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7戰機“軟骨病”咋回事?,同為三代機,我國殲-10如何化解?


第三代重型戰鬥機中,蘇-27無疑是頗具代表性的一款。很多喜愛蘇-27的軍迷認為,對蘇-27的喜愛,始於顏值,但它真正吸引人地方卻在於那種藝術曲線與暴力美學的完美融合。

但或許正是因為過分追求形象分,所以蘇-27戰鬥機一個隱患也是避無可避。而這個隱患就是“跨音速陷阱”。即在1馬赫速度進行大過載轉彎機動時,蘇-27戰機因阻力增加導致速度由超音速降至亞音速,升力中心突然前移,使得戰機機頭失控上仰,這種情況下,飛機承受的過載極容易超最大設計允許範圍,進而導致飛機解體,因此,蘇-27這一隱患可謂是致命的。

蘇-27戰機“軟骨病”咋回事?,同為三代機,我國殲-10如何化解?


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跨音速陷阱”這樣的隱患並不僅存於蘇-27戰機,世界上很多國家不少戰機也都面臨同樣的問題。但蘇-27戰機相對別國戰機更容易機毀人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蘇-27機體強度不夠強,擬人化來形容就是先天性“軟骨病”。

對於蘇-27戰機的這一病症,俄羅斯專家自然是瞭如指掌,並且前後花了20多年的時間,希望能夠將其治癒,但真正徹底解這一問題,已是蘇-35戰機受益了,而且還以機體重量增加近2噸為代價才完成的,所以蘇-27戰機到底是如何患病的,同為三代機的我國殲-10為何卻沒有患-病呢?

蘇-27戰機“軟骨病”咋回事?,同為三代機,我國殲-10如何化解?


據瞭解,蘇-27戰機廣場定型時,重達近1噸的雷達使得設計人員不得不考慮,為機體後半部加重以配平,所以蘇-27最終整重超2噸,在想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案,又必須讓蘇-27儘快服役的關鍵時期,設計人員遂降低對機體強度要求,因此蘇-27先天“軟骨病”由此得來。

至於同為三代機的中國殲-10,其實我們的研製人員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與之配套的脈衝多普勒雷達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板,而非像蘇-27那樣採用電子管技術,所以其重要不足蘇-27機載雷達的一半,性能方面卻更為出色,更重要的是重量方面保證沒有超標。

蘇-27戰機“軟骨病”咋回事?,同為三代機,我國殲-10如何化解?


所以戰機後發技術優勢在殲-10身上體現無疑,儘管俄羅斯在先進戰機研製方面是中國的領路者,但中國近年來在戰機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不容小覷。

以至於目前到了五代機時代,我國殲-20戰鬥機率先俄羅斯蘇-57入役,實現反超,這點也是非常值得欣慰的。

正是我國軍工技術人員持續不斷的努力,才使得我國在接下來六代機的比拼中,得以擁有與美俄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