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花鳥畫出一股仙風道骨味的人——沈銓

沈銓清代中葉頗具盛名的花鳥畫家。他的畫,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外,尤其在日本,聲譽卓著,曾被日本人譽為"舶來第一畫家"。

沈銓字衡之,號南蘋,新市鎮人,生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卒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幼時家境貧寒,隨父學扎紙花手藝,此乃沈銓接觸藝術之始。沈銓對書法有較高造詣,但傳世的書作屬鳳毛麟角。他留下的墨跡,僅是些畫中的款署而已,但由此亦可見其書法藝術之一斑。清初是中國書法之中興時期,書家輩出。從現存之墨跡,可窺視沈銓學書系自魏碑漢隸著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從歷代書家中取其精華,並揣摩前人書法之神韻,故他的書法,華滋遒麗,逸英多姿,流溢出清新之氣,顏真卿、趙孟之法兼而有之,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能把花鳥畫出一股仙風道骨味的人——沈銓

清 沈銓 《百鳥圖》

沈銓二十歲開始學畫,為探求畫理而尋師訪友,遠遊他鄉。他的畫遠師南宋,近承明代著名花鳥畫家林良、呂紀之技法。工樹石、花卉、翎毛,中年時,他的畫已名聞江南。中國畫歷史悠久,古代象形文字即由圖畫演變而成。相傳其中始於漢代,花鳥畫為後世花鳥畫之起源。沿至明代,經林良、呂紀之提煉創新,花鳥畫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一定地位。沈銓忠實地繼承明代的畫風,然而他並不僅僅是繼承,且致力開創新意,增添活力,形成他自己獨特的畫風。縱觀沈銓的作品,以嫻雅雄闊、生機勃勃見長。他遵循寫實之原則,將對於大自然之真情實感,通過丹青,提煉闡發,使之符合自然真實。如刊於《德清地名志》的《松鹿圖》中松樹之神韻,系用實筆皴潑技法,加以展示,再配以工細精密之梅花鹿,畫家對大自然之怡情,淋漓盡致地躍在紙上。筆者曾有幸欣賞沈銓的一幅《梅鶴圖》,款署"辛亥小春南頻沈銓寫",並蓋有"南頻"二枚印章。畫面為一枝蒼勁老梅,枝幹蒼鬱,暗香疏影,傍以白鶴,獨立於粗獷之山石上,有高風亮節之氣韻。鶴的羽毛畫得頗具特色:腹羽豐滿,背羽如雪,作者用神來之筆,描繪了白鶴栩栩如生之神態,這是畫家細心觀察生活的結果。畫中嶙峋怪石,只用簡筆斧劈皴略,以淡墨烘染,頗顯剛強之感。《梅鶴圖》設色古樸雅緻,似凌風傲雪,風骨猶存,實為南頻大師之力作。

能把花鳥畫出一股仙風道骨味的人——沈銓

清 沈銓 《松梅雙鶴圖》

雍正九年(1731),天命之年的沈銓應日本國王之邀,到長崎教授畫法。他的畫,震動日本畫林,視為拱璧。日本人非常推崇他。從學者以千計,其中以圓山應舉最為著名。沈銓曾在長崎留有五幅大型璧畫,可惜毀於二次大戰。雍正十一年,沈銓歸國,日本國王送他禮品甚豐。沈銓晚年曾寄居蘇州,繼續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書畫藝術之研究。1760年故世,終年七十有九。市志、縣誌有沈銓傳。

能把花鳥畫出一股仙風道骨味的人——沈銓

清 沈銓《孔雀玉蘭牡丹圖》

沈銓的名作有:《秋花狸奴圖》、《盤桃雙雉圖》、《五倫圖》、《百馬圖》、《錦雞秋花圖》、《梅花遊鴨圖》、《黃甲聯蟬圖》、《仿林良蘆雁圖》、《梅鶴圖》、《松鹿圖》等,不勝枚舉。三百餘年來,作品流佈海內外,深受人們喜愛;聞北京故宮博物院亦藏有他的作品,臺灣故宮博物院亦有其畫作,近年香港及海外書畫拍賣市場,沈銓作品很受收藏家青睞。

雍正九年(1731年),沈銓應日本國王之邀到日本長崎教授畫法三年,相傳有弟子三千。兩百餘年來,他的作品流佈海內外,北京故宮博物院、臺灣故宮博物院都收藏有他的畫作,近年來在香港及海外書畫拍賣市場上也很受收藏家青睞。

能把花鳥畫出一股仙風道骨味的人——沈銓

清 沈銓 《松梅雙鶴圖》

據考證,沈銓的兒子叫沈南宮,侄兒叫沈天驤,沈南宮無子嗣,沈天驤承繼給沈銓傳承香火生下沈鳳祥,沈鳳祥生沈春江,而沈春江就是沈美玉的爺爺。沈美玉還回憶起了幾則往事:1960年農曆二月,自己家裡發現了幾十個祖宗牌位,其中有沈銓、沈天驤等人的名字。家裡廳堂上原有一塊上書“御賜、毅遠堂、乾隆廿年”的牌匾,還有一副抱柱聯,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分別是“毅”和“遠”,惜1974年均已焚燬。小時候她還在家裡看到過一幅花鳥畫,款署是“乾隆壬午時年八十一歲老翁沈銓南蘋”。

最後放一個 清 沈銓 絹本設色 《百鳥朝鳳》圖 全卷

能把花鳥畫出一股仙風道骨味的人——沈銓

#國畫##藝術##花鳥畫##清代畫家##繪畫#

歡迎關注、轉發,感謝讀者們長久以來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