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心經》不同譯本與講解,感受“度一切苦厄”的威力!

《心經》是佛教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經典之一,雖然文字簡短,卻是最難懂的佛經之一,要想完全讀懂,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看《心經》不同譯本與講解,感受“度一切苦厄”的威力!

心經

古人說,經富論貧,論一看就知道講的什麼含義,經卻具有這種特點,永遠讀不懂,又永遠也可以讀出新的妙義。《心經》看起來文字很簡單,但是從古到今,完全可以讀懂的卻很少。今天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心經》的不同譯本與註解。

一、《心經》的古代譯本

《心經》的譯本在古代主要有7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三藏--玄奘法師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01玄奘譯本

一般學者認為玄奘法師譯本準確度最高,而且關於這個梵文《心經》的由來,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

玄奘大師是在成都受戒的,他在成都生活了5年。在成都的時候,他照顧了一個全身長滿疥瘡的老和尚。玄奘大師不畏髒臭,經常為這個和尚清洗疥瘡,照顧了好幾個月。後來這位老和尚送給玄奘大師一本梵文本心經,並對玄奘大師說以後此經會有大有用處的。

看《心經》不同譯本與講解,感受“度一切苦厄”的威力!

真實的取經之路上,玄奘大師並沒有孫悟空等徒弟的一路保駕護航。推薦大家觀看紀錄片《玄奘之路》,精彩的再現了玄奘法師取經的艱辛與傳奇故事。


看《心經》不同譯本與講解,感受“度一切苦厄”的威力!

《玄奘之路》紀錄片

據《大唐西域記》記載,後來玄奘大師一個人在沙漠中行走的時候,遇到了很多妖魔鬼怪,你也可以理解是在酷熱的沙漠中所起的種種幻覺。

玄奘大師就是靠唸誦這部梵文本心經,降服各種妖魔鬼怪,化解途中遇到各種強盜馬賊等危難,最終順利到達天竺取得真經。他回國之後,就把這個梵文本的心經翻譯為現在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大師威望很高,因此他翻譯的《心經》在世間廣為人誦讀,此經威力巨大,經常誦讀可以消災除難,增加福報,圓滿智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本)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帝揭帝,般羅揭帝,般羅僧揭帝,菩提僧莎訶。

02鳩摩羅什譯本

除玄奘大師翻譯的心經之外,最為著名的還有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五陰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無惱壞相;受空故無受相;想空故無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無覺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異空,非空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如是。舍利弗!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空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薩依般若波羅蜜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離一切顛倒夢想苦惱,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無上明咒,無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咒。即說咒曰:竭帝竭帝,波羅竭帝,波羅僧竭帝,菩提僧莎呵。

鳩摩羅什大師應該都非常熟悉,《金剛經》《維摩詰所說經》等廣為誦讀的佛經都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

鳩摩羅什的大師生平非常傳奇,他還是金庸小說人物"虛竹"的人物原型。


看《心經》不同譯本與講解,感受“度一切苦厄”的威力!

鳩摩羅什大師

他的父親鳩摩羅炎本來是位出家人,被他的母親耆婆長公主看上後,便還俗與這位公主生下了神童鳩摩羅什。他的母親自從懷上鳩摩羅什後,無師自通梵語,後來他母親帶著七歲的鳩摩羅什一起落髮出家,不久證得阿那含果。

鳩摩羅什大師是混血兒,從小相貌出眾,半歲會說話,三歲能認字,五歲開始博覽群書,過目不忘,天資聰穎,是個不折不扣的神童。

鳩摩羅什7歲出家後便學習通曉各種小乘大乘經典,12歲的他就開始登壇講經,名聲大噪,在西域紅的發紫。當時的國王與貴族請他講法,為了表示敬意,心甘情願跪在兩側,貴族則趴在地上,讓他踩著脊背登壇開示。苻堅等數個國家為了迎請他為國師,不惜發動戰爭,甚至冒著亡國的代價也要請他到自己的國家。

關於鳩摩羅什大師譯本還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可以看出鳩摩羅什的翻譯都是深得佛心。

在中國唐朝有位道宣律師,他是專門修戒律的,因為他持戒清淨威儀好,鬼神都欽佩他,連天人也經常來給他送飯。這位送飯的天人叫陸玄暢,有一天道宣法師就問這個天人:"怎麼現在一般人都歡喜讀鳩摩羅什法師翻譯這個經典呢?"天人說:"因為鳩摩羅什法師,過去七佛都是他翻譯經典。

他是過去七佛的譯經師,所以他翻譯的經典,和佛的心是一樣的,深得佛心。所以,一般人都歡喜讀誦他所翻譯的經典。"

看《心經》不同譯本與講解,感受“度一切苦厄”的威力!

鳩摩羅什大師

大師死前說,"今於眾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燋爛。"後來大師火焚之後,果然舌根不壞,留下罕見的舌舍利,至今安放在甘肅武威的鳩摩羅什寺供人瞻仰。

我們可以看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心經與玄奘大師翻譯的非常相似,此處省略不展開介紹。

03法月譯本

對比前兩個心經版本而言,法月大師的譯本比玄奘大師譯本晚一些,同時多了序分和流通分。

我們知道,佛經一般分為3部分,序分、正分、流通分。第一部分是序分,就是介紹這部經典是佛陀在什麼地點,對那些人開示的。第二部分就是正分,即佛陀開示的內容。第三部分就是流通分,一般會介紹誦讀的功德好處,大家聽後,歡喜奉行等等。我們可以看到玄奘大師和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心經,都沒有序分和流通分。

玄奘譯本為什麼沒有序分和流通分呢?

第一個原因是玄奘大師得到的梵文原本里,本來就沒有序分和流通分,這是一部比較獨特的佛經。在大正藏中,除了玄奘的《心經》之外,一般的佛經都有序分、正分、流通分三部分。

第二個原因,心經從內容來看,不一定是一部獨立的經。《心經》其實《大般若經》的心要,即大般若經摘錄的綱要。心經的原文可以在《大般若經》《摩訶般若經》中找出。

從哪裡可以找到心經的原文呢?在秦譯《大品般若經》的序品、持缽品、習應品、往生品、嘆度品五品中可以找到心經原文。在唐譯的《大般若經》第二分的緣起、歡喜、關照、無等等四品也可以找到相同語句。由此,心經可以看做是大般若經的綱要。

看《心經》不同譯本與講解,感受“度一切苦厄”的威力!

印度靈鷲山

從法月翻譯的版本我們可以看到,心經有序分、正分、流通分。序分中介紹,心經的講解地點與對象,佛陀靈鷲山對大比丘與菩薩摩訶薩開示的內容。據《法華經》記載,世尊在涅槃之後,還經常在靈鷲山等地說法,他只是在人間滅度,阿羅漢果位以上聖者至今還可以在此處見到世尊講法。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滿百千人,菩薩摩訶薩七萬七千人俱。其名曰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等,以為上首。流通分:佛說是經已,諸比丘及菩薩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本)

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滿百千人,菩薩摩訶薩七萬七千人俱。其名曰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等,以為上首。皆得三昧總持,住不思議解脫。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彼敷坐,於其眾中即從座起,詣世尊所。面向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世尊!我欲於此會中,說諸菩薩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唯願世尊聽我所說,為諸菩薩宣秘法要。"爾時世尊以妙梵音,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具大悲者,聽汝所說,與諸眾生作大光明!"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蒙佛聽許,佛所護念,入于慧光三昧正受,入此定已,以三昧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彼了知五蘊自性皆空,從彼三昧安詳而起,即告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菩薩有般若波羅蜜多心,名普遍智藏,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作是語已,慧命舍利弗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 "唯大淨者,願為說之,今正是時。"於斯告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學,色性是空,空性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識性是空,空性是識;識不異空,空不異識;識即是空,空即是識;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莎婆訶。"佛說是經已,諸比丘及菩薩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04般若、利言合譯本

這個心經的譯本是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兩人合譯的。同樣的,這個譯本也有序分、正分、流通分。

序分,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及菩薩眾俱。心經的講解地點是靈鷲山,聽法對象是大比丘與菩薩摩訶薩。

流通分,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弗大喜充遍,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亦大歡喜。時彼眾會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看《心經》不同譯本與講解,感受“度一切苦厄”的威力!

心經-弘一大師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本)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及菩薩眾俱。時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廣大甚深。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離諸苦厄。即時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問已,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弗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應觀五蘊性空。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糵諦,糵諦,波羅糵諦,波羅僧糵諦,菩提娑婆訶。如是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說已,即時世尊從廣大甚深三摩地起,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行時,一切如來皆悉隨喜。"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弗大喜充遍,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亦大歡喜。時彼眾會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05智慧輪譯本

智慧輪是晚唐最著名的大興善寺密宗高僧,智慧輪通達三藏,又精通梵文,曾受到法全的高度讚譽。《宋高僧傳》說智慧輪在“大中(847—859)中行大曼孥羅法,已受灌頂為阿闍梨”。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本)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誐梵住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苾芻眾及大菩薩眾俱。爾時世尊入三摩地,名廣大甚深照見。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自在,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即時具壽舍利子,承佛威神,合掌恭敬,白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言:"聖者!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云何修行?"如是問已,爾時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應照見五蘊自性皆空,離諸苦厄。舍利子!色空,空性見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色即空,是空即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性相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減不增。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證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住,心無障礙。心無障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寂然。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成正覺。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真言,是大明真言,是無上真言,是無等等真言,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真言。即說真言:唵(引)誐帝誐帝,播(引)囉誐帝,播 (引)囉散誐帝,冒(引)地娑縛(二合)賀(引)。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學!"爾時世尊,從三摩地安祥而起。贊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行時,一切如來悉皆隨喜。"爾時世尊如是說已,具壽舍利子、觀世音自在菩薩及彼眾會一切世間天人阿蘇囉巘駝嚩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06法成譯本

法成大師是古代吐蕃國的國師,他一生翻譯的著作很多,是一位活躍於敦煌的譯經僧。他的心經譯本是一本唐梵對照的譯本,即把梵文和漢文的音譯相對照,可以理解為唐代的梵文原本。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敦煌石室本)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苾芻眾及諸菩薩摩訶薩俱。爾時世尊等入甚深明瞭三摩地法之異門。復於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察照見五蘊體性,悉皆是空。時具壽舍利子,承佛威力,白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曰:"若善男子,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者,復當云何修學?"作是語已,觀自在菩薩摩訶薩答具壽舍利子言:"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者,彼應如是觀察,五蘊體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如是受想行識,亦復皆空。是故舍利子,一切法空性,無相無生無滅,無垢離垢,無減無增。舍利子!是故爾時空性之中,無色、無受、無想、無行、亦無有識;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觸、無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亦無不得。是故舍利子,以無所得故,諸菩薩眾,依止般若波羅蜜多,心無障礙,無有恐怖,超過顛倒,究竟涅槃。三世一切諸佛,亦皆依般若波羅蜜多故,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是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大密咒者,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諸苦之咒,真實無倒。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秘密咒。即說般若波羅蜜多咒曰:峨帝峨帝。波囉峨帝。波囉僧峨帝。菩提莎訶。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爾時世尊從彼定起,告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曰:"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彼當如是修學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如來,亦當隨喜。"時薄伽梵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子、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人阿蘇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07施護譯本

為了表示這部經典的尊貴,施護法師在般若兩字前加上聖佛母三個字,因為般若是三世諸佛之母。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並諸菩薩摩訶薩眾,而共圍繞。爾時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說正法三摩地。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佛會中。而此菩薩摩訶薩,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見五蘊自性皆空。爾時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樂欲修學者,當云何學?"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諦聽!為汝宣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樂欲修學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者,當觀五蘊自性皆空。何名五蘊自性空耶,所謂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色無異於空,空無異於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此一切法如是空相,無所生;無所滅;無垢染;無清淨;無增長;無損減。舍利子!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無眼識界;乃至無意界,無意識界;無無明,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無所得;亦無無得。舍利子!由是無得故,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相應行故,心無所著,亦無掛礙。以無著無礙故,無有恐怖,遠離一切顛倒妄想,究竟圓寂。所有三世諸佛,依此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應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廣大明,是無上明,是無等等明,而能息除一切苦惱,是即真實無虛妄法。諸修學者。當如是學。我今宣說般若波羅蜜多大明曰:怛[寧*也](切身)他 (引一句),唵(引),誐帝(引)誐帝(引二),播(引)囉誐帝(引三),播(引)囉僧誐帝(引四),冒提莎(引)賀(引五)。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若能誦是般若波羅蜜多明句,是即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爾時世尊,從三摩地安詳而起,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當如是學,是即真實最上究竟,一切如來亦皆隨喜。"佛說此經已,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並諸苾芻,乃至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二、《心經》的現代譯本

現代也有心經的譯本,不過翻譯佛經的翻譯師需要較高的修證,這樣翻譯出來的佛經讀誦功德才大。譯本的文字不同,主要是因為翻譯師對原文的理解不同。總體來看,現代對心經的翻譯是比較失敗的,下面列舉其中較為優秀的譯本供大家閱覽。

01霍韜晦譯本

現代心經譯本有好幾種,如霍韜晦用現代語言對照梵語翻譯的譯本,收藏在《中華佛教百科》裡面,有一定影響力。


看《心經》不同譯本與講解,感受“度一切苦厄”的威力!

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當代·霍韜晦梵本語譯)

聖觀自在菩薩正在進行著極深的般若波羅蜜多的活動,照見(生命的)五種現象在存在上,都是處於空的狀態(於是超越了一切痛苦)。

(他對舍利的兒子說:)

舍利之子啊!(生命的)肉身現象是空的,這種空的性質正是肉身現象的存在情形。(所以)肉身和空沒有分別,空和肉身也沒有分別,肉身就是空,空就是肉身。(其餘)四種(主觀上的)感受現象、(對象形相的)攝取現象、(動作的)發施現象和(客觀世界的)認識思維現象的存在情形也是一樣。

舍利之子啊!一切存在都是處於空的狀態。沒有生、沒有滅、沒有汙染、沒有清淨、沒有減少,也沒有增加。所以,舍利之子啊!在空的狀態中沒有肉身現象、沒有感受現象、沒有攝取現象、沒有發施現象,也沒有認識思維現象。(在主觀方面來說,)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種主體)的存在,(在客觀方面來說,也)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等六種對象)的存在。(如果以十八界的分類標準來說,)沒有眼的界域,以至沒有意識的界域。(如果應用在十二因緣方面,)沒有明,也沒有無明;沒有明的滅盡,也沒有無明的徵滅盡。推演下去,既沒有老死,也沒有老死的滅盡。(這也就是說,)沒有苦,沒有苦的原因,(所以)不須求苦的息滅,也不須從事息苦的實踐。(總之在空的狀態中,)沒有能知的主體,也沒有所知的對象。

由於不能有所知的對象的緣故,修行者依於這種般若波羅蜜多的作用,內心的活動再無障礙。由於沒有障礙的緣故,就消除了種種怖畏,超出一切不真實的瞭解,從而進入徹底的涅槃境界之中。所有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中的諸佛,都是依於這種般若波羅蜜多的作用,而獲得最高的、最正確的和最完全的覺悟。

因此應該知道:般若波羅蜜多是偉大的咒語,是有大智慧的咒語、是超過一切、無與倫比的咒語,可以止息一切痛苦,因為它是真實的、不虛妄的。

以下就是通過般若波羅蜜多所說的咒語:

去了!去了!到彼岸去了!完全到彼岸去了!覺悟啊!謹願!

02貢嘎譯本

心經的現代譯本,還有通過藏文翻譯而來的譯本,比如貢嘎活佛的譯本。除此之外,還有大勇法師的弟子超一法師的譯本等。


看《心經》不同譯本與講解,感受“度一切苦厄”的威力!

《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近代·貢噶呼圖克圖藏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眾及大菩薩眾俱。爾時,薄伽梵入深明法門三昧。是時,復有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觀照般若波羅密多深妙之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於是壽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白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修般若波羅密多深妙行者,作何修習?"

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壽命具足舍利子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樂修般若波羅密多深妙行者,應作是觀(應以五蘊亦從自性空真實現)。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亦不異色。受想行識,亦知是空。舍利子,以是諸法性空無相:不生不滅,無垢亦無離垢,無減無增。舍利子,是故空中無色、無受、無想、無行、無識;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觸、無法;無眼界,乃至無意界、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是以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亦無不得。

舍利子,是故菩提薩垛以無所得故,依止般若波羅密多,心無掛礙故,無恐怖,遠離顛倒,究竟涅槃。三世安住,諸佛亦依般若波羅密多,得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成佛道。

故應諦知般若波羅密多咒,是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除一切苦咒,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爹雅他、嗡、噶德、噶德、巴喇噶德、巳喇桑噶德、菩提娑哈。

(原文於此附有藏文,此略)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修習深妙般若波羅密多。"

於是薄伽梵從三昧起,告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復雲:"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深妙般若波羅密多應如是行,一切如來亦皆隨喜。"薄伽梵作是語已,壽命具足舍利子,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暨諸眷屬天人阿修羅乾達婆等,一切世間,皆大欲喜,宣贊佛旨。

三、《心經》的現存梵文本

漢語、藏文所有的譯本都是根據梵文原本翻譯而來,現在流傳至今的有尼泊爾、日本兩個梵語原本。

一個是在尼泊爾發現的,這個梵文本與藏文譯本還有大正藏中的三個版本內容是一樣的,這個版本的心經有序分、正分、流通分。


看《心經》不同譯本與講解,感受“度一切苦厄”的威力!

觀音菩薩

另一個梵文譯本是在日本保存的本子,他是唐代手寫的梵文的原本。這個梵文本與玄奘大師的翻譯的梵文本是一樣的,也沒有序分和流通分。霍韜晦的現代譯本也是根據這個梵文本翻譯的。

四、《心經》的註解

對於《心經》的註解非常多,收藏在《大藏經》中就有70多種。

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唐·窺基撰寫的註解, 唐·西明寺沙門圓測撰寫的註解,《般若心經疏》 唐·靖邁撰寫的註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 ,唐·法藏撰寫的註解,《心經直說》 明·德清撰寫的註解,《心經說》 明·紫柏撰寫的註解,《心經要解》 明·智旭撰寫的註解。

當代學者方廣昌教授把古今《般若心經》的譯註選取18種最精彩的彙編成一本書籍,名為《般若心經譯註集成》。

現代人註解《心經》的也非常的多,包括很多英文版本註解,其中講解很好的有黃念祖老居士,元音老人,南懷瑾先生等人講集註解。

看《心經》不同譯本與講解,感受“度一切苦厄”的威力!

心經

心經》心經雖然內容短小,卻是600卷大般若經的綱要,也是從小乘到大乘的全部教義的提綱。很多法師通過講解這部經典,可以順帶把從小乘到大乘全部精華教理給聽眾都梳理一遍。通過閱讀與學習心經的講解,相當於看完一部佛學概論。因此如果可以把心經的講義掌握內容的話,基本上就可以把從小乘到大乘全部的教義都掌握了。

《心經》被稱為經中之王,文字簡短,理極宏深。至圓至頓,最妙最玄。誠為諸佛之師,菩薩之母。六百卷般若之心要,一大藏聖教之綱宗。

《心經》的加持力甚大,可以化解危難,降妖伏魔,滿足善願,成就一切功德等。《心經》易於唸誦,特別適合初學,自古至今持誦者眾,感應事蹟數不勝數,感應之大之快不可思議!唸誦功德不可思議!

《心咒》有咒王之稱,靈驗無比,最上最妙,無能及者,具大威力,能伏一切,不為一切之所降伏!義淨法師所譯《般若心經》後附之持誦功德文雲:「此經破十惡、五逆、九十五種邪道。若欲供養十方諸佛,報十方諸佛恩,當誦『觀世音』、『般若』百遍千遍無間,

晝夜常誦此經,無願不果」。

感恩轉發!功德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