上這個家族傳承12代皆為富豪。

我們中國說起經歷幾百年的豪門家族可能寥寥無幾,更不會有像一些歐洲豪門家族一樣,動不動就能傳承幾千年而屹立不倒且富貴至極。大家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富不過三代”,可是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家族從北宋年間就開始被稱為豪門,一直富貴了12代才漸漸沒落,真可謂是“富不過”三代的終結者。

都說富不過三代,可是歷史上這個家族傳承12代皆為富豪。

都說富不過三代,可是歷史上這個家族傳承12代皆為富豪。

這個家族就是著名的康氏家族,說起康氏家族,大家可能都有些陌生,在北宋年間,康氏也只是一個不起眼的農民家族,一直都靠種田謀生,當時整個家族也只求溫飽,沒有什麼想成為豪門權貴的想法,但是大家都知道,北宋年間的軍事力量雖然不太行,但是北宋的經濟實力雄厚呀,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就是在北宋年間發明的,當時北宋的經濟有多繁榮,北宋之前的政策是坊、市分區,也就是說,商品區要與居民區嚴格的分開。而北宋初年就徹底的打破了這種制度,商店隨處開設,而且海外貿易十分發達,各種海外新奇物品屢見不鮮,尤其是為了順應這種市場經濟的發展,造出了最早的紙幣“交子”,為了攜帶方便,流通快速。正是因為有這種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繁華的社會背景,一些家族就開始慢慢經商賺錢,而此時的康氏家族也不例外,剛開始是試探性的從事經商這個事業,也沒有傾注太大的心血,直到後來才慢慢發覺,經商所帶來的的利益遠遠超過靠田地帶來的利益,於是康世家族的重心開始向商業傾斜。

都說富不過三代,可是歷史上這個家族傳承12代皆為富豪。

到這裡,有人肯定會有一個疑惑,同樣是經商,為什麼其他家族慢慢的在商業潮流中消亡甚至還沒有崛起就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犧牲品,但是康世家族為什麼會經久不衰,傳承四百多年?

都說富不過三代,可是歷史上這個家族傳承12代皆為富豪。

這就跟康世家族在經商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生意經有關。康氏家族對於資產的看待態度只有兩個字:“餘”、“饋”。餘的意思是不管什麼時候,一定要秉承興盛節儉之道,不能因為當時的繁華便不顧及子孫的發展,看來康氏家族相當瞭解可持續發展觀念。所謂“饋”就是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他們知道作為商人,本質工作就是與農民爭利,但是康氏懂得在得到利益的同時還要把一部分還給百姓,於是他們經常拿出一部分錢拿來做慈善事業,在官場和民間都取得了較好的口碑。

都說富不過三代,可是歷史上這個家族傳承12代皆為富豪。

其實這都是些簡單的經商道理,但凡是一個經商的家族,都會把這兩點作為必須要傳承的東西,可是能一直堅持下去的商人卻很少,有時候不是不能堅持,而是形式逼人,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時候,一朝天子一朝臣,對於民間的政策法令也是如此。最要的是,康氏家族在四百多年的輝煌歷史中,沒有參與政治與戰爭,所以也在很大程度上鞏固了家族的基業。

如此輝煌的康氏家族在土改期間遺憾落幕,具體原因早已不得而知,就留給廣大的讀者踴躍評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